2010年5月9日 星期日

《蔡瀾常去食肆160間》

《蔡瀾常去食肆160間》


《蔡瀾常去食肆160間》  相關內容 序文

    出版社要我寫一本評論香港餐廳的書,書名叫什麽,倒是傷腦筋的事。

    《香港一百間最好的餐廳》?或者乾脆叫爲《香港飲食指南》?都不是我喜歡的。

    香港餐廳之多,好的何止一百?也不是我完全去過,怎能談得上指南呢?

    我認爲最佳,讀者未必同意。

    吃,是主觀性最強的事。該用什麽來當標準呢?

    我大贊,你去了也會大罵。

    或者,這和點菜有關,你愛吃的幾道菜,這家餐廳不一定做得好。上菜的程式也影響極大,先來了些油膩的,對接下去的菜,印象就沒那麽好了。

    也許,有些人說,你去了,餐廳認識你,特別爲你做得好一點,我們去,就不行了。

    這,也大有可能。

    公正這件事,年紀愈大,愈覺得很難做到。像法國的《米芝蓮飲食指南》,雖說派了隱秘身份的食家四處到訪,就公正了嗎?不一定,編輯他們也有偏好的。

    與其叫什麽“最好”、“指南”等大題目的書名,最後我認爲還是以《最常去的食肆》爲名較爲正確。

    第一,你買這本書,是因爲你相信我。

    而我,不一定是公正的。

    第二,我常光顧的,並不一定是你喜歡的,這甚無奈。那就當爲參考好了,不去也罷。

    第三,我選的食肆,多數是在我的生活圈子裏面,你住的地區不同,不一定很方便。覺得老遠路來,也不過如此。那,是你的事了,與我無關。

    第四,我是絕對有偏見的,常去的餐廳,和老闆或大廚們已成爲朋友,就算你覺得這些食肆的水準已經低落,我照樣會支援。

    有了這些準則,就好辦,從我辦公室附近的中環地區選起,到我住的九龍城區。總之。排名是不分先後的,並非從一到一百那麽難定,什麽是最好的呢?有時身體狀況不佳,想吃一碗粥,那麽粥鋪就是最好的了。

    因爲我起身很早,所以特別注重早餐的好去處,消夜我最多在家裏做,罕有外食,故對開得很遲的餐廳,並不熟悉,介紹得也不多。這點,又對消夜餐廳很不公平。

    我所寫的,不限於餐廳的評論,有時是和經理及夥計們的對話,有時是開餐廳的知識,有時是廚藝的探討,有時,是對發生友情的餐廳,作些過分的推介,但也儘量克制的。

    我並不是一個真正的食家,我也討厭“食家”這個稱呼,我只是一個好吃的人,一個饞嘴的人。

    寫得多關於食物的文字,都因爲有目的。

    多年前,我父母由新加坡到香港探我,我帶他們去飲茶,一沒有位坐,二食肆的招呼並不好,有鑒於此,我開始在我每天的報紙專欄中寫很多關於飲食的話題。反正洗臉刷牙,一天兩次,吃則有三回,只要略作注意,資料甚多。寫呀,寫呀,人家以爲我很會吃,雜誌周刊的編輯就叫我寫食評。這一寫,成爲一股黑勢力,到什麽餐廳去就有位了,侍者的態度也客氣起來。可惜的是,家父已逝世,所以要對老人家好,一定要快點多加努力。

    是的,要吃,也要努力。我所謂的“會吃”,皆因我懂得比較。同樣的一碗雲吞面,這一家做得比另一家好,就去那一家吃,走遠一點就是。

    我的字彙有限,虛無的形容,絕不拿手,什麽叫美味?我寫不出。

    對食物的印象,像我小時看電影一樣,常問姐姐哪一個是好人,哪一個是壞人。我對食物的要求,就是好吃和難吃的分別,沒有中間路線。而什麽是好吃,全憑比較。

    用鮑參翅肚做出來的菜,我並不喜歡,故不常吃。我一向都說,愈珍貴的食材,練習的機會愈少,只有最平凡的雞、牛、豬,才産生千變萬化的廚藝。

    我欣賞的,就是這些最普通,但又是最可口的菜,就算偏僻地區的餐廳,我也會去尋求,把資料記錄在這本書中,與各位分享。

    能試到各種菜,就是一種福氣了。

    書法老師給過我一個對子:“擇高處坐,向寬處望,往平地行;發上等願,結中等緣,享下等福。”

    我享的,就是這種下等福。

    太貴的食肆,物無所值的餐廳,也去過,多數是友人請客時。

    自己喜歡的,常去的,環境不一定好。愛吃的人,最不會在乎這些的。

    如果你受不了,那麽請你把這本書放下。

    你和我不是同道中人,讀了也多餘。

《蔡瀾常去食肆160間》  第一部分 上環(1)

    出版社要我寫一本評論香港餐廳的書,書名叫什麽,倒是傷腦筋的事。

    《香港一百間最好的餐廳》?或者乾脆叫爲《香港飲食指南》?都不是我喜歡的。

    香港餐廳之多,好的何止一百?也不是我完全去過,怎能談得上指南呢?

    我認爲最佳,讀者未必同意。

    吃,是主觀性最強的事。該用什麽來當標準呢?

    我大贊,你去了也會大罵。

    或者,這和點菜有關,你愛吃的幾道菜,這家餐廳不一定做得好。上菜的程式也影響極大,先來了些油膩的,對接下去的菜,印象就沒那麽好了。

    也許,有些人說,你去了,餐廳認識你,特別爲你做得好一點,我們去,就不行了。

    這,也大有可能。

    公正這件事,年紀愈大,愈覺得很難做到。像法國的《米芝蓮飲食指南》,雖說派了隱秘身份的食家四處到訪,就公正了嗎?不一定,編輯他們也有偏好的。

    與其叫什麽“最好”、“指南”等大題目的書名,最後我認爲還是以《最常去的食肆》爲名較爲正確。

    第一,你買這本書,是因爲你相信我。

    而我,不一定是公正的。

    第二,我常光顧的,並不一定是你喜歡的,這甚無奈。那就當爲參考好了,不去也罷。

    第三,我選的食肆,多數是在我的生活圈子裏面,你住的地區不同,不一定很方便。覺得老遠路來,也不過如此。那,是你的事了,與我無關。

    第四,我是絕對有偏見的,常去的餐廳,和老闆或大廚們已成爲朋友,就算你覺得這些食肆的水準已經低落,我照樣會支援。

    有了這些準則,就好辦,從我辦公室附近的中環地區選起,到我住的九龍城區。總之。排名是不分先後的,並非從一到一百那麽難定,什麽是最好的呢?有時身體狀況不佳,想吃一碗粥,那麽粥鋪就是最好的了。

    因爲我起身很早,所以特別注重早餐的好去處,消夜我最多在家裏做,罕有外食,故對開得很遲的餐廳,並不熟悉,介紹得也不多。這點,又對消夜餐廳很不公平。

    我所寫的,不限於餐廳的評論,有時是和經理及夥計們的對話,有時是開餐廳的知識,有時是廚藝的探討,有時,是對發生友情的餐廳,作些過分的推介,但也儘量克制的。

    我並不是一個真正的食家,我也討厭“食家”這個稱呼,我只是一個好吃的人,一個饞嘴的人。

    寫得多關於食物的文字,都因爲有目的。

    多年前,我父母由新加坡到香港探我,我帶他們去飲茶,一沒有位坐,二食肆的招呼並不好,有鑒於此,我開始在我每天的報紙專欄中寫很多關於飲食的話題。反正洗臉刷牙,一天兩次,吃則有三回,只要略作注意,資料甚多。寫呀,寫呀,人家以爲我很會吃,雜誌周刊的編輯就叫我寫食評。這一寫,成爲一股黑勢力,到什麽餐廳去就有位了,侍者的態度也客氣起來。可惜的是,家父已逝世,所以要對老人家好,一定要快點多加努力。

    是的,要吃,也要努力。我所謂的“會吃”,皆因我懂得比較。同樣的一碗雲吞面,這一家做得比另一家好,就去那一家吃,走遠一點就是。

    我的字彙有限,虛無的形容,絕不拿手,什麽叫美味?我寫不出。

    對食物的印象,像我小時看電影一樣,常問姐姐哪一個是好人,哪一個是壞人。我對食物的要求,就是好吃和難吃的分別,沒有中間路線。而什麽是好吃,全憑比較。

    用鮑參翅肚做出來的菜,我並不喜歡,故不常吃。我一向都說,愈珍貴的食材,練習的機會愈少,只有最平凡的雞、牛、豬,才産生千變萬化的廚藝。

    我欣賞的,就是這些最普通,但又是最可口的菜,就算偏僻地區的餐廳,我也會去尋求,把資料記錄在這本書中,與各位分享。

    能試到各種菜,就是一種福氣了。

    書法老師給過我一個對子:“擇高處坐,向寬處望,往平地行;發上等願,結中等緣,享下等福。”

    我享的,就是這種下等福。

    太貴的食肆,物無所值的餐廳,也去過,多數是友人請客時。

    自己喜歡的,常去的,環境不一定好。愛吃的人,最不會在乎這些的。

    如果你受不了,那麽請你把這本書放下。

    你和我不是同道中人,讀了也多餘。

《蔡瀾常去食肆160間》  第一部分 上環(2)

    生記清湯牛腩面家

    地址:上環禧利街20-22號地下

    電話:25418199

    上環“合記清湯腩”,最近搬到禧利街20-22號,和“生記茶餐廳”合併爲“生記清湯牛腩面家”。趕忙去恭喜老友阿芬。

    午飯時間,阿芬打理的另一家位於畢街的“生記粥品專家”,門口照例擠滿等位等外賣的客人。開在巷裏的小小老店,地方難找,但很多人客慕名而來。

    “阿芬在樓上。”以爲她今天休息,原來新店已擴充爲兩層,看到生意那麽好,老懷安慰,替阿芬一家人高興。

    還未到十二點半,新店樓下滿座,二樓不消一會亦坐滿,就連日本人也懂得摸上門。樓上地方闊落,裝修得乾乾淨淨,坐得舒服。這裏勝在起菜夠快,客人源源不絕,一個中午可做幾轉生意。

    叫了清湯,跟蘿蔔、牛筋、牛肚和牛腩。一試之下,湯做得很濃,蘿蔔牛筋炆得適中,夠軟熟但咬落還有口感。牛腩牛肚亦味道十足,不比擴充前遜色。

    另外點了碗淨牛丸、魚蛋和墨丸。魚蛋墨丸的味道不錯,夠爽夠滑。自製新鮮牛丸更特別值得推薦,鮮甜彈牙有口感,外賣價是每斤六十元。

    還多要了一碟腐乳通菜和淨面一碗,兩樣都做得不過不失。

    這處早上七時開始營業,但粉面等要到十一時後才供應。早起之人可選擇一般茶餐廳提供的食物,或各類粥品。阿芬家人接手“生記”已經二十多年,做的粥馳名遠近,用豬骨和瑤柱熬成的粥底,可隨意配搭各樣粥料,有十多款可供選擇:較特別的有魚骨、粉腸、豬心和魚鰾等。

    用大湯碗上的粥粉面,分量十足,用料新鮮,價錢又公道,難怪生意那麽好。

    今天阿芬忙個不亦樂乎,帶位、寫菜、吩咐廚房、上菜、收錢、執櫃,全部一手包辦,效率高得很。仍舊不用紙筆替客人寫菜,記憶力有外常人。

    上菜時,看見阿芬的左右手臂均佈滿黑色斑點。還未及開口追問,聰明的阿芬已經說:“是被滾油燙傷的疤痕。”恐怕是成功的代價吧,看得我非常心疼。

    圖爲清湯跟蘿蔔、牛筋、牛肚和牛腩。湯很濃,各樣材料炆得適中。

    ’淨牛丸、魚蛋和墨丸,夠爽夠滑。

    ’腐乳通菜和淨面,都做得不過不失。

    楊氏肉骨茶

    地址:上環皇后大道中328號地下

    電話:25432181

    走進上環的“楊氏肉骨茶”,發現老闆之一的王士敏,竟是我在電影界時的老同事,格外親切。

    “怎麽跑來賣肉骨茶?”我問。

    “和夥伴的生意,要到馬來西亞巴生港,在那裏認識了楊祐圖先生,吃他做的肉骨茶,與衆不同,就拜他爲師,回來後開這家店。”王士敏解釋。

    巴生是肉骨茶的發祥地,我最喜歡專程去吃。

    “楊氏?”我問,“是橋底那家?”

    “不,不。”他說,“十五年前開在福建會館裏那家。”

    我想起來了,從前巴生的肉骨茶多數是雞公碗一碗碗上的。福建會館那一家,是首先用砂煲來賣的其中之一,後來這種方法才流傳到新加坡去。

    看功能表,有基本的肉骨茶,那是把排骨切成一長條,每煲有三四條的。再下去就是內臟煲、豬手煲、雞腳煲、冬菇煲和雜菜煲等等,食材不同,但是湯底是一樣的。

    試了一口湯,味道不錯。

    “我們依足巴生的做法,煲湯的藥材由楊師傅寫出,在香港配。香港的藥材質素比馬來西亞的高很多,楊師傅說儘管用好了。”王士敏說。

    湯夠濃,是最重要的,但又不能太稠和藥味太重,致命傷在於太淡,不如喝醬油水。

《蔡瀾常去食肆160間》  第一部分 上環(3)

    “湯也是照著楊師傅教導,三十斤肉,煲出二十斤湯水,不能多,也不能少。”王士敏很有誠意學習,精神可嘉。

    店裏有很多功夫茶壺,借給客人沏茶。看餐單,寫著有普洱,那是迎合香港人。一般喝肉骨茶,配的是鐵觀音,沒有喝普洱的,而且普洱葉大,用功夫茶壺沖也不對。所謂肉骨茶,其實只飲其湯,嚼其肉,茶是另上的,要吃飽的話,可配白飯,不然吃油條也行。

    店裏做的菜不馬虎,連醬油也是從馬來西亞買來。這最重要了,醬油又黑又濃。生抽也美味,馬來西亞人把生抽叫爲醬青,也是那邊運來的,味道和香港的完全不同,試過才知道。

    (圖片說明文字)肉骨茶由左頁到右頁,依次爲排骨煲、豬手煲、冬菇煲、雞腳煲,湯底相同,藥味恰到好處,深得楊氏真傳。

    巴依

    地址:西營盤水街43號地鋪

    電話:24849981

    在香港,能吃到羊肉的餐廳並不多,專門店更少。對於我們這種羊癡,一聽到哪里新開一家,必定去試。

    “巴依”很難找,藏于西營盤的水街。水街在哪里?還是說靠近薄扶林道大家才有個印象吧?

    店裏的薄餅,可包鹿肉、馬肉和駱駝肉,但是今天是去吃羊肉的,一定要吃個過癮,所以連薄餅的餡,也不作他選。

    第一道上的羊肉菜是香酥羊腩。當今你一聽到“香酥”這兩個字,一定是蘸了麵粉後油炸出來的意思,我把外層的面粉皮剝掉,單單吃裏面的羊腩。不錯,有層肥膏,腩肉也不硬,羊味十足。不喜歡吃油炸東西,只是個人問題,不關店裏的事。

    第二道羊肉餡餅,的確像九龍城那家清真館子的牛肉餅一樣多汁,分量夠,塊頭並不大,每塊只賣八大洋。

    第三道上羊肉餃子,一大碟有十五隻之多,吃個過癮。羊肉餃子的特點是一吃就知道是羊肉,不像一般餃子,吃不出牛、豬或雞來。

    另外的清湯羊腩、丸子湯和清湯羊腩面,都有水準。

    這裏的“香鍋”是魚羊鍋,也可分只有羊味的草原羊鍋,若不喜歡吃羊,則可叫香鍋雞。魚羊鍋也不過是把一個鍋子分成魚湯和羊湯兩格罷了,讓客人點菜後打邊爐,配菜有日本芋絲、沿海鱔片,都不是沙漠裏能找到的,迎合香港客的口味而已。

    但是像薄餅或餡餅等小吃,就絕對不折中,羊味膻就膻,不會加什麽香港人喜歡的柱侯醬之類的東西去腥。

    羊扒飯非點不可。這是新疆蒙古人基本的食物,像南方人的炒飯。“巴依”做的,不是把羊肉混在飯裏炊出來,而是把羊排骨炸好,鋪在飯上。這麽一來,飯少了羊味,但它滲得紅蘿蔔和南瓜夠甜,救活了,味道是不錯的。

    烤羊腿需兩天前預定,只有等下次帶羊癡朋友去時再試吧。

    ’

    圖片說明:

    香酥羊腩有肥膏,腩肉香,羊味足,爽!

    羊肉餡餅與九龍城那家著名清真館子的牛肉餡餅相比,各有千秋。

    ’羊肉餃子就是羊肉餃子,味道絕不含糊。

    ’清湯羊腩面也不錯,值得來一碗。

    ’羊扒飯(羊肉手摣飯)別具風味,豈可不試!

    桃花源

    地址:上環蘇杭街93號地下

    電話:25435919

    面癡友人請吃飯,他最喜歡到上環蘇杭街的“桃花源”。

    大廚黎有甜,據稱在恒生會所做過,是江太史的門徒,做的蛇羹固然不錯。以爲是私房菜,但這家餐廳是正式領了牌照的,午餐晚飯,食肆中擠滿了客人。

    店裏做得最出色的是玻璃蝦,九十大洋一隻。完全是手工錢。把蝦皮一絲不苟地剝得乾乾淨淨,看起來雪白,完全沒有蝦的印象,吃下去才知是蝦肉。

《蔡瀾常去食肆160間》  第一部分 上環(4)

    玻璃蝦和冬瓜蟹箝等大菜都要早一天預訂,我們吃飯多數很隨意,去到那邊有什麽點什麽。做得最普通的,也應該是做得最好的,我一向是這麽認爲。

    今天那午餐的四個菜,都是平凡得要命。

    一、苦瓜炒蛋,很多地方都有得吃。這裏的蛋不是死硬硬,而能彈牙,完全靠火候。老人家曾經教過我,是把蛋打好,油下鑊,等到油生夠煙,一下子倒蛋漿進去,兜兩兜即刻離火,才有這種效果。

    二、蝦子柚皮,做得也很正宗。柚皮要用上湯煨過,蝦子取最新鮮的,要不然做出來的一股怪味,怎麽也咽不下喉。

    三、面癡說這裏的濕炒牛河是他最愛吃的,也就來一碟試試。幹炒牛河吃得多,怎麽一個濕炒法呢?上桌一看,碟中的河粉也是幹的,並不濕淋淋。手藝出在不油膩,將芡汁滲透入河粉。牛肉也是醃漬得剛好,保留肉味。吃了才明白麵癡友人爲什麽愛上它。

    我也是面癡一個,第四道菜,叫了一碟排骨米粉。炒出來的東西像撈面,非常好吃,不說的話還有人不知道是米粉呢。

    “桃花源”地方不好找,只要從急庇利街轉進來好了。經文咸東街和畢街,就可以看到蘇杭街了。這一帶好的食肆很多,畢街上有“生記”,粥一流,清湯牛腩也做得好。

    吃完散散步,走過文鹹東街上的茶葉鋪子“光陽茶莊”,店主請喝一杯茶,口腔由港島一直甘到九龍來。

    (圖片說明)

    冬瓜蟹箝要提早預訂,才得嘗此美味。

    蝦子柚皮經高手烹調,味道好極了。

    濕炒牛河不是濕漉漉,油膩膩的,妙在讓芡汁滲進河粉裏。

    雪白純淨的玻璃蝦,不吃進嘴裏,還不知道是蝦肉呢。

    尚興

    加東叻沙

    地址:上環孖沙街8號

    電話:25434008

    加東,是新加坡靠海一區的名字,從前那裏有家叫Roxy的戲院,後面有個檔口賣的叻沙最著名,當今已拆除,附近新起的餐廳都賣叻沙,但已只留下一個形,其味失去。

    以“加東叻沙”爲名,上環的孖沙街也開了一家,新開張時第一時間去試過,大皺眉頭,說不正宗。

    店裏的人問:“什麽才叫正宗?”

    我回答:“新加坡叻沙,最基本的配料中有新鮮的血蚶,少掉了,談不上什麽叫叻沙。”

    隔了一些時候,又去試菜,這一回,叻沙中有了血蚶,味道也調配得好,是我在香港吃過最好的其中之一。

    這就叫進步了。香港那麽多家餐廳,要生存下去總不能馬馬虎虎做買賣。在一些新馬料理店,一看到沒有蚶,店主來問意見時坦白說了,對方推三推四,說香港血蚶難買,不知去哪里找?這都是不努力的逃避,血蚶怎會難找呢?九龍城的潮州雜貨店一定出售,近年又開了多家泰國雜貨,都賣蚶。

    除了叻沙,這家人的蝦面也做得不錯。一講到蝦面,印象中總是煮湯的,但他們提供了幹撈蝦面,湯另上,這是新加波沒有的。有些人就批評它違反傳統,是邪派。我倒不覺得有什麽不妥,問題全在好不好吃,改變得好吃,有什麽話說?

    米暹倒是不能幹撈的,它是一種有味的熟米粉,淋上香濃的湯汁,才有效果。它由中國食材變化成馬來食品,有獨特的風味,一定要嗜辣者才能享受,最重要的味覺來自一湯匙的辣椒醬,醬的水準如何,決定米暹的命運。這家餐廳的米暹已經非常接近新加坡味,但是缺少了一丁丁的普寧豆醬。馬來人學用中國調味品,用豆醬來調米暹的味道,是他們特別之處,千萬不能小看這一點豆醬,勉之勉之。

《蔡瀾常去食肆160間》  第一部分 上環(5)

    新創的是香茅加巴蘭葉的飲料,這也是他們首創的,新加坡沒有,兩種香葉的味道配合得很好,值得一試。

    另外,加央Kaya醬夠香,塗上多士麵包,來一杯咖啡,可享受個很好的下午茶餐。

    圖片說明:

    真正的叻沙一定要有新鮮的血蚶。這家店的叻沙做得實在好,抵贊。

    1新加坡有蝦面但沒有幹撈,幹撈蝦面可算是創新了。只要受歡迎,管他傳統不傳統。

    2米暹好吃與否,全看辣椒醬,普寧豆醬必不可少。

    3香茅熱飲有香茅和巴蘭葉兩種香葉的味道。

    加央多士的加央有一股濃香。

    新鮮的血蚶。

    MASALA

    地址:上環孖沙街10號

    電話:25819777

    躲在上環孖沙街中,給幾家新加坡餐廳包圍著的,是間印度速食,叫“MASALA”

    主人來自新德里,在酒店業服務多年,喜歡香港,愛上個中國女子,就留了下來,已有十五年了,說得一口流利的粵語。

    店很小,一看就看到底,各類食物拍了彩色照片挂在牆上,一目了然。

    坐了一下,先上一碟脆皮薄餅,兩碟印度醬,讓你點著當小吃。一點其他菜,上桌也快,不必等太久。

    喝什麽,我推薦他們做的Lassi,是一種最普遍的印度飲品,基本上是用酸奶打成,可加各種水果,像芒果Lass就很受歡迎,這家人做的又濃又香,還是原味的好喝,不喜歡吃甜的人可以加鹽。

    咖喱魚頭上桌,做的和馬來式、新加坡式都不同,用的是濃汁;魚頭也不像他們用鱲魚,採用了三文魚的。

    “我每天到專門供應給日本壽司店做刺身的店裏,買最新鮮的魚頭來做,三文魚不貴,爲什麽還要找冰凍的呢?”老闆很腳踏實地:“我們店小,地方偏僻,租金相對上不貴,可以花多點錢在食材上面。”

    接著是蔬菜咖喱,食材選了如淑女指頭的羊角豆,這種咖喱帶甜,很下飯。

    最後是羊肉咖喱,肉煮得又軟又熟。大家以爲羊肉一定是硬的,這個印象在這裏不存在。不吃羊的,可改叫牛肉咖喱。

    三種咖喱吃了下來,已可以不必再叫咖喱雞了,因爲你已經不會吃出分別。

    點咖喱的最好叫一碟加了蒜頭的大餅,比普通的更惹味;要不然試他們的印度野米也不錯,叫爲Basamati的米粒又瘦又長,和絲苗及日本米完全不一樣,可以試試。

    如果你是羊癡,其他的菜式有羊架、杏仁燒羊肉、印式烤羊肉、瑪沙拉羊肉、特色羊肉和勁辣羊肉數種,包你吃得過癮。

    小吃則有雜菜咖喱角、印式炸洋蔥圈、瑪沙拉炸魚等等,都是這酒的好菜。談到酒,這裏的紅白餐酒選擇不少,和印度菜配合得極佳。

    ’圖片說明:

    脆皮薄餅當餐前小食很不錯。

    ’咖喱魚頭用三文魚來做,猶勝星馬的做法。

    ’羊肉咖喱的羊肉一點也不硬,軟熟無比。

    ’小吃有多種選擇,這裏雜菜咖喱角最宜下酒。

    ’來自新德里的老闆愛上了香港。

    又濃又香的Lassi是常見的印度飲品。

    曾記

    地址:上環皇后街1號皇后街熟食市場8號檔

    電話:25406854

    從前上環南北行有條小巷,潮州著名小食雲集,每次去都心滿意足捧著肚子回家,當今被拆,已成爲歷史。

    那些攤子散得散,不做的不做,僅存唯一一檔,就是目前在西營盤梅芳街熟食市場內的“曾記”了。

    梅芳街一點花香也沒有,其實應該叫爲“黴”芳街才對,整條街都在賣鹹魚。

    熟食市場在哪里?很難找。躲在店鋪之中一個小入口,一下子走過是常事,到了梅芳街,問問賣鹹魚的人就知道。

《蔡瀾常去食肆160間》  第一部分 中環(1)

    “曾記”主要外賣,韭菜粿和筍粿做得最好,有絕對的地道潮州味,如果他們再不做的話,香港就絕了種。

    所謂的皮薄餡多,那是潮州人把少爺叫爲“阿謝”的那種人吃。

    真正平民化的食品,皮太薄怎麽吃得飽?餡一多,價錢就要賣得貴,怎麽和隔壁檔競爭?“曾紀”賣的粿,煎的時候還下油甚多,在缺乏油食的時代,這才是對路。

    你嫌這三種現象不理想,地方又不夠乾淨,那麽,你就沒資格嘗試最好味的潮州粿了。

    除了粿,檔裏還有兩個平底鑊,專門用來煎蠔烙和炒粿的,什麽叫做蠔烙?就是廣東人的煎蠔餅,而真正的滋味,全港也只有“曾記”做得到。

    炒粿已幾乎絕迹,南洋一帶還有這種買賣,但用的材料卻是蘿蔔做的,真正潮州炒粿,用個圓盤,注入米漿蒸出來,冷卻後切成半個舊火柴盒般大的長條,再下平底鑊煎。至微焦,下黑漆漆的甜醬油,再打個蛋進去,此時香味大噴,未上桌已誘死你。

    未試過?是人生損失。

    “曾記”現已搬到皇后街的熟食中心去。

    該熟食中心裏,潮洲巷的另一檔賣豬雜的也將開業,聽後大喜。從前那一檔人賣的豬肚是灌了水,中間那層肌肉脹得半透明,那才是真正的豬雜,年輕人聽都沒聽過,哈哈。

    ’圖片說明:

    韭菜粿和筍粿,有絕對的地道潮洲味。

    ’煎蠔烙即廣東人的煎蠔餅,是真正滋味所在。

    ’潮洲炒粿用米漿熟後冷卻,切成長條,煎至微焦。下甜醬油,再打個蛋,香味大噴。

    皇后街熟食市場

    地址:上環皇后街1號皇后街熟食市場1樓

    電話:28580033

    近來試食多家餐廳,毫無新意,正愁沒有題材可寫時,出現了等待已久的“皇后街熟食市場”,真是一大喜訊,令我整個人振奮起來。

    那條舊時被稱爲“潮洲巷”中的小食檔搬來,都是老饕懷念不已的。如果你記得當年走進巷頭第一家的鹵鵝,當今開在三號檔。那時候沒有名字,現在叫爲“陳勤記飯店”(現已搬去皇后大道西11號地下),即刻要了一碟鵝片鵝掌翼來試,水準依然。如果你沒有機會試過從前的,初嘗此味,也會發覺與衆不同,至少鵝肉之柔軟,已不是在其他店能找到的。

    檔中還賣魚飯,有本雜誌說它是當日鹵成,這句話不對,魚飯只是用鹽水將生魚蒸熟後風乾而已,和“鹵”字搭不上關係。至於魚的種類,每日不同,看當天漁船捕到什麽就賣什麽。較爲不變的是烏頭,在魚池養殖,貨源穩定,但也要看天氣,現在入秋,肚中油多才好吃。

    從前的巷口第二檔前有個平底鼎,專賣炒粿,是潮州人的典型小食。粘米粉製成羅蔔糕的樣子,再切長方條後用甜醬油、雞蛋和韭菜來煎,味道絕佳,百食不厭。當今可以在八號檔的“曾記”找到,它以賣韭菜粿、筍粿見稱,甜的茨殼粿做得更出色。檔中還有粿汁,是另一種典型潮州午餐,在香港不容易找到。

    “亭記小廚”在七號檔,做得最好的是沙茶牛肉河,潮州炸豆腐亦佳。晚上光臨,有各種小炒,三、四十元一碟,送啤酒一流,都是最地道的潮州菜。

    五號檔“陳春記”的陳老太一看到我,即刻互相擁抱,它是潮州巷中我最愛光顧的一家,每次一想起豬雜湯,就想到陳老太。這家人本來遷移到公園內雜亂不堪的檔子中,並沒招牌,我在專欄寫過“無名豬雜店”就是他們。將豬雜清洗得極爲乾淨,又啤了水,刮油,鹽洗再煲,還那麽香濃,是因爲湯用豬骨和瘦肉熬成。在香港也僅此一家,不容錯過。

    這個熟食市場還有八檔空位沒租出去,希望當年在巷中經營的其他老檔也來湊一份熱鬧,那就更發達了。

    圖片說明:

    陳春記的豬雜湯最令人懷念,食過翻尋味。

    曾記的粿品多種多樣,雜然紛陳,是典型的潮洲小食。

    亨記的沙茶牛肉河(圖上)和潮州炸豆腐(圖下)都精彩無比。

    陳勤記的鵝片鵝掌翼,做法依然正宗,好吃到不得了。魚飯(圖上,時價)是蒸熟後風乾的。

    梨花園

    地址:上環幹諾道中119—121號漢貿商業中心地下101室

    電話:25440007

    要維持水準,比創業更難。老店能繼續營業,一定有它的道理,不然早被淘汰。韓國菜“梨花園”就是一個明顯的例子。

    開在上環幹諾道中一一九號,韓國貿易大廈地下,如果還不正宗,韓國客人能放過它嗎?

    記憶中,“梨花園”應該算是最早在香港開的韓國菜,最初在東英大廈,後來轉到堪富利士道,又在河內道開張。現在一共有三家,河內道的、尖東的和這間上環店。

    一走進門,看到的多數是韓國客,本地人只有老饕才會去。還未夠水準欣賞韓國菜的,去光顧那些自助餐式的飯館吧!

    燒烤是大家最先接觸到的韓國菜,這裏的用料很考究,但價錢並不太貴,最高級的純肉眼扒才賣一百五十塊一客。

    懂得吃韓國菜的人,則很少叫燒烤了。

    從燒烤牛肉到點炆牛肋骨,已經是進一步。“梨花園”的炆牛肋骨永遠有水準,軟硬恰好,非常入味,百食不厭。

    由炆牛肋骨到蛋拌生牛肉,你已畢業。他們的生牛肉一向用最新鮮的肉,我吃了三十多年,沒吃出過毛病。

    如果你會點燴琵琶魚,那麽你已是博士級了。這個辣死人的菜,主要是吸噬魚骨之精髓。

    更具特色,自助餐中不會出現的精選有:一、韓式豬腸;二、黃芽白豬肉;三、炒辣八爪魚;四、醬油炒魷魚;五、泡菜炒豬肉。六、韓式辣生蟹;七、辣海鮮湯;八、烤牛肉片拌雜菜;九、韓式豬腸鍋;十、泡菜煎餅。

    飯面類有:一、雜菜撈面;二、韓式炒粉絲;三、小蘿蔔泡菜飯;四、生牛肉石頭火鍋飯;五、辣海鮮面;六、炸醬麵。

    “梨花園”的炸醬麵受了山東人的影響,黑漆漆的一團,和我們吃慣的完全不同。但是如果你在韓國的山東人中華料理店吃過,你會想念它的。

    酒類有來自韓國的真露、清河和OB酒,更有和尚喝的清酒。

    “梨花園”從來沒讓我失望過,也許不能說好過在韓國吃的韓菜,但至少抵食,不會走樣。韓國菜萬歲,真喜歡吃它。

    圖片說明

    蛋拌生牛肉的生牛肉保證最新鮮。

    奇辣無比的燴琵琶魚是給真正欣賞韓國菜的人吃的。

    炆牛肋骨數十年如一日保持水準。非常好吃。

《蔡瀾常去食肆160間》  第一部分 中環(2)

    鏞記

    地址:中環威靈頓街32—40號

    電話:25221624

    曾經被外國的旅遊雜誌選爲世界十大餐廳之一,賣燒鵝著名的“鏞記”,由一間小小的大牌檔開至一座大廈,確有它的道理。

    近年有些朋友說試過“鏞記”燒鵝,不過爾爾,還沒有深井的那麽好云云。這是小撮人的批語,我在“鏞記”的經驗,卻是愉快的。

    首先,它的皮蛋,沒有人做得保持那麽好的水準,這是不容置疑的。

    老闆甘健成每天盯場,也是成功的主要原因,這位先生喜歡研究失傳的菜式,有什麽要重現的,找他聊聊好了,他親切近人,會達到任何顧客的要求。

    前一陣子家禽災難,沒有鵝賣,生意損失了不少,現在恢復了供應,“鏞記”推出全鵝宴,當然有它的招牌燒鵝,還有白灼鵝腸、鵝腦凍、鵝戈乍、鵝腎片、京燒鵝排翅、鮑魚鵝肝卷、鼇膠扣鵝翼、鵝油雙蔬、鵝紅粥、燒鵝粽,和甜品的布甸及果盤,每席賣三千八百八十塊,夠十二個人吃。也可叫半席六位用,收兩千。

    中環一帶少不了中午客,有一天請外國朋友,簡簡單單來個幾味。

    先上菜的是太座鴛鴦會,用新鮮髮菜的深色和魚唇的淺色拼成,清淡中見功力。雲耳勝瓜炒牛腱則是家庭菜,平凡之餘,用的是金錢腱,咬頭和滋味十足。椒鹽海參扣,採用海參內臟,酒樓之人稱之爲桂花蚌。這裏的海參扣,是桂花蚌的頭尾尖部,像是豬的肚尖部分,很特別。

    印象最深的倒是金鑲豆腐,把豆腐炸得外面略焦,裏面全軟,實在是不容易。問怎麽做法?原來是要將豆腐浸在極鹹的鹽水之中,浸個兩小時,再拿出來吸幹水,在大油鍋中猛火一炸即取出來。美味之極,吃時不夠過癮,再叫兩大塊。此道菜可以大力推薦給吃齋的人。

    再上桌的是叫爲黃金萬兩的薑蔥炸水餃,是炸後再去炆的,手續繁雜,我興趣不大,反而喜歡一點材料也沒有的太子撈面,用鵝油拌面,試試看,包君滿意。

    今夜又在中環的“鏞記”設宴。

    老闆甘健成和我有深深的交情,常聽我一些無理要求。爲了答謝參加過我的旅行團團友,每次都在甘兄的餐廳舉辦大食會。菜式非特別不可。

    第一次和甘兄研究金庸先生小說中的菜,只聽過沒吃過,做不做得出?

    “試試看,試試看。”是甘兄的口頭禪。

    做出來的結果,令人滿意。唯一不足的是“二十四橋明月夜”。書上說是黃蓉把豆腐鑲在火腿中給洪七公吃的,簡直不可思議。經三番四次地商討之後,我們決定把整只金華火腿鋸開三分一當蓋,用電鑽在餘下三分之二的肉上挖了二十四個洞,再用雪糕器舀出圓形的豆腐塞入洞裏,猛火蒸之八小時,做出來的豆腐當然皆入味。客人只食豆腐,火腿棄之,大呼過癮也。

    這席菜後來也搬到臺灣去,爲金庸先生的座談會助興,*和馬英九都來試過,大贊“鏞記”的廚藝。

    之後我又出餿主意,向甘老闆說:“才子袁枚寫的《隨園食單》也都只是聽聞,要不要辦一席?”

    “試試看,試試看。”他又說。

    當晚客人留下最深印象的是熏煨肉,食譜寫的是:“用酒將肉煨好,帶汁上。木屑略熏之,不可太久,使幹濕參半,香嫩異常。”

    甘兄依足古法,做了三次,我前來試過三次,才召集好友。熏煨肉分十小方塊上桌,一桌十人,每人一塊,早知一定有人叫“安哥”(again),已做定了另一份,大家又一口吞下,第三次要吃,已經沒了。

《蔡瀾常去食肆160間》  第一部分 中環(3)

    最後這一回是臨時舉辦的,沒有時間試做試吃,要做些什麽才好?我給甘兄三天去想。

    不到三十分鐘,他已寫好一張功能表傳真過來。一看,菜名抽象得很,像“風雲際會邁千禧”、“紅雁添香”、“蘿蔔絲魚翅”、“徽州魚咬羊”、“順德三寶”、“玉環繞翠”、“銀絲細蓉”、“佛手蟠桃”、“菱池仙果”和“上林佳果”。

    “我有把握。”甘兄在電話上告訴我,這次,他連試試看也不說了。

    以剁成小粒的豬肉包的細蓉雲吞,肥四瘦六,加點鮮蝦,包成金魚狀,拖了長尾巴。雲吞要即包即淥,如果先煮好再浸滾湯的話,那魚尾一定爛掉,今晚上桌的細蓉雲吞完整,麵條爽脆。我指出在街邊一碗碗做,也許完美,我們十三桌上,共一百三十碗,碗碗都那麽好吃,才叫細蓉。甘兄聽了擁抱我一下。

    “怎麽沒有腐乳?”客人問。

    “饒了他吧!”我指著甘先生說。

    “鏞記”的腐乳是一位老師傅專門做給甘兄的父親吃的,又香又滑,最重要的是:又不咸,因爲老人家不可吃太多鹽分。

    上次聚會,我忽然想起,說要吃他們家的腐乳,甘兄勉爲其難把所有的都拿了來,吃得大家呼聲不絕,但害老人家幾星期沒腐乳送粥,真是過意不去。

    我在這裏寫的並不是食評,而是探索一家餐廳的成功,以爲借鏡。

    甘兄是一個很謙虛的人,在這一行已四十年。

    “你們的皮蛋爲什麽做得那麽好吃?有什麽秘密?”我開門見山地:“聽說賣皮蛋賺來的錢,都分給夥計做福利,有沒有這一回事?”

    “是的。”他笑著:“全都分給他們。我們的皮蛋,和其他皮蛋差不了多少。問題在我們賣得多,知道如何控制時間。皮蛋由醃制到上桌,第二十八天最好吃,天冷了就要三十天。你覺得旁的地方的皮蛋不行,那是因爲它們是過期蛋。”

    好個過期蛋,把我笑得由椅子上掉下地。

    “燒鵝呢?難道也只靠經驗?”

    “是靠經驗,而且保持水準。三個月大的鵝最好吃。”甘健成說。

    “要不然就變成過期鵝了?”我問。

    這次輪到他笑得由椅子上掉下地。

    “鏞記”燒鵝,一天要賣三百隻,他們的飯盒,一天兩千個。從東南亞地區來的人,尤其是泰國人,啓程前都買一隻帶回去。甘健成把它們叫爲“飛機鵝”

    要求他帶我去廚房學燒鵝,他欣然答應。廚房裏有一百多個師傅。

    “哪,”他指著木條炭:“這叫二坡。”

    “二坡?”

    “炭是新加坡來的最好。”他解釋:“而且要用中型的炭條,炭條分一坡、二坡、三坡。”

    他把整個燒鵝的過程說明,我本來要偷師,聽完了之後舉手投降說算了,還是買來吃乾脆。

    除了傳統的燒鵝和皮蛋之外,甘健成也做一些新舊合體的菜,像用龍蝦炒龍躉皮等,又鮮美又彈牙。

    忽然,他又調皮起來:“我們來個溏心魚。”說完請得力助手王揚威去叫廚房弄個黃花魚炒球出來給我下酒,而且吩咐要去皮。

    黃花魚的肉很軟脆,一下子就劏開,還要不連皮,那真是考工夫了。好在師傅做出來的是一片片,形狀優美,肉還是外層炒熟,裏面半生熟,所謂的溏心。

    “還有什麽東西吃?”我問。

    “來個豬心蒂。”

    上桌一看,像鮑魚片,原來是連在豬心上頭的血管,用湯燙熟,加上生抽。每一片是一個蒂,碟上足足有二十幾個那麽多。

    “我喜歡吃的,都是些便宜貨。”他說。

《蔡瀾常去食肆160間》  第一部分 中環(4)

    這正合我意,用豬心蒂下酒,天下第一。

    “這些菜式,都是在餐牌上沒有的。”我說。

    甘健成點頭:“我們這裏,客人要些什麽就做什麽。有時研究來自己吃,覺得好便介紹給人家,燒菜的原理是一樣的,我們第一次做得不好,第二次一定行。總之要讓客人高興,我們自己也有滿足感。”

    一般人認爲所謂的名廚,非照菜牌點菜不可,這可完全錯誤。原來名氣愈大,愈是有商有量。

    “我們對每一個客人,都是一樣。”甘健成說得誠懇。

    “你自己呢?”我問:“最喜歡吃些什麽?”

    甘健成笑著:“把燒鵝腿切開,讓那些汁流在撈面上,已是最豐富的一餐。”

    後記:甘老先生已逝世,蘇美璐爲老人家作的一幅畫,當今挂在牆上,望著甘老先生每天中午坐的那張桌子。

    陸羽

    地址:中環士丹利街24號

    電話:25235464

    離開香港好幾個月,懷念的是“陸羽茶室”。“陸羽茶室”是香港最聞名的茶樓,也可以說在全世界也找不到另外的一家了。

    散步至士丹利街,守門的孟加裏,換了個新人,以前的老頭退休,已回家鄉享清福去了罷。

    這裏分成三樓,每層都佈置得高尚清雅,壁上挂滿了名家字畫;半通的花瓶,插著剛摘下的劍蘭。以中式裝修,帶點西方的影響。這種東方的ArtDeco多少餐廳學著模仿,但只有“陸羽”才是獨一無二,抄襲下來。

    ArtDeco一向沒有中文譯名,這個運動發生在二三十年代,當時的人清閒,富有雅致,雖然有點頹廢,但都是懂得生活的一群,我們暫時只能叫做美好的年代。雖然已是過往,但這輩子的人,如果欣賞這份清雅,也可在這種舊建築和裝修找到失去的美夢。

    侍者爲我訂了間房,今天看到的是鄧芬的山水還是張大千的花卉?

    坐在柚木長凳,一點也不會因堅硬而不舒適,木頭油滑清涼,透過衣服感覺到肌膚中去,我愛中國家私。

    茶和點心,是一流的。“陸羽”至今還是堅持用茶蠱沏茶,普洱、鐵觀音、白牡丹等等高級的茶葉,加上侍者不斷地前來加添熱水,的確做到廣東話中所說的“水滾茶靚”。點心方面,桌上擺著一本小冊子,印刷著各種鹹甜小品,客人拿起鉛筆,即點即蒸。小冊子每一個星期更換一次,隨著季節推出新的點心來。

    連牙籤也套在特製的紙包裏,封套上印著地址和電話,等於是“陸羽”的名片,外國客人紛紛收藏。

    茶室該有七八十年歷史了嗎?來過“陸羽”的文人墨客不可勝數,也發生過不少的故事。像有個晚上,來了幾個雅賊,把壁上的字畫偷走。但東主們所藏多的是,再換了一批,翌日繼續營業。像某個茶客,每天坐固定的位置,冷靜的殺手走到他的身後,用手臂往他的勁項一箍,令目標全身動彈不得,再在他的太陽穴開了一槍。這種手法,想象力再豐富的編劇和導演也沒有用過。

    樓下深處,有個大廳,晚飯供應點心之外的佳饌,反而少人去提。就算吃過,最初不懂得欣賞,吃來吃去不過普通的那幾道,平平無奇。

    “陸羽”的菜,難得之處,就是在於這“平平無奇”四個字,但永遠的樸實、地地道道、保持水準、真材實料、百年不變,成爲經典。

    我們一坐下來,先叫一碟炸雲腿下酒。這道菜,火腿本來是鴿脯的碟邊擺設,但就這麽吃火腿,比主角的鴿脯更佳。雲南火腿先用蜜糖浸過,點一點粉油炸後切成薄片,粉紅的肉配上黃色的邊,扮相漂亮,口感細膩,能吃出火腿的香味,不像北方人做的蜜汁火腿,一味是甜。

《蔡瀾常去食肆160間》  第一部分 中環(5)

    接著是湯了。南方人先上湯,是別讓人吃得太飽。北方人先吃菜後來湯,把食物脹起,不是辦法。杏汁燉白肺是“陸羽”的招牌菜。一提杏仁,食客就要問是南杏或北杏,比例如何?大師傅出來解釋:南杏十分之九,北杏十分之一,後者不可過多,過多了就苦。豬肺極難處理,洗過再洗,然後燉六個鍾,在第五小時才把杏仁放進去,燉至食材全部溶化爲止。那麽濃郁,但又是那麽清香的湯,也只有“陸羽”做得好。

    紅燒翅或肘子翅一吃就飽,還是珊瑚粒炒翅好,用最貴的食材來炒最便宜的雞蛋,最後下紅蟹膏來點綴,翅炒得不是太幹又不太濕,火候的控制是別的餐廳罕見的。

    網油腰肝卷鍋渣的做法最爲普通,所謂的卷,目前都是以腐皮代替,但“陸羽”還是以最原始的豬網油來包豬腰和雞肝碎,再去油炸,吃起來香味撲鼻,絕非腐皮可比。碟邊的鍋渣,是用牛乳炮製。

    欖仁炒豬肚丁採用的是豬肚中最夠味最爽脆的部分,即廣東人所謂的肚尖。欖仁大粒,比松子更香,當今要找欖仁,已只在月餅中可見。

    要吃貴價海鮮的話,可得預訂,店裏會替你找到方脷等活魚。每天都有的是斑腩了,“陸羽”用的都是大石斑,廣東人叫爲龍躉的巨魚,取肚部和尾部,先油炸,再以苦瓜焗之,味道也不遜清蒸的。

    遼參也不一定是北方人做得好,“陸羽”用所謂的百花,就是把鮮蝦打成膠去釀海參,兩種食材配合得極佳。

    不怕膽固醇的話,古老的燒金錢雞最好吃了,可得預訂。金錢雞沒有雞肉,是用一片叉燒來夾一片肥肉。和雞搭上一點關係的是中間加了一小片雞肝,整串燒了來吃,不羨仙。

    要豪華一點,可叫竹笙燕窩扒鴿蛋。“陸羽”的燕窩用料十足,絕不含糊。鴿子蛋怎麽煮,蛋白還是透明的,已經沒有多少廚子見過鴿子蛋了。

    來鍋鷓鴣粥吧,也是“陸羽”的招牌菜之一,鷓鴣拆肉之後與骨一塊煲粥,煲得稀爛,非常精彩。

    接著的飯面類,京醬撈面在中午也供應,醬中肉多,不像北方的炸醬醬多肉少,又演變成廣東味道,味道纖細得很。

    炒飯也一向有水準,炒得很幹身,不一定在揚州才能吃到好的,“陸羽”有時還加了膶腸粒,更是惹味。

    甜品的蛋黃蓮蓉大桃包不容錯過,和別的地方一比,就知道“陸羽”的不同,爲老人家祝壽,更適合點來當壽包吃。

    別再追求什麽Fusion菜,也不一定是鮑參肚翅,洗盡鉛華,返璞歸真時,才去享受這些古法佳肴吧。可惜懂得欣賞的人,年紀漸大,“陸羽”有鑒於此,在大廈旁邊新設電梯,招呼熟客升降三樓,用心良苦。

    晚上的菜固然做得不錯,但是“陸羽”還是以點心取勝。身在福中不知福的客人也許抱怨道水準每況愈下,但一離開香港,最想念的也是“陸羽”的釀豬膶燒賣。別的地方,到底是吃不到的,也絕對沒有“陸羽”的飲茶氣氛和情調。

    “陸羽”的夥計,是出了名的高竇,如果不是熟客,中午繁忙時間,是絕對找不到位子的。

    扶輪社、獅子會,要成爲他們的會員,比起做“陸羽”熟客,那是簡單得多。

    並非有錢便能達到目的,“陸羽”由一群地産商、律師、會計師以及銀行家經營,他們都是老茶客,爲了保存這個老字型大小而合資,說起他們的名字,都是響當當的人物,每一個都比你我還要有錢。他們對夥計很好,有健全的退休制度,所以大家養成了一股傲氣,要成爲“陸羽”的一分子,需要很大的容忍和耐心。

《蔡瀾常去食肆160間》  第一部分 中環(6)

    在二樓掌舵的袁發笑嘻嘻地說:“吃飯時間,我們做熟客已經來不及了,哪顧得了招呼新客?但是說我們不理睬他們,也過分了一點。沒新客哪來舊客?最好在下午三四點鍾的時候來。來多兩次,認定一個夥計,大家熟了,早點訂位訂房間,絕無問題。”

    陸羽的客人,很多都風雨不改地前來,十年如一日,夥計都由年青做到老,永遠是白衣黑褲。客人移民之後回到香港,其他餐廳可能面目全非,但在“陸羽”一定可以找到一個親切的笑容。

    從一九三三年開到現在,已有六十年歷史,由舊址搬到史丹利街的新鋪,不知不覺也有十六年了,兩三年前,那群老闆經營得法,合資把整幢大廈買了下來,更不必擔心因爲貴租而執笠,“陸羽”將和香港共存,除非在九七之後轉爲國營。

    袁發解釋,“至於我們的茶爲什麽比普通地方好呢?那是因爲我們有個大貨倉,每年進貨,普洱可以不必先喝新的,年年地藏著,新茶也變老茶。”

    酸枝家私是“陸羽”的另外一個特點。間隔著廳房的是一塊塊的雕花玻璃,刻著山水或書法。

    “打破了有沒有‘士啤’後補?”我問。

    “現在的手工怎做得出?”袁發搖頭:“好在這麽多年來都沒事。哦,不是完全沒事,只有一塊裂了。”

    六十年以來,只爛一片,可想而知,“陸羽”的夥計是多麽地愛惜他們的“家”。

    “江湖上有個傳說。”我問:“說你們都有股份,你們都是老闆,所以才敢對生客不瞅不睬,到底是不是這一回事?”

    袁發笑了:“股份是沒有的,不過,你沒有聽過那句老話嗎?打工勝過做老闆呀!”

    說完,袁發又忙著去招呼客人。時間已是下午三點,有些熟客開始打起麻將來。在酸枝桌上打,十分過癮,下次一定要去試試。

    後記:這是十多年前寫的,當今袁發已退休。

    蓮香

    地址:中環威靈頓街162號

    電話:25444556

    雖然寫的本名“蓮香樓”,大家還只是蓮香、蓮香地叫它。

    爲什麽叫“蓮香”?最初是怎麽取這個名字的?

    從十五歲起,一直做到今年八十五的老師傅龍先生解釋:“一般的菜館都用白蓮子,但是我們只採用湖南的湘蓮。最大粒的,去皮、挑芯。湖南湘蓮特別粉。其他蓮子也有粉的,但是沒有湖南湘蓮那麽香,那麽有蓮子味,蓮香就是叫出名堂來。”

    晚飯,在“蓮香”賣得最多的是“霸王鴨”這道菜。

    把鴨子去骨、留皮。又將湖南湘蓮、雞粒、菇粒、鹹蛋炒了一炒,再塞進鴨子裏。整只鴨炸完再去燉,一燉數小時,最後將炒配料的汁淋在鴨上上桌。功夫是巨大的,所以一天隻做十隻,前一天訂好,不然依次序賣,賣完就算了。禮拜六或星期天多做幾隻,也一定賣光。這麽許多年來,吃霸王鴨的客人沒有間斷過,龍師傅也沒停止親手做。

    現在,龍師傅是管理品質的專人,有他維持,“蓮香”的地址更換,但味道不變。

    現在“蓮香”搬到中環威靈頓街一六二號,樓下賣餅。老婆餅很出名,不過大家當然只記得它的月餅。

    二樓地方蠻寬敞的,從早上六點鍾開始就可以去飲茶。

    在這裏除了特別好吃的蝦餃燒賣之外,還有保留了懷舊色彩的豬膶燒賣,更有別處難於吃到的豬肚燒賣。燒腩卷也很有特色。至於金錢雞,早上飲茶已不賣了,要到中午或夜市才做成一碟碟地獻客。

    晚上還有鹵水豬頭肉、貴妃雞等名菜。釀鯪魚別的地方可見,但這裏的釀鯪魚運用豉汁涼瓜來拌,就是別的餐廳找不到了。

《蔡瀾常去食肆160間》  第一部分 中環(7)

    早上去飲茶,從前用的茶盅印象最深,它很大,像個碗。

    “哪里去了?”我問。

    “都打爛囉。”夥計說:“用現在這種不好嗎?”

    當今做的茶盅瓷胎很厚,杯底不圓有棱角,我說:“樣子難看!”

    夥計瞪了我一眼,我不睬他。

    蛇王芬

    地址:中環閣麟街30號

    電話:25431032

    飲茶,巧遇“蛇王芬”女吳翠寶,早就讀過她出版的《家常便飯蛇王芬》一書,印刷得很精美,內容亦佳,對她印象很好。

    倪匡兄一知道是她,就大叫要她請吃鴛鴦腸羊肉片煲仔飯。當晚,就在“蛇王芬”了一桌,請了吳翠寶的一群友人作陪,享受了豐富的一餐。

    餐單上寫著:炸子雞、鴛鴦腸、紅炆水魚煲、哈密瓜花膠瑤柱燉鮮響螺、缽仔焗魚腸、古嚕豉蘇梅醬蒸五花腩、花腩大頭菜冬菇蒸燕子(魚倉)、金銀蛋扒枸杞葉、琵琶豆腐、酥炸生蠔、清蒸三色蛋和鴛鴦腸羊肉煲仔飯。

    翠飽的友人拿出一瓶MARTELL和一瓶TARD,這兩種酒都是我們三人做《今夜不設防》時的贊助商,最常喝了,今天看到,像老友重逢,可惜少了黃霑一人。這位送酒的仁兄,真是有心。

    先切一碟鴛鴦腸下酒,紅色的肉腸不覺稀奇,那條黑色的膶腸吃了一口,驚爲天人,倪匡兄一連要了三條,我說還有其他餸,他才不管那麽多,吃完還問說是哪里買的?翠寶回答:“自己做的。”

    “爲什麽賣蛇的店都賣鴛鴦腸飯呢?”倪匡兄問。這是由“蛇王芬”開始的,當年翠寶的父親吳永先生賣蛇,不合季節時就做鴛鴦腸飯來賣。

    父親去世後,由母親陳淑有女士擔了這個重擔,翠寶本來在外國留學,回來後當銀行高層,也因爲母親,回來店裏當第四代傳人,我們才有福氣享受這些快要失傳的名菜。

    頭盤已好,其他菜一道比一道精彩,用五花腩和大頭菜來蒸的大(魚倉)魚,並不遜潮州大廚的燒法,鴛鴦腸和羊肉片煲仔飯,更是配合得天衣無縫。倪匡兄大樂,連不喜歡的廣東人煲湯,也大喝三大碗哈密瓜花膠瑤柱燉鮮響螺。

    所有肉類之中,雞最沒趣,我一向不碰,但今晚的炸子雞,皮脆肉嫩多汁,舉筷數次。

    捧著肚皮大嚷飽飽時,才發現來到“蛇王芬”,連蛇羹也沒吃,不合時嘛,也沒關係,其他菜式足夠你連去三晚也吃不完。

    圖片說明:

    “蛇王芬”乃老字型大小食肆.

    ’店裏獨家出品鴛鴦腸,味道好得出奇。

    ’哈密瓜花膠瑤柱鮮響螺,連老饕也要喝上三大碗。

    ’鴛鴦腸羊肉煲仔飯配搭恰到好處,令人食之大樂。

    ’大(魚倉)魚用五花腩大頭菜蒸,一絕也。

    ’炸子雞必令你頻頻舉筷。

    九記

    地址:中環歌賦街21號地下

    電話:28505967

    今天雖然已吃過飯,還是專程步行到歌賦街二十一號的“九記”懷舊一番。

    開在街邊的左右兩間“九記”,一邊是原來的大排檔,另一邊是家茶餐廳型的店鋪,加了一個天井,供客人優閑地吃東西。

    老闆潘國興是位年輕人,屬第二代,辛勤地自己動手熬湯下面,他父親看見了也很歡慰吧。

    在露天處坐下,先要了一碗招牌牛腩面。啊,湯是濃郁的,可以斷言這是天下第一家了。

    只要你看到“九記”的那個數百加侖的大鐵桶,便會明白他們怎麽熬出這麽美味的湯。潘國興告訴我:至少要九個小時炮製。重要的材料是基本的牛腩和牛骨,其他香料儘量不加。

    看菜牌,淨湯每碗五元。

《蔡瀾常去食肆160間》  第一部分 中環(8)

    “從前來,湯是不要錢的。”我向少東說。

    潘國興笑著:“那是很久以前的事了。”

    這碗香甜而不肥膩的湯,賣十塊錢,我也認爲值得。

    牛腩的水準是片片軟熟,絕對不會咬到一塊香口膠。

    這裏只賣粗面和伊面兩種,連細面也沒有,河粉當然也不賣,油菜亦不賣。

    黎智英的理論說是“以少勝多”的經營法,我倒覺得這是累積的生意經驗。起初開店可以什麽都試試去賣,受客人歡迎的東西入貨多一點,賣不大出去的漸漸地將它們淘汰掉。

    總之,一個原則是不欺場。

    功夫做到十足,至少有一批顧客支援,久而久之,就是不做廣告,單靠口碑,自然愈來愈興旺了。

    “九記”由中午一點做到晚上七點十五分,休息一小時十五分。再由八點半開到十一點。而且,他們經常放假,對老闆和員工都好,大家只做一班的工作,精神和肉體都輕鬆,工資也不必因爲用兩班人而提高,非常合理。做到這地步,也是靠長年的努力,世界上的生意,沒一件是偶然能成功的。

    黃枝記

    地址:中環威靈頓街15號B地下

    電話:28691331

    “黃枝記”是澳門面店的老字型大小,鋪子開在新馬路廣場噴水池旁邊,爲遊客必經之地,生意滔滔。

    進軍到香港,於銅鑼灣設店,走過的人看不見了,以爲澳門面香港人吃不慣,做不住了。原來並非如此,皆因租貴又要漲,當今搬到中環威靈頓街“鏞記”的對面,樓高二層,比銅鑼灣舊店要大得多。

    門口照樣挂著主人黃天寫的對聯“無酒安能邀月飲,有錢最好食雲吞”。

    黃天爲一文人,對書法篆刻甚有研究,又精通日文,時有大作刊登於報紙和雜誌上。店裏一切由他主持,菜式方面由他姐姐打理,面則是澳門的弟兄供應,依足黃家開面店的傳統,女的主廚,男的做面。

    澳門面的特色在於不用堿水,做得比香港的更細。不加堿的面沒那麽爽脆,但是面味濃重,要看你喜歡哪一種了。對於我這個面癡來說,所有的面全部愛上,我到澳門吃得最多也是面,每一家都有水準。

    要吃出面的原本味道,叫一碟撈面來試試就知道,這裏做的招牌蝦子撈面最精彩,豉油撈面也不錯。

    湯麵當然選鮮蝦雲吞面了,咖喱牛腩面,也屬於澳門特色之一。

    至於炒麵如何?一般賣雲吞面的都不做炒麵,見菜牌上有,要了一客。侍者問我要幹炒或濕炒,我對先炸後淋芡汁的炒麵沒多大興趣,多數硬得像牙籤,會刺穿口腔的。點了濕炒,上桌一看,面也是炸的,不過澳門麵條細,淋上芡即柔軟,還是好吃的,吃完對炸的炒麵改觀。

    再來一碟幹炒的,出來的面是從生面炒到熟爲止,反像濕炒。

    老闆黃天知道我不喜歡被人請客,也不勉強。這一來可以心安理得地大叫特叫,來多幾味試,要了小食的鮮魷魚菜、紅炆豬手、白灼豬肝,喜歡澳門風味的話,豬扒包和牛肉包都有供應。

    圖片說明:

    1要吃面的真味,蝦子撈面最有代表性。

    2咖喱牛腩是澳門特色。

    雲吞面是招牌之選,沒堿水味。

    客家爺爺

    地址:中環雲鹹街63號巴力大廈二樓

    電話:25377060

    在雲鹹街上的一座大廈二樓,開了間“客家爺爺”,不舉頭望,還看不到招牌呢。

    但在中環地帶,每開一間食肆,中午必有捧場客,口碑還是比宣傳更爲重要。除非賣酒,若午餐也做不到生意,就要關門了。

    摸上“客家爺爺”,發現地方不大,但陽光飽滿,先給客人一個溫暖的感覺。

《蔡瀾常去食肆160間》  第一部分 中環(9)

    午餐餐牌上有幾種選擇,一菜一湯一飯,平均一百塊港幣左右,中環人士花得起,坐滿了客人。

    試了一口這家人的例湯,沒有花巧,用料十足,也不覺味精味或感到太淡,算是合格,例湯每天變化,也不一定是客家菜,也有廣東式的西洋菜煲陳腎等。

    我沒有點午餐,看餐廳牌上有蒸蘿蔔丸子,點了一客,上桌時一看,是長碟中擺了六粒丸子,蘿蔔絲刨後製成,清清淡淡,但味道是夠的,賣的完全是功夫,材料便宜。

    爺爺腐皮脆味卷用豬肉碎和魷魚當餡,腐皮包之,還吃得過。

    本來試客家菜得叫鹽焗雞,但我一向對雞的興趣不大,就免了,要一客豉汁蝦米豬肉釀涼瓜,味道不錯。

    不叫釀豆腐不算吃客家菜,這家人做的,餡中除了新鮮鯪魚,還加了梅香鹹魚,很合標準,沒有違反客家釀豆腐的原則,當今很多做客家菜的,都只用鯪魚茸而不懂得要加鹹魚。

    糟汁炒米粉最精彩,用客家米酒糟炮製,很適合我這種吃濃味一點的人。

    埋單,一位標致的女子出來問意見,見狀,不過二十來歲,她遞給我一張名片,原來是這裏的店主。

    “爲什麽開在二樓?”我問。

    “一方面是租金便宜,一方面座位不多,這麽一來,我才能照顧到每一個客人。”她說。

    “爲什麽要開這麽一間店?”

    她回答得單純:“我是客家人。懷念爺爺燒的菜。”

    圖片說明:

    蘿蔔丸子雖用料便宜,但賣的是出色廚藝。

    以精肉碎和魷魚爲餡的腐皮脆味卷,香脆可口。

    糟汁炒米粉會令你吃過翻尋味。

    釀豆腐的餡,用新鮮鯪魚,還加了梅香鹹魚,乃標準的客家菜。

    豉汁蝦米豬肉釀涼瓜,味道不錯。

    地方不大卻光線充足。

    例湯用料十足,款式多變。

    NAOZEN

    地址:中環威靈頓街21-25號

    電話:28776668

    在“鏞記”對面的“Naozen”日本料理,中文名只有一個“膳”字。其實Nao是大師傅佐藤直行的名字,等於是“阿直的菜”。前身爲“福喜”,老闆還是胡寶星,裝修後由佐藤主理,而供應海鮮的三原博親也入了一份股。佐藤直行從前負責香格里拉酒店中的“灘萬”,來港已十多年,他擅長精致的懷石料理,也敢大膽創新,因爲有很強的底子,不會做出不三不四的東西,基本上以好吃爲主。像他做的炸茄餃子,是把茄子切成薄片當皮,包了餡再炸過,這種技巧其實也可用在中國菜裏面的。軟殼蟹也做得不錯,外面用牛油來卷起,把蟹炸得香脆。我最欣賞他的甜品,用空運來的日本番茄,很大很甜,再以法國白瓶加咖喱煮之,冷凍後吃,簡簡單單,但非常美味,又不是太甜。Naozen弁當內容豐富,有菜有湯,是個迷你懷石,最適合女性中午吃了。晚上則可當爲下酒菜。

    由於供應商三原也是老闆之一,材料保證新鮮,由東京、福岡和北海道三處每天運到,三地海産加起來,選擇也多了。像Kiwki和金目鯛,都是日本人認爲最高級的魚,絕不缺貨。北海道運來的生蠔雖然個子小,但味道錯綜複雜,只要叫個福岡來的和它比較一下,就知分別。其他刺身如ShimaAji、Buri等,入冬了很肥。並不是一定要吃Toro才高級,Toro吃了會膩,這些魚卻很甘美,百食不厭。送酒的好菜有烏魚子,是用海烏魚的卵自己醃制,與臺灣産的完全不同,它又肥又香,夾著蘿蔔片吃,一流。

    佐藤直行很喜歡和客人研究吃,如果你有什麽在日本吃過,又想尋回味道的,找他商量好了。他關照三原,翌日即可吃到,不遜日本的壽司鋪。

《蔡瀾常去食肆160間》  第一部分 中環(10)

    圖片說明:

    大師傅佐藤直行廚藝精湛,你在日本吃過什麽好菜,跟他一說,第二天就可以嘗到。

    1炸軟殼蟹的水準也是一流的。

    2炸茄餃子以切薄的茄子做皮,很有特色。

    3Naozen弁當內的食物相當豐富。

    4番茄做的甜品不太甜,簡單而味美。

    PRCLASSIFIED

    地址:中環荷李活108號

    電話:25253444

    PRCLASSIFIED的PR是記者室PRESSROOM的縮寫,而CLASSIFIED可譯成檔案分類室或保密文件室,以這個地方來做私人一點的空間,專賣各國的芝士,客人也可以出一筆錢,包這個芝士室用來開私家派對。

    CLASSIFIED的樓下像一間普通的咖啡室,很舒服,很個人化,佈置簡簡單單,沒有連鎖店的全部一樣討厭氣氛。

    咖啡和茶三十塊一杯,食物的選擇並不多,但豐儉由人,從每日精選的麵食七十二塊,到義大利魚子醬,三十六克,要賣到六百二十塊。

    客人叫一客三文治,用麥皮面包包著煙熏火腿、煙肉、油菜、番茄和奶油醬,五十六塊,就能充饑。

    生菜可要一個希臘沙律,四十八元。很多人叫一客芝士奄列,蛋是一樣的,芝士種類可以自選,八十八塊。

    說到芝士,這是香港唯一供應芝士癡進食的地方。走上二樓,就有一陣芝士味攻鼻,樓上擺滿紅白酒,走進密室,有三十多種不同的芝士給你選擇。

    叫法是這樣的:你可選大中小,小的一五五元,可選三種;中的二七○,五種;大的三九○,七種,或者份量加大。

    我要了中的,選法國的Roquefort,此芝士最爲聞名,味道獨特,用羊奶做的,另一種法國芝士叫BEAUFORT,是阿爾卑斯山上的産品。

    英國芝士則選很臭的Stilton,另一種名字嚇人的臭主教StinkingBishop,其實不夠Stilton臭。

    Quince榅桲是種薔薇科果實,俗名木梨,帶酸,西班牙人拿來加糖做成糕狀,切片後是送芝士的恩物。

    喝什麽酒呢?帶甜的飯後酒PerrinMuscatDeBeaumesDeVenise是該店賣的最佳選擇,一杯八十九,幾個人去,叫一瓶較爲合算。

    要嘗醃制三十六個月的西班牙頂級火腿這裏也可以吃到,一碟一百五十五元。

    圖片說明:

    希臘沙律香脆可口,價廉物美

    這裏可以吃到西班牙頂級火腿,食客有福了.

    ’芝士奄列裏的芝士,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

    ’芝士種類繁多,香味四溢,來個拼盤,正好慢慢享受一番。

    ’來客三文治,餡料豐富,美味又能充饑。

    OSIPHAH

    地址:中環奧卑利街15號

    電話:36223222

    接四哥電話,欣然赴約,他開的一系列餐廳,像“水滸居”、“胡同”等,皆有特色,連店名也花心思。

    “OSIPHAH”這家受泰國影響的食肆,是四哥的小寶貝,他一向主張開間小巧又私人化的餐廳來玩玩,這就是他的傑作了。名字叫起來奇異,其實那個O字是採取店開在的OLDBAILEYSTREET奧卑利街得來,而門牌是十五號,泰語SIPHAH是十五的意思。

    純粹的泰國菜已經有很多,是四哥不甘心做的,但他餐廳的菜又不是FUSION,像“胡同”等,有很強的烹調基礎,再去求變,這一家也不例外,有點受泰國影響,但又不是泰菜,不能罵他說是騙洋人的玩意兒,的確有他自創的一套。

    像我們試過的膏蟹粉絲沙律就與衆不同,其他泰國店都不肯用價錢高一點的膏蟹,在這家人吃的不但充滿肥膏,而且是將蟹焗個半生熟,膏還是柔軟狀態下上桌的,味道十分出色,但醬料還是保留泰國風味。

《蔡瀾常去食肆160間》  第一部分 中環(11)

    我是個羊癡,看到功能表上有咖喱膾羊肉那一道,雖然吃過咖喱蟹,也要試試。咖喱羊用的是綠咖喱,與螃蟹的紅咖喱又有不同的風味,羊肉炆得較熟,入口即化,滿意得很。

    烤牛肋骨和泰國搭不上關係,只是配料上多了香茅和辣椒,整條巨大的肋骨,將肉削了下來,切片給客人吃。至於骨上的肉,則留給大家點著醬汁慢慢啃,當然是用手來吃了。

    已經很飽,但看到鄰桌叫了意粉。咦,怎麽泰國菜中有義大利麵條,也要了一客試試,意粉做法和義大利人做的一樣,略硬,這才有口感,混上的是金不換的羅勒汁,又有一串青胡椒粒擺在面上,吃時把青胡椒一粒一粒細嚼,在口中爆開。就那麽簡簡單單的一道菜,也吃得過癮。

    整家店用黑白爲主調,坐得舒服吃得好,東方人西方人都能滿意,價錢又相宜,怪不得開店至今都客滿,四哥真有本事,佩服佩服。

    圖片說明:

    由肥膏蟹炮製的膏蟹粉絲沙律,味道令人讚不絕口。

    這裏的意粉略硬,卻更有口感。

    烤牛肋骨上的肉,讓客人慢慢啃,愈啃愈有味。

    SEVVA

    地址:中環遮打道10號太子大廈25樓

    電話:25371388

    聽到SEVVA這家餐廳已久,今天才有機會光顧,它開在中環太子大廈二十五樓。

    到了之後才發現地方真大,一共有有二萬二千尺,一半是餐廳和廚房,一半是露臺。

    餐廳也分兩個部分:較爲親切,有裝修得高級的咖啡室部分;還有較爲適合正式晚宴的部分。

    侍者人數衆多,都穿著整齊的制服,經理陳兆雲親切招呼,介紹了幾個菜,我看餐牌上有印度DOSA,來一份咖喱和雞肉的。DOSA是一種烤得像紙一般薄的餅,包著各種不同的配料吃,上桌一看,很大的一張餅,我們分開來當前菜。

    接著是一小杯磨成濃茸的西洋菜熱湯、沙律和螃蟹蓋,螃蟹蓋中蟹肉極多,不欺客。沙律加了用茶葉蛋的做法煮的鵪鶉蛋、雅枝竹心、牛油果、菊苣和炒豆腐。

    一小排烤羊鞍,羊肉用的是紐西蘭的乳羊,還覺得有點硬,如果是法國的或蘇格蘭的羊就會軟很多。

    再下來的牛面頰肉就很精彩,用一個酥皮蓋焗了出來,裏面的肉柔軟到極點,湯汁也夠濃,可以叫一小碗白飯,淋在飯上。

    最後的泡飯是用上海式的魚和肉熬出湯來,飯則像日本式的烤飯團,浸在湯中。

    看到飲食雜誌中介紹了最貴的牛肉面,一客一百九十,就來一碗試試看,牛腱的份量極多,湯也濃。

    最後的甜品,要了一客什麽都有的,每種一塊。又另要瑪麗?安東涅,那是把棉花糖扮成那法國皇后的粉紅假髮,下面再有一個蛋糕,用各種法國甜點組成。

    平均消費並不便宜,如果不吃東西,傍晚時可叫杯酒,在那個大陽臺中俯望維多利亞海港和周圍的大廈,與朋友聊天。

    每一個城市都應該有那麽一個INPLACE,讓一堆不喜歡的士高嘈雜的人聚合,又沒有蘭桂坊那種吵架和鬧事的擔憂,漂亮的客人你看我看你,喝杯酒、抽抽煙,是一個好去處。

    圖片說明:

    ’蟹蓋肉多味美,絕不欺客。

    ’牛肉面落足材料,貴得有道理。

    ’瑪麗、安東涅由各種法國甜點組成,賣相可愛。

    ’印度薄餅可當前菜享用。

    ’泡飯是滬、日式合璧之作,別有風味。

    ’“SEVVA”是飲食消閒好去處。

    椰椰咖喱

    地址:中環德己立街榮華裏8號

    電話:25236911

    “椰椰咖哩”開在蘭桂坊巷子裏,最初是大排檔式,後來把桌椅擺在外面,更受喜歡露天飲食的洋人愛戴,生意愈做愈旺。

《蔡瀾常去食肆160間》  第一部分 中環(12)

    一個下午走過,遇店東站在門外:“試試看吧,看我有沒有騙鬼佬。”

    這句話倒吸引了我。一向認爲這一帶的飲食正如他所說,除了數十年前常到的“巴黎咖啡”之外,很少涉足。反正是吃一次失望一次,不再來,也沒有什麽損失。

    印度師傅前來表演拉茶。這種飲品,要加些薑汁才地道,香港人不太欣賞,只要求糖和煉奶,失去原味。

    看餐牌,有馬來菜和泰國菜兩種選擇,後者還是去九龍吃吧,要了一個叫古馬咖喱羊MuttonKorma。咖喱味道偏甜,羊肉不是煮熟後再淋咖喱,而是混著燒成的,炆得軟熟入味,很下飯。不如叫一塊印度飛餅,撕開點咖喱,看到周圍的食客很多人都點這道菜。

    接著上桌的蘇門咖喱牛BeefRenuang就更精彩了。一般的咖喱只是用花生罷了,這裏用開心果,更香。味道也帶甜,我沒有問題,不愛吃甜的人,點這兩道菜,先得聲明別下糖。

    馬來幹炒米粉用的是極細的新竹米粉來炒,配料多,汁入味,很不容易。

    有了信心,點一道泰國菜青咖喱雞試試,發現也很正宗。

    店很小,問老闆說:“又賣泰國菜,又賣馬來菜,用了多少個廚子?”

    “分兩班,馬來和泰國各一半,加起來一共十五個人。”他說。

    哇,還要捱貴租呢。聽老闆的口音,是個印尼華僑:“怎麽不賣印尼菜?”

    “道理就那麽簡單,印尼菜給客人的印象沒有泰國菜和馬來菜那麽好,我試過,賣不成,只有改這兩種。在香港,窮則變,變則通,學到很強的生存能力。我做的生意,白天賣人,晚上賣鬼。”

    “這話怎說?”我問。

    老闆笑了:“中班做中環的香港白領,晚上外國遊客聚集嘛。”

    圖片說明:

    蘇門咖喱牛BeefRendang的咖喱用開心果做料,味道更香。

    1馬來菜古馬咖喱羊MuttonKorma是把羊肉混著咖喱燒成的,又軟又香。

    2馬來菜做得好,泰國菜也到家。這道青咖喱雞就很不錯。

    3馬來幹炒米粉用料講究而且豐富,值得一贊。

    4店中的印度師傅在拉茶。

    佳肴館

    地址:中環添美道1號中信大廈101室

    電話:25015886

    十年前,“佳肴店”已是城中話題,當年經濟蕭條下,店東區偉民在灣仔開的中西餐廳仍每天爆滿,最後一連開了六七家分店,都是他親力親爲的成果。

    經“沙士(SARS)”一役,加上金融風暴,“佳肴店”收縮。區偉民沈寂了一時,當今東山再起,先在中信大廈開了一間小小的旗艦店,叫爲“佳肴館”,接著又到處開分店去也,實在勇氣可嘉,也是香港奇迹之一。

    店沒有從前的那麽大,中午時賣碟頭飯,客人踏了進去,還以爲是什麽茶餐廳,但是懂得欣賞的,會來點一些舊店做得出名的佳肴。

    士多啤梨排骨是他們首創的,排骨先炸得酥脆再去紅燒,上面鋪著士多啤梨片,再淋由士多啤梨和其他材料製成的醬汁,味道很特別,最受小朋友歡迎。這道菜出現之後,其他食肆紛紛抄襲,以水果入饌的作法,風行一時,但做得都沒“佳肴館”好。

    另一名菜是古法茶香太爺雞,把雞煙熏得入味,香氣撲鼻,皮很好吃,肉更柔軟,連我這個不太喜歡吃雞肉的人,也感興趣,夾多兩塊來送酒。

    蝦醬豬頸肉蒸豆腐是用蒸五花腩的做法演變出來。五花腩把怕肥的食客都嚇跑了,用了豬頸肉就能吸引上班的女士;其實豬頸那個部分,肥肉混進了瘦肉,一樣膩。我們只求美味,這裏用的蝦醬精挑細選,很惹味。覺得太咸時,又有豆腐來中和,我最愛吃這道菜。

《蔡瀾常去食肆160間》  第一部分 上環灣仔(1)

    茄子一般味淡,用肉醬來燒或炆最適宜,但如果連肉醬也嫌肥,可以叫他們的梅菜蒸茄子,再淋上蒸魚的生抽,就完美了。

    中午去吃,還有各類點心,推薦他們的豬膶燒賣,這道點心只剩下“陸羽”和“蓮香”有得賣。在這裏做的,兩片豬肝又大又厚,吃得過癮。

    “佳肴館”還是保留著一群舊店的老臣子,再加上店東區偉民親自的監督,一些懷舊菜像鯪魚餅、古法炆羊腩等,都有水準。

    中信大廈的四樓,區偉民還開了一間法國餐廳“逸廬”,招牌菜有威靈頓牛柳、燴羊膝等等,價廉物美,也可推薦。

    圖片說明:

    1“佳肴館”還有好些懷舊菜鄉客,圖爲鯪魚餅。

    2豬膶燒賣的豬肝又大又厚。

    3士多啤梨排骨以水果入饌,獨闢蹊徑,大收旺場,各家爭相仿效。

    4古法茶香太爺雞引得人連肉帶皮全幹掉。

    5蝦醬豬頸肉蒸豆腐見“精”不見“肥”,最合怕肥女士心意。

    五龍粥麵茶餐廳

    地址:中環租庇利街17-19號

    電話:28518861

    常去灣仔春園街吃東西,就沒有走過隔一條的利東街去,原來在五十一號,有一家叫“五龍粥面世家”(現已搬至中環,名爲“五龍粥麵茶餐廳”)的餐廳,所做的鮮蝦雲吞面,得到旅遊發展局舉辦全港第一屆“美食之最大獎”的麵食組冠軍,今天專程去試。

    牆壁上寫著“首創鳳肝魚翅水餃”,既然是“首創”,非試不可。一位相貌端莊的女士走過,大概是老闆娘福嬸吧,就向她要一碗試試看到底是什麽味道。

    “賣完了。”福嬸說:“鳳肝,就是雞肝而已,你不如來一碗普通的水餃吧。”

    好,上桌,一試,味道果然不錯,絕對不普通,水餃爽脆,有咬頭,餡鮮美,很久沒吃過那麽好的水餃了。

    至於湯,店裏強調田雞湯,就不如傳統的大地魚來得惹味,但可以吃出是不帶味精的,這已經非常難得。

    再來得獎的鮮蝦雲吞面,已有一碗水餃湯,就來一碟幹撈的。麵條做得很好,堿水味也不攻鼻,但是很老實很老實地說一句,沒有我想像中的好,這是我的偏見,因爲面不是用豬油拌的,不可能有昔時雲吞面的香味。至於雲吞,可能是手下淥得過熟,太爛了。如果你去“五龍”,我建議你還是叫水餃面好過雲吞面,不然來一客雙拼也行,兩種餃子類,可以互相比較一下。

    店裏還有一味出名的菜,那就是炸鯪魚球了。五顆鯪魚球,每一粒都有小孩拳頭般大,炸後皮脆,中間軟熟。蘸著蜆蚧醬吃,是下酒的好餸。

    貪心,來一客魚皮,很脆,不錯。

    再來一碟豬皮蘿蔔,才賣幾塊錢,吃起來比魚皮美味。

    店中選擇極多,連上海炒麵、越南牛河、雲南米線也賣。中午時刻,許多顧客只叫一碟客飯,點雲吞面的人少,真是浪費了吃得獎名菜的機會。

    走出門口,遇到老闆福伯和他的千金,非常友善,本來應該盡講些好話,但是性格使然,有什麽說什麽,請福伯原諒。

    1炸鯪魚球大件,抵食,好味,非嘗不可。

    2魚皮做得又脆又爽口。

    3便宜的豬皮蘿蔔經巧手一弄,又成了美味。

    4這裏的水餃做得最出色,別處難求。

    蘭芳園

    地址:中環結志街2號

    電話:25443895

    有些老地方,忘記介紹,在中環結志街的“蘭芝園”就是其中之一。

    從早上七點就經營。一直開到下午六時,別以爲只有外面那幾個位子,其實大牌檔只當爲招徠,它已躲進店裏,有冷氣,而且坐得相當舒適。

    一坐下,你就會發現很多遊客。臺灣來的少女尤其多,在旅遊書中介紹了又介紹,在大牌檔吃東西,實在是香港特色,應該加以發揚光大。

    賣的招牌菜有“傳統舊式加央西多士”,一份十四塊,如果不喜歡加央的味道,有“馳名厚身多士”,才賣八大洋。

    天氣熱,客人多叫一杯放了很多冰塊的“凍鹹檸七”或“夠薑七”。遊客看到名字摸不著頭腦,老香港當然知道那個“七”字代表“七喜7up”,而“夠薑”是廣東話的“夠膽”,其實是薑片加七喜,鹹檸檬是店裏自己醃制的,和其他茶餐廳用現成品不同。

    但最受歡迎的飲品還是這家人的絲襪奶茶。所謂絲襪,不過是絨布做成,漏斗形的白布袋,用來隔渣,南洋人一早就用這種布袋沖咖啡,也許是那邊傳過來的做法。

    任何時段走進“蘭芳園”都有不同的食物供應。早餐最多人叫的是“火腿通粉餐肉煎雙蛋”,配料極爲豐富,一客賣二十三元,如果你不愛吃通粉,可換爲“出前一丁”,則加二元。

    中午有碟頭飯,像免治牛肉、叉燒煎蛋、蔥油雞扒、鹵水肋骨等等,加茶或咖啡,三十七元。

    下午茶有雞扒湯米、美式熱狗、沙嗲牛肉等。我最愛吃的倒是這裏做的撈面,用“出前一丁”來撈,衆配搭之中,豬扒做得最出色,嫌單調可加多幾片午餐肉。最豐富的是“心多多撈丁”,一共有雞翼、五香肉丁和煎蛋三種配菜。如果你心再多,那麽添牛(月展)和牛肉好了。

    五十多年的老字型大小,它是能夠保持水準的成果,它就在擺花街尾,從威靈頓街一直走進去就會發現。

    也許你也每天經過這家僅存的大牌檔。再歇一歇腳吧,不會令你失望的。

    圖片說明:

    絲襪奶茶是這裏最受歡迎的飲品。

    加央西多士乃該店傳統招牌食品。

    心多多撈丁配菜豐富,嫌未夠喉,可再加料。

    凍鹹檸廿的鹹檸檬是自家醃制,味道當然還勝例牌貨。

    厚多士只賣八元,大件兼好食。

《蔡瀾常去食肆160間》  第一部分 上環灣仔(2)

    OLALA

    地址:灣仔電氣街1號

    電話:22940450

    這家Olala的店東叫肥仔,沒有人記得他的真名,連店裏的夥計也叫他做肥仔。

    肥仔留著短髮,永不剃須,臉圓圓,看起來年輕,也已五十七了。從不擺架子,和法國人絕對不同,但做正宗的法國菜。

    “與其說是間法國餐廳,不如說是街邊小檔的Brasserie。”肥仔說。

    的確,Olala的海鮮和在巴黎街角賣的一模一樣。生蠔、蟹和蜆,吃起來,不是一般食肆用本地貨可比。

    有海鮮一定有魚湯,用的是一些小雜魚,也由法國進口,去骨打磨,熬出很濃郁的鮮湯,不遜法國廚子做的,你試過就知我沒說錯。

    並非每一種食材都來自法國,像火腿,肥仔就採用更貴價的西班牙貨,他代理伊比利亞火腿,已經二十六年。

    熏鰻魚用的就是本地鰻,自家制,做得沒有荷蘭的那麽軟,較硬,也較生,鰻魚選最肥的,可以叫一碟來下酒。

    最普通的housewine,用法國的ExcellenceDeTutiuc,非常喝得過,比其他餐廳的housewine高級,一瓶只賣二百八。要喝更好的,叫同一間廠生産的HommageASt.Vincent,但是半瓶已要四百五了。肥仔對法國佳釀的認識豐富,可以信得過。

    這家人做得不錯的菜,還有油鴨腿、炆牛肉、白酒羊肉、胡椒牛扒,也做生的TartarSteak。廚房是家庭式的,可以要求肥仔讓你參觀。

    他說:“廚師都是由洗碗或樓面服務員升上來,由我自己訓練。聰明的,一學就會,做些普通法國菜,不是難事。”

    客人一坐下來,就看到桌上有一塊牛油,還有一個小陶缽,裏面裝的是肉醬,用來搽麵包,比較特別。

    肥仔自己愛吃愛喝,所有的病,像血壓、膽固醇、血糖、脂肪肝等,都超標,年前還吃出毛病,進了醫院,但他說不要緊,這是輕微的代價。

    “有沒有法國人給你獎狀呢?”我問。

    肥仔說:“沒拿,送給我,也不要。”

    圖片說明:

    家庭式的廚房確是與衆不同。

    正宗的法國佳釀,圖左的Hommage較貴,圖右的ExcellenceDeTutiuc較便宜,都物有所值。

    1海鮮盆的海鮮非本地貨可比。

    2用法國小雜魚熬成的魚湯既濃且鮮。

    3貴價的伊比利亞火腿倒是西班牙出品。

    一碗面

    地址:灣仔聖佛蘭士街33號地下(與星街交界處)

    電話:22940426

    日本的拉麵店,有些就算怎麽出名,都由兩個人經營,一天多少碗,賣完算數,求精不求多,能維持成本,有點小賺,已樂融融。

    “一碗面”就是以這種方式經營,店裏只有四張四位客人的桌子,餐牌也簡單得不能再簡單,不爛賣,專心做好幾種湯底。

    老闆是“Olala”的肥仔,今天去吃的時候他不在,跑到上海開法國菜分店去。這家店只由一位上海姑娘主掌。

    “忙起來,才有兩人。”她說。

    選擇分三種:牛肉湯底、上湯湯底和鮮蝦湯底。小菜,上海人叫的澆頭,可以有種種組合配搭,但基本上只在這三種味道上變化。

    先要了一碗香蔥三蝦面,喝了一口湯,香濃無比。咦,這味道怎麽那麽熟悉,原來在吃西餐時點的龍蝦湯,就很像。

    “是老闆從他那家法國餐廳做後拿來的,就開在附近,很方便。”店員說。

    “三蝦,是哪三蝦?”我問:“面上只有蝦仁和蝦幹呀。”

    “還有蝦湯呀。”店員笑著回答:“先把蝦用香蔥煎了再熬幾個小時才夠濃。”

    “面呢?”

《蔡瀾常去食肆160間》  第一部分 上環灣仔(3)

    “面是自己打的。”店員說。

    再來一碗“紅燒牛肉面”,麵條都是同一種,湯底用牛骨熬,肉也燒得軟熟,不遜西門町桃源街的著名牛肉面。

    雪菜肉絲、青菜嫩雞、花菇雜菜、蠔豉肉片等,則都用了雞骨和豬骨熬出來的上湯湯底,配菜選得精美,各有所適。

    小食方面,只有熏魚、烤麩、海蜇等等,偏重上海味。蒜泥白肉則選四川的做法,還有樣新疆羊肉凍,也很不錯,肉汁灼菜和拍拌小黃瓜就普通了一點。

    甜品有蘋果撻,大概是在法國餐廳做好拿來賣的。桂花酒釀丸子較爲中國式。

    水準很高,這是絕對值得推薦的一家店,如果你喜歡吃面,不容錯過。

    圖片說明文字

    1香蔥三蝦面的湯多麽像龍蝦湯啊,真精彩!

    2紅燒牛肉面的面也是自己打的,牛骨湯底和牛肉都做得很不錯

    種類不多的幾種小食:熏魚、烤麩、蒜泥白肉和新疆羊肉凍各有特色。

    再興燒臘

    地址:灣仔軒尼詩道265-267號地下C座

    電話:25196639

    到現在才介紹“再興燒臘”,是不是遲了一點呢?

    這家在灣仔軒尼詩道上的老店,每天排著長龍,大家都等著入店或在門口買飯盒,生意永遠沒有憂慮地做下去。

    很多讀者說:“你去的話特別優待,東西好吃一點。我們光顧就不同,沒你說的那麽好,真是不公平!”

    你到“再興燒臘”試試看吧!東西一定跟我吃的一樣,他們才不管我是誰。

    像“九記牛腩”,這一類的老鋪子很有自信,寫食評的人贊也好罵也好,他們做他們的買賣,他們知道如何保持他們的水準,不必任何人來推薦。已經夠忙的了,還嫌我們囉嗦呢。

    “再興”的招牌飯盒有以下的配搭:叉燒、燒肉、香妃雞、油雞、燒雞、燒排骨、燒雞翼、熏蹄、香腸、豬頭肉、豬耳、豬肚、鴨翼、珍肝和墨魚。雙拼兩種食材,連白飯和醬汁,每盒十八塊,如果你要拼上三種,那就得付二十三塊了。

    真的那麽好吃嗎?是的。他們的叉燒的確不錯,皆選半肥瘦的肉來燒,自從九龍城的“榮記”不做之後,我吃過的叉燒,就是這家人最好。

    燒肉呢?都是新鮮出爐的。店裏算得真准,今天我下午一點多去,就看到專人送一隻剛燒好的來到,補上剛賣完的,皮爽脆絕對沒有因超過時間而變硬的情形發生。

    飯盒的基礎一打好,煲的湯亦佳,還有它的油菜,並不像一般店裏灼好了淋上蠔油,他們在油菜上面鋪的,是獨有的瑤柱醬。

    除燒臘之外,還有蘿蔔牛腩、花生豬手、節瓜火腩、咖喱雞、時菜鯪魚球等等小菜,整碟叫也行,鋪進飯盒的居多。

    你在中環上班,附近也有數間賣燒臘飯盒的,更有高級的大排擋,像Canteen等店鋪。飯照吃,每天照過。但是,當你一天驚醒想提升自己的生活素質,你就會花點錢搭電車到灣仔的“再興”。如果你是這種人,就能踏上做老饕的第一步了。

    圖片說明文字

    1想一次過試勻招牌燒味,自然叫拼盤最實惠。

    2花生豬手跟飯撈汁更惹味。

    3蘿蔔牛腩,分量十足。

    4除了燒臘,時菜鯪魚球也是一絕。

    SABAH

    地址:灣仔謝斐道98號

    電話:21436626

    在香港哪里可以吃到最正宗的馬來西亞菜?答案是灣仔謝斐道的“Sabah”。

    招牌“Sabah”沒有中文,以馬來西亞婆羅洲的市鎮沙巴爲名。

    店就開在馬來西亞旅遊促進局後面,許多該局的員工和馬來西亞領事館的人都來吃,他們選的當然是最地道的餐廳了。

《蔡瀾常去食肆160間》  第一部分 上環灣仔(4)

    我獨自一個在中午十二點走進去,還早,客人不多,店不是很大,開放式的酒吧,旁邊隔著的玻璃櫥中,有位印度籍的大師傅在做印度薄餅,手法純熟,將那張餅飛了又飛,比義大利人做比薩高明。

    先要一杯茶,我的習慣是“飛沙走石”,不加糖不加奶,但要愈濃愈好。做薄餅的師傅停下,跑出來,手拿兩個鐵罐,倒來倒去,愈倒距離愈遠,這就是所謂的“拉茶TeTarih”了。來由是馬來地方熱,人們不喜歡喝太燙的飲料,用當地話說:“KasiSujyo”。Kasi是“給”的意思,而Sujyo則是“涼”。

    茶給他那麽一拉,發出很多泡沫,比卡普切諾還要多,滿滿漲在杯上。

    拉茶加糖加奶是正常的飲法,如果你喜歡薑味,可叫他爲你加薑汁在茶裏暖肚。

    我喝完那杯濃茶後,一下子叫了很多樣東西,試菜嘛,只有一兩種不行,吃不完的話最多打包。但看到那印度薄餅,覺得太過填肚,就不去點它。

    大師傅不甘心,做了一份送我吃,把薄餅重疊又重疊,煎後還用雙手拍松,才夠松化,這才是最正宗的吃法。

    用一個藤籃裝著上桌,我掀起薄餅來看,底部鋪的那層紙,竟然沒有沾上一滴油,實在厲害,跟別的地方吃到的完全不同。點著咖喱汁進口,啊,連在星馬本土也難嘗到。

    一般餐廳從上午十一點開到晚上十二點一班制,這家人一早七點鍾就開門,但賣的星馬菜只有一味肉骨茶,其他的都是和別處一樣的套餐。如果能加上這道印度薄餅,我們可有口福,和飲廣東茶有別,也不必每早捱那勞什子的煎蛋和通粉了,相信是會有擁護者的。

    圖片說明文字

    1這裏的印度薄餅無以倫比,在星馬也吃不到這麽好的。

    2做薄餅的印度師傅的手勢簡直出神入化。

    接著上檳城喇沙,做法和加椰漿的娘惹喇沙不同。檳城靠近泰國、寮國和緬甸,那一帶的早餐,具有代表性的是將魚骨和魚肉滾碎,混各種香料淋在米粉上。檳城喇沙繼承這個傳統,但加了黑漆的蝦頭膏和香蕉花、鳳梨絲以及薄荷葉,味道極濃,很有獨特的個性,不喜歡的人難於接受,但愛上了會上癮,這家人做得十分之地道。非常難得。

    肉骨茶也是至今在香港嘗到最好的,其他餐廳做的多數淡得很。

    點了個巴東牛肉,正宗的印尼巴東牛肉湯汁多,來到馬來西亞煮得很幹,很香,肉塊軟熟,香料又夠濃。兩者比較,我還是喜歡馬來西亞式的多一點。

    南印度蘿根咖喱羊肉也好吃,用大量鮮薑和香料炆肉塊,與別不同。

    經理FrankyChow跑過來聊天,說廚房裏還有另一位印度師傅和一位吉隆坡來的華人廚子。我一聽到印度師傅,即刻多要一碟印度炒麵,它是我的至愛。

    印度炒麵在印度吃不到,是移民到星馬的印僑發明出來的。因爲價廉,用的材料只是油面,薯仔、豆芽、番茄等,加了那麽一丁丁的羊肉碎,但味道就是在這幾片幾乎找不到的羊肉。這家人炒出來的材料相當豐富,還有鮮蝦。鮮蝦出水,所以炒得不夠幹身,反而是缺點。

    Franky把印度大廚拉出來聽我的意見,我客氣推卻,只要求他用傳統材料,最後還要淋上熬羊骨的紅咖喱汁一塊炒。大廚聽了笑說那還不容易嗎?要迎合香港人口味就難了。

    海南雞飯也做得出奇的好吃,跑進廚房和吉隆坡來的師傅聊天,問他做不做福建炒麵。吉隆坡茨廠街金蘭記的福建炒麵令我畢生難忘,一面炒一面撒大量的大地魚乾粉,再以濃湯炆之,香噴噴上桌。吉隆坡師傅說在香港找不到粗身的福建麵條,但可以用油面代之,有把握做得和金蘭記的一模一樣,下次來,炒給我試試。

《蔡瀾常去食肆160間》  第一部分 上環灣仔(5)

    半夜起身寫稿,肚子餓得咕咕叫,恨不得翌日即到,飛車去大擦一頓。

    圖片說明文字

    肉骨茶從早上七時開始供應,其味香馥馥,全港的星馬菜館無出其右。

    “拉茶”顧名思義是拉出來的茶,茶上泛起那麽多泡沫,饒有特色。

    楊記

    地址:灣仔軒尼詩道219號(駱克道市政大廈側)

    電話:25111336

    看雜誌介紹,有一家新店專賣面,而且是撈面,即刻去吃。

    大家都知道我是個面癡,而真正喜歡吃面的人,到最後,還是認爲撈面才能吃出味道來,有一家專賣撈面的,正中我懷。

    到了店裏遇到執行董事楊先生,他是“沾仔記”飲食集團的主腦,做面生意,傳到他是第三代,而這家新開的“楊記”,是讓第三代的兒子去發揮的。

    愛子心切,走的路線也鮮明,店不大,裝修得新穎,一看就知道和舊式面店不同,但是主賣的面,牢牢地守著傳統口味,另加的並非什麽Fusion,而是走回懷舊的路線。

    “從前的撈面,就下了很多大地魚末。”楊先生說:“而且,湯除了有大地魚,也放了羅漢果,就不必靠味精了。”

    果然,那碟撈面,未到桌之前已聞到大地魚的香味,這是由店裏每天把大地魚烤後,再舂出來的粉末,一放久了就沒那麽香濃。

    麵條的口感不過不失,並沒有澳門“祥記”給人留下的深刻印象,用的是一向“沾仔記”吃開的那種,勝在大地魚的香味,和濃湯的配搭,材料費極重本,但不像“一碗面”賣得那麽貴,只收十八塊罷了。

    吃得過癮,再來三種撈面:蝦子撈面也用最高級的蝦子。牛肉很新鮮很有牛味,不像一般用蘇打粉泡的。黑牛百葉很彈牙,喜歡吃內臟的人不會失望,都賣十八塊。

    如果想兩種配料一齊撈,像蝦子鵝腸,或大地魚土魷,就要加多三個大洋,賣二十一了。

    不是每一個都像我只愛撈面,也有湯河的選擇。魚蛋湯河賣得更便宜,才十六塊。魚蛋加墨魚丸,十九塊,要是多加牛肉丸,成爲三寶,就要二十二了。

    當然,面可以選粗面或細面,河粉、米粉都是同價。

    功能表很簡單,這對路了,只有一兩樣做得好的,已夠。貪多的話,可到別的茶餐廳。

    圖片說明文字

    ’黑牛百葉撈面彈牙爽口。

    ’蝦子撈面,用的是最高級的蝦子,味道自然極佳。

    ’牛肉撈面則讓你吃出真正的牛味來。

    大地魚撈面,勝在魚香與濃湯的配搭得宜,物美卻價廉。

    夏宮

    地址:香港中區法院道太古廣場香格里拉酒店5樓

    電話:28773838/28208552

    對一般大酒店的中餐部,我一向沒什麽好印象,大多數只能騙騙老外遊客,分量多,價錢貴,一無是處,連醬油也不鹹。

    但例外的也有,“香格里拉”的“夏宮”就是其中之一,我指的是位在香港島的那一家新的“香格里拉”。

    港島“夏宮”的東西不一定貴得不得了,午市的點心只比街邊的高出一倍,可是味道也勝一籌。它的碧綠鮮蝦餃是用菠菜汁制皮,綠中略帶透明得看得見裏面的粉紅色的蝦,是色、香、味俱全的代表作。聽到鄰桌的臺灣遊客一面吃蝦餃,一面大叫:“吃一粒,股票一股。”

    其他點心,如雪菜銀絲粿也很特別,廣東料理能以雪菜入點心的不多。雞蓉鳳眼餃也很少見,大概是採取了潮州師傅的做法。

    再來碟素煎腐皮卷和蜜汁叉燒包,四碟點心,吃得飽飽的。一頓大午餐在家五星級酒店享用所費,其他次等地方的中午套餐也需要這個價錢。

《蔡瀾常去食肆160間》  第一部分 上環灣仔(6)

    大菜方面,則試了鮑脯羊腩煲,羊肉和鮑魚的混合,不大可以想象,兩者好像沒有什麽共同點,但燒出來的菜味道極佳。

    脆皮鳳翼,其他地方用這個名字的菜,多數是把糯米塞在雞翼中。這種塞東西的炸法最近又流行起來。這裏塞的是魚翅和蟹肉。

    蟹皇翡翠雪蛤膏也不錯,有些朋友對雪蛤膏有偏見,認爲一定是腥的,但這是大師傅的手藝問題,李強總廚做得好,比任何啫喱燕菜(石花菜)還要好吃得多。

    妙制狗仔鵝和狗肉完全無關,不過是豆醬塊鵝片罷了,爲什麽叫成“狗仔”?也忘了問師傅!

    這裏各種東西,價錢高低不同,水準卻都能始終保持一流,不信?自己試試便知分曉。

    查先生請友人吃飯,也愛到這裏來,這裏的東西很有水準,翅也從來不欺客,滿滿的一大碟,吃得充實。

    加上其他友人的宴會,這麽多年來我去了“夏宮”無數次,每回都是鮑魚和蒸東星斑等,料理錯不了,但也是所謂的“大路”,絲毫無驚奇二字可言。永遠的紅燒大鮑翅、白玉蒸蟹箝、黃金鳳尾蝦、中式牛柳脯、脆皮炸子雞那幾味,有點悶了。

    今晚又去“夏宮”,我早到了,找一向招呼我們的領班。

    “菜早已訂好,我不改,正餐之前的四小碟,是不是可以來點不同的,你和師傅商量一下,好不好?”我要求。

    她欣然答應,走入廚房。

    客人都來到了,第一道上的小碟,是燒雲腿窩渣唐芹龍蝦球,雲腿用蜜糖煨過再炸,做法不遜陸羽茶室。所謂的窩渣,是用麵粉搓圓炸了,無甚咬頭,唐芹可夠味,龍蝦球分量不多,剛好夠吃,才覺可貴。人家試過,都說與別不同,好,好,好。

    第二道小碟的脆皮牛肉,是將牛腱鹵過,炸了再切片的,很香,很軟熟,一人一片,吃得乾乾淨淨。

    第三道榨菜肉眼根,最爲家常,但也最爲惹味,尤其是加上了蝦膏蝦醬,但不是很鹹,最能下飯,送酒也一流。

    第四道可精彩,用增城的欖角去炆雞,欖角香甜,百食不厭。

    接著上的是那些大路菜,大師傅聽到衆人的贊許,說再加一兩碟給我們試試,不收錢。出現的是香炒鴛鴦鴿,把乳鴿的頭尾油炸了放在碟子的上下端,中間的是拆了鴿肉和蔬菜一齊炒出來的菜。接著的椒鹽田雞腿就普通了一點,田雞腿還是“天香樓”的煙熏做得更好,法國普羅旺斯的田雞腿也更美味。咸蛋炆冬瓜和大路菜的白玉蒸蟹箝同樣用冬瓜,但還是廉價的鹹蛋出色。

    圖片說明文字

    第一道“小碟”燒雲腿窩渣拼唐芹龍蝦球果然獨出心裁,人人贊好。

    香炒鴛鴦鴿是將鴿身拆肉和蔬菜一起炒出來的。

    這四“小碟”中,鹹蛋炆冬瓜(左上),用料尋常但可口;榨菜肉眼根(左下),最惹味;脆皮牛肉(右下),香軟精致;欖角炆雞(右上),精彩無比,百吃不厭。

    海都

    地址:灣仔港灣道30號新鴻基中心2樓

    電話:28279938

    每一個人都告訴我“海都”的菜怎麽怎麽好;它的點心,花樣怎麽怎麽多。

    乘星期天有空,一行六人去試了一下飲茶。

    果然生意興隆,一大堆人在等待,好在友人已訂了座位。

    一進門,看到一攤位在賣牛雜,有點大排檔風味。桌上的菜牌也寫滿了各式各樣的精美小菜,另外一張點心單子,種類的確不少,加另一張每天換的小功能表,寫著當天最新鮮的菜式。

    “海都”最好吃的是他們的炒豬腸粉,不容錯過。清水蘿蔔牛筋腩,可說是普通地方難找的一道菜。它的牛腩熟得極之柔軟,牛筋不黏牙,蘿蔔香甜,加上數條中國芹菜吊味,其湯濃郁,我連喝幾碗,笑融融的女侍應還把砂鍋拿進廚房,再熬多一大碗湯出來,一下子又喝光了。

《蔡瀾常去食肆160間》  第一部分 上環灣仔(7)

    點心之中,魚翅灌湯餃、竹笙龍蝦餃,用料十足,也很精彩。黃橋燒餅,一碟四小粒,做得比地道的北京人還要高明,一個人可以連吞三碟。它的雪菜冬蓉餃也不錯,南北混和,混得極佳。

    另一個大菜是雞油花雕蒸大花蟹,花蟹這種原料最考大師傅,因爲有些肥,有些瘦,外表是看不出來的,所以花雕的分量要是都一樣的話,蒸出來的花蟹,水準就參差不齊了。

    臨走時叫了三種小點心打包:腐皮卷、菜肉包和叉燒酥,三小碟共五十大洋,不加一,此後價錢便宜與否,你可以用自己的消費水準來衡量。

    GRISSINI

    地址:香港港灣道1號君悅酒店2樓

    電話:25881234(ext7313)

    “君悅酒店”二樓的Grissini,在城中享有盛譽。

    不說那是一家義大利餐廳的話,你走進去,絕對認不出。一般義大利菜館總愛挂些羅馬名勝或多斯甘小鎮的照片,稻草編織的“崁地”酒瓶,一大串蒜頭等等。這一家的裝修簡單,絕不花巧,不挂繪畫,那三面對著海的玻璃窗,本身已是特色。

    甚至酒吧擺的都是世界各地的酒,要仔細注量,才發現角落上有一堆Grappa,計有:AmorosadiToncolato、GrappadiMoscato、SarpadiPoli、StagionediPere、Refosco、VitigniBianchi、UE’Picout等等。Grappa是種烈酒,用葡萄的枝和皮做的,從前是下級貨,像二鍋頭。當今愈賣愈貴,已是選最好的葡萄去肉,剩下皮和枝釀制,愈來愈醇,令我百喝不厭。

    這次來這家餐廳,主要也來看看他們的Grappa。除了一些名牌,各家義大利菜能都有他們獨自進口的,餐廳經理讓我放肆地每一種試一口,試到我最喜歡的,要了一瓶,放在桌上,不讓人拿走。

    下酒的菜最好分量不大,但義大利菜的特色就是大,怎有不大的?雖然來香港開後己縮小了許多,對我來講,還是大、大、大。

    頭盤要Antipasto的雜菜好了,各來一點點,有魚有肉,不喜歡的剩下,愛吃的嘗一口即可。主要是喝酒嘛,Grappa人家是當白蘭地一樣飯後才喝的,哪有一個像我這樣的野人,飯前、飯中、飯後都喝?也不顧義大利人白眼了。

    粉類來碟SpaghettiniFreddi,是用幼細的天使發做的,最好是叫冷吃的那種,面上還有生的小龍蝦,可當送酒菜。

    肉可來燴牛膝,這個菜最爲流行,每一家義大利餐廳都有準備,反正是事先炆了一大鍋,客人一叫才加熱上桌。

    爲什麽要吃這道叫Ossobuco的菜呢?目的是牛膝中有一管大骨頭,吃骨頭裏的髓嘛,又好吃又吃不飽,肉棄之,送酒一流。

    圖片說明文字:

    ’頭盤Antipasto勝在多樣化,可以蜻蜓點水般每樣吃一口。

    ’粉類Spaghettini最好冷吃。

    ’燴牛膝是義大利餐廳必備的菜,最精彩是大骨頭中的骨髓,佐酒無以上之。

    圖中的Grappa屬烈酒,但已愈來愈醇,令人愈喝愈酣暢。

    Cova

    地址:金鍾金鍾道太古廣場3樓

    電話:29189660

    不到米蘭,不知道Cova這家店的厲害。早在一八一七年成立,去吃的人,都是穿得最時髦的,要看美女俊男,非去Cova不可。

    Cova看中了香港這個市場?或者此地商人有見地?把Cova的精神搬到東方來,開了好幾間分店。

    常去的是太古廣場,從的士走下來就能看到的那家。不過店太小了,搬到廣場三樓去。一邊是吃早餐和賣外賣的,一早就開門,吃厭了飲茶,這是一個換胃口的好地方;另一邊要等到中午才開店,是家正式的義大利餐廳。

《蔡瀾常去食肆160間》  第一部分 上環灣仔(8)

    先叫義大利薄餅,最普通的要賣到八十八塊一片。可以自己配搭餅上的料,加火腿、海鮮、芝士、番茄,賣九十八塊。但是薄餅這種食物,愈簡單愈好,單單加番茄、金不換和芝士,已很夠味。不喜歡芝士的人最好別叫薄餅,沒有了它,簡直是取掉薄餅的靈魂。至少也要加mozzaretlla,這種芝士不像芝士,像肉。添了parmesan芝士粉,才有臭芝士味,不要parmesan好了。

    三文治則有三文魚、冷牛扒片、蝦、火腿、生菜等等選擇。吃三文治,主要是吃麵包味,他們做得很好。

    沙律有六種:一、雞胸肉,最乏味了。二、金槍魚,較好吃。三、mozzarella芝士,像吃肉,上一段提過。四、淨生菜,給怕肥的人吃。五、海鮮,中間有蝦、帶子、橙片,又健康又美味。六、龍蝦,最豪華的沙律,要賣到一百三十八塊一客。

    其他是甜品,有義大利雪糕、醃水果和各種雪糕。最怪的是甜奄姆列,最穩當的還是典型的義大利甜品Tiramisu。各種甜品由六十塊到六十八塊一客。

    太古廣場中的Cova菜式就是那麽簡單,屬於輕食型,沒有大菜。適合下午茶,或者不想吃太多中餐的人士享用。

    貴嗎?在這年頭當然貴,但是比起在米蘭本店吃的,已經便宜了三分之二,我們上次去ViaMontenapoleone,三個人,吃了一點東西,已經是一百多塊美金。

    圖片說明文字:

    配料只有番茄,金不換和芝士的義大利薄餅,用料簡單,但很夠味。

    三文魚三文治的麵包品質甚佳。

    ’銀魚柳沙律是較好的選擇。

    ’甜品頗多,圖爲義大利雪糕。

    MR.STEAK

    地址:灣仔港灣道28號灣景中心1樓10號鋪

    電話:28021128

    同事告訴我在灣仔港灣道二十八號的灣景中心一樓十號鋪,開了一家高級牛扒屋叫“”,要我去試試。

    灣景中心?印象中,它是香港的重慶大廈,怎麽開起高級餐廳來?

    在大廈的後門下車,怎麽找也找不到樓梯爬上一樓,後來才問到是從大門那邊爬上的。

    看見一片叫“三裏屯”的地方,標誌上的字設計得不像中文也不像日文,看了老半天才看懂。是一塊新天地,有點歐陸風,餐廳外面都擺桌子。

    那裏由許多食肆組成,其中一家就是“”了。地方裝修得簡單,又很大方。許多外國客人不管天氣多熱還是要坐外邊,可能香港的冷氣他們受不了;也可能他們都來自英國,只有英國人和瘋狗才坐在太陽下面。

    侍者招呼親切,先獻上酒牌,種類相當多和富有品味,從便宜的一百多塊一瓶到貴的兩千一瓶,一共有一百零二種選擇。

    酒吧的外面擺著自助式的前菜和甜品,中午去吃,種類不很特別,又是什麽醃三文魚之類。爲什麽香港人如斯好此物,真想不通。

    定食有好幾種,熏雞莧菜闊面賣八十八,西梅釀豬柳九十八,龍脷帶子卷一〇八,美國牛柳一一八。各配有自助頭盤、湯、甜品、咖啡或茶。

    來“牛扒先生”這裏當然吃牛扒,店裏賣DryAged,自稱在香港絕無僅有,這是一種貯藏過程,將新鮮肉吊在冷凍室中二至四星期,肉中酵素分解了纖維組織,令肉質柔軟。

    怎麽吃出DryAged牛肉和新鮮牛肉的分別呢?最佳辦法是比較。各叫了一客頂級西冷,同樣的部位,不同的做法,即能辨別。

    一塊十安士的新鮮西冷,多汁,但肉質較硬。同分量的DryAged在過程中已縮小爲八安士了。吃起來的確比新鮮的柔軟,雖然肉汁沒那麽多,但是細嚼之下,一股香味和甜味噴出。所有食物不能以文字形容,只可親嘗。比較之下,便知高低,也叫得出什麽是好吃。爲了上飲食人生的這一課,也值得去試試。

《蔡瀾常去食肆160間》  第一部分 上環灣仔(9)

    圖片說明文字:

    經過二至四星期冷藏處理(DryAged)的肉眼扒,吃起來特點香甜。

    ’這裏有一百種以上的酒讓客人選擇。

    ’外面也擺了桌子,有點歐陸風,投洋人之所好。

    ’裝修陳設樸素而清雅。

    火車頭越南餐室

    地址:香港大坑浣紗街11號

    電話:28828227

    面癡友人除了喜歡吃面,對越南粉也情有獨鍾,今天他帶我去香港大坑道浣紗街的一家叫“火車頭”的試越南粉,的確不錯。

    爲什麽店名叫“火車頭”?典故來自越南的一個火車站中,傳出一陣陣鬱香,大家往源頭去找,發現來自月臺上的一檔小販煮的越南粉,食客排長龍,所以大家一講起“火車頭”,就知道是賣越南粉的了。

    第一件事一定是叫一碗最普通的河粉,最好是熟牛肉,生灼的會流出汁來,影響湯底原來的味道。

    喝一口湯,就知道水準如何了。接著便可以摘金不換、苦菜葉,加檸檬、魚露、豆芽下去,攪拌之後再另喝一口湯,此時味道全變,要是兩種湯皆佳的話,這家店絕對吃得過。

    “火車頭”的服務,學足了越南小店,在桌子上放了大量的香料葉子,讓客人摘取後放入湯中,這是基本,有些店連這一點也做不到。

    而且,打正招牌的越南菜館,粉只是其中一部分的話,一定不行。道理很簡單,越南粉的湯底一定要大鍋熬出,如果不是專門店,煮的湯只用小鍋的話,味道就差了,好在“火車頭”雖說賣越南菜,但還是以河粉爲主,湯底的確比目前香港的其他店好,不過還是有點嫌美中不足。

    店東前來打招呼,當我是朋友,我就不客氣地請他帶我去廚房看熬湯的鍋,發現除了牛骨和香料之外,沒有放雞骨,他說會改進的,我相信他,店主很賣力,想做得更好,這家店的前途,也完全靠湯了。

    另外試了他們的咖喱,也做得不錯。不喜歡辣的話,可叫牛肉清湯配蒜蓉麵包。

    甜品做得什有心思,一共有數種,原來春卷也可以做甜的來吃,花生醬香煎春卷配雪糕很有特色,不然來一客巴芙釀香蕉雪糕淋朱古力汁也好。

    越南粉已在香港卷起一陣熱潮,吃了上癮的客人不少,是個好現象,總是希望墨爾本的“勇記”能來開分店,如果你嘗過,就明白什麽叫越南粉。做這種生意的,也應該去取經。

    圖片說明:

    牛腩清湯配蒜蓉包,也挺中吃。

    花生醬香煎春卷配雪糕,及芭芙釀香蕉淋朱古力汁,都做得很出色,是極可口的甜品。

    熟牛肉河湯底甚有水準,若再摘取桌上各種香料葉子放入湯中,味道更佳。

    天勝

    地址:灣仔謝斐道313-323號帝城大廈地下

    電話:25731329

    三原先生是本港日本食材最大供應商之一,問他說有什麽鋪頭可介紹?

    “去‘天勝’好了。”他說。

    今天專程摸上門,店開在謝斐道馬師道中間,不注重裝修。

    店主伊藤二十歲入行,當了廚子二十一年,他說最喜歡簡單的原味,對正我的胃口。一個禮拜入貨四次,一切食材都從日本運來,連薯仔、青瓜、茄子和蠶豆都是。

    一般的刺身當然不能少,看見擺在櫃檯碎冰上面的是伊佐幾魚lsaki,也叫雞魚,英文名ChickenGrunt,可見各地方的人都認爲它的肉像雞肉。來自日本的伊佐幾魚和香港産的不一樣,肉較貴,因長在深海,可生吃,是夏天最美味的魚的一種。

    問伊藤怎麽做法?他說:“燒烤好了。”

    “這麽新鮮的不生吃嗎?”我指出。

《蔡瀾常去食肆160間》  第一部分 上環灣仔(10)

    “有些人認爲食物擺久了才拿去燒烤,我主張要烤的話,也要選最新鮮的。這種魚烤的比較好吃。”他說。

    店裏最有特色的一些家庭式的小菜,擺在櫃檯上的有薯仔煮牛肉、辣煮魔芋和生炒淮山等等,看了喜歡才叫。

    這裏最精彩的下酒菜是酒盜芝士,酒盜是用海參腸醃制的東西,好吃到要偷酒喝的意思。伊藤把酒盜鋪在像雪糕的軟芝士上面,中和鹹味,的確好吃。用的是義大利芝士,伊藤並不因爲自己是日本人而一定要用日本貨,他說SantaLucia牌子的Mascarpone芝士才是最對味的。

    新鮮的藠頭用面豉來蘸,則得用日本的味噌醬,而衆多味噌之中,“櫻井彌”牌子還是保持手工製造,品質最可靠。

    要了一客炒麵,是用日本式的炒法,我不喜歡,因爲味道總是太淡。伊藤自己的口味重,醬和鹽下得多,吃得過。湯拉麵用的是秋田縣津輕麵條,很細,而且捲曲,與一般的不同。

    日本菜沒什麽甜品,可叫羊羹或雪糕,我要了燒雞蛋和煮南瓜。這兩種菜都甜,可當甜品。

    晚上客人七成日本人,三成香港人,可見很地道,吃得過。

    圖片說明:

    ’下酒菜酒盜芝士好吃到要偷酒來喝。

    ’老闆說拿最新鮮的東西來燒烤會更好吃呢。

    ’湯拉麵的麵條來自日本,細而彎曲,味道也夠濃。

    ’燒雞蛋(左)和煮面瓜(右)可當作甜品吃

    松菱

    地址:灣仔港灣道1號會展商場3樓

    電話:28241298

    香港的日本料理之中,“松菱”算是老字型大小了,近三十年前在謝斐道創業,九龍那邊開在尖沙咀凱悅酒店地牢,我常光顧。

    今天去的“松菱”是在灣仔港灣道會展商場三樓,我經過萬麗海景酒店走進去,這條路較爲好找。

    最近又裝修過,室內設計非常新潮,客房洗手間的門戶都是電動開關,電掣很小,看不大清楚,去過一兩次才能習慣,不然找不到的。

    除了刺身新鮮之外,這家人主打鐵板燒,牛肉固佳,但是那道燒烤鰻魚是全港做得最好的。一整條,只取最肥美那一段,在鐵板上煎了又煎,等到鰻魚皮脆啪啪時才淋上醬汁,師傅手藝高超,實在做得精彩。

    日式的燒鰻魚也很考起客人,愛上了就不覺有幼骨,討厭起來總覺得怎麽吃都刺著喉嚨,喜惡分明,沒有中間路線。

    鐵板燒一做出名堂,客人多,房間不夠用,新裝修乾脆把整個大堂也改爲巨型的鐵板燒櫃檯,一人吃、兩人吃都可以隨意坐下。

    外國客很多,他們的消費力並不高,但是一客三百六十的特別定食是可以接受的。食物包括了前菜、沙律、燒大蝦或帆立貝或鰻魚、米國牛肉、炒蔬菜、飯或面、面豉湯和水果。

    要吃好一點的話,先來刺身,可跑去壽司櫃檯看今天來了什麽魚,點完侍者會送到鐵板燒桌前。

    接著的燒海鮮種類極多,由最普通的三文魚,到北海道的大海螺Tsubugai,整只的活鮑魚也很受歡迎。基本上這些食材都新鮮得能夠生吃,所以燒得不熟也不要緊,其實半生熟的吃法最好,不會很硬。

    牛肉分厚燒和薄燒,我總認爲鐵板燒應該吃切成方塊的厚燒,薄燒吃起來好像中國菜的炒牛肉,不怎麽特別。

    有很多客人不知道的是還有燒羊肉,羊癡到了“松菱”,不可錯過。

    ’圖片說明:

    燒鰻魚這道菜,全香港無出其右。

    ’座位不敷應用,索性將整個大堂都改作鐵板燒櫃檯。

    ’特別定食不算便宜,但食物異常豐富,很受外國客歡迎。

《蔡瀾常去食肆160間》  第一部分 上環灣仔(11)

    ’燒海鮮用的三文魚(右上)、大海螺(左上)和活鮑魚(下)絕頂新鮮。

    ’牛肉有厚燒和薄燒兩種,圖中的厚燒牛肉最合我意。

    VICEROY

    地址:灣仔港灣道30號新鴻基中心2樓

    電話:28277777

    如果問我香港哪一間印度餐廳最好吃,最高貴,我的答案毫無疑問是“VICEROY”。

    開在灣仔港灣道三十號新鴻基中心二樓,就在“海都”隔壁,這家餐廳室內裝修優美,還有一個陽臺,夏天可以走進戶外。

    聽說富豪哈里拉亞一族將它當成自家飯堂,常在這裏宴客,食物差不到哪里去。

    叫菜時可先來一杯印度乳酪Lassi,分甜的或鹹的,另外可加芒果或紅花,你會點這杯東西,侍者已知你是老饕。

    湯做得最鮮最香的羊蹄清湯,不喜歡羊膻味的客人點香草雞湯好了,素食者則有番茄香草和印度雜菜的選擇。

    頭盤有印式炸魚、酸香蝦沙律、煎青豆薯仔餅和炸粟米餅,或者來盤咖喱角。

    不肯冒險,又不能吃辣的客人叫天多厘挂爐燒(Tandodri-e-Aatish)最安心,雞是最有特色的,有乳酪雞件或燒烤雞腿,全雞上也行。用這個挂爐燒出來的東西千變萬化,有西蘭花或雜菜或鮮果,魚蝦蟹也行。

    雞咖喱則有紅花的、牛油茄汁的、乳酪的做法,最精彩的是雞肉釀鵪鶉(Shola-e-Batar),羊咖喱的黑椒羊肉咖喱也很刺激。

    別以爲印度菜老是吃肉,這家人的海鮮,如蒸椰香蝦蓉釀(魚倉)魚、咖喱鮫魚和椰汁蝦球做得不錯。還有煮得一大鍋綠色的海鮮大雜燴,很少人試過。

    如果嫌麻煩,叫套餐好了。有三種:素食套餐有九道菜,賣一百六十八一客;非素食的則只是加了三十塊的一百九十八;豪華者二百三十八,有煎牛柳、熏大蝦、炭燒雞、雜錦海鮮、蔬菜、紅花飯、薄餅、醬瓜和甜品。

    麵包的選擇一、Roti爲麥餅;二、Parantua爲千層餅;三、Naan爲薄餅;四、Kulcha爲釀肉餅;五、Roowali爲薄酥餅。在餐單上沒有的是精美的烤薄皮豆醬,叫爲MasalaDosa,是我在印度吃過最典型的早餐。你可以在中午的自助餐中吃到,專人在你面前烤制。還有小鼓和姬打的真人演奏,食物種類非常豐富,一客才收一百零八,快去試吧。

    圖片說明文字:

    不怕膻味,最好叫羊蹄清湯,鮮美無比。

    ’印度菜並非全是肉,這道椰汁蝦球也是上佳之作。

    ’雞肉釀鵪鶉最具印度菜特色。

    ’印度乳酪Lassi,分鹹與甜,亦可加芒果或紅花。

    頭盤小食種類繁多。

    ISTANBULEXPRESS

    地址:灣仔駱克道66號

    電話:28650066

    我是個羊癡,又想起吃羊肉,有什麽地方好過中東菜?羊食居多,土耳其人也大吃羊肉,到伊斯坦堡的教堂,一陣羊味,別人掩鼻,我自得其樂。

    香港也有土耳其餐廳嗎?當然,尖沙咀有一家,當今又在駱克道弄了間分店。

    店名有中文字,叫“伊斯坦堡快車IstanbulExpress”,叫起來和一部很恐怖的電影《午夜快車》(MidnightExpress)相近,後來到土耳其一遊,發覺政府並不像電影形容的那麽黑暗,是個好去處。

    店很小,一進門就看到兩團肉,是把肉切成大塊,壓扁,一片片疊上去的,肉團旁邊噴著火,把它的外層烤熟,再用刀子削來吃。當今的烤爐,爲了快,已發明了一枝像理髮店用的電發刨切肉,這也甚爲恐怖,好在這家人還是用普通的刀子。

    兩團肉,一爲羊,一爲雞,我當然是選羊了。大廚削下肉,用一大塊薄餅包住,裏面還加了番茄,這就是招牌菜RolledKebabs了,中文稱爲“轉燒羊肉卷”。中午去吃,加汽水的套餐,售價四十元。

《蔡瀾常去食肆160間》  第一部分 上環灣仔(12)

    另有一種薄餅,像義大利人做的披薩,只不過不是圓形,而像木瓜,兩頭尖,薄餅上面鋪著碎羊肉,羊肉的分量並不多,但亦能飽肚。

    串燒羊肉LambShishKebab的羊塊,很硬,我切不動,看到旁邊坐著一位中東朋友,年輕得很,也切不動,又咬不動。到這家餐廳,還是叫“轉燒”和“肉碎”羊較好。

    湯有兩種:雞湯和豆湯都很濃,雖可口,我還是想要羊雜湯,可惜店裏不賣。

    只有叫一杯Ayran了,這是鹹乳酪,與印度菜中的Lassi是異曲同工。

    甜品有米糕,一碗白色的東西,糖下得極多,這才是原汁原味。從前的人少接觸甜品,不多加糖怎行?爲健康而減少,已是改良過的,不那麽好喝。

    吃土耳其菜,應有土耳其土炮“阿拉克”,店員說那裏賣的是速食,不賣酒。

    圖片說明

    這裏土耳其薄餅與義大利薄餅不同,上面鋪著羊肉碎,叫“啦馬尊羊肉薄餅”。

    招牌菜是轉燒羊肉卷,用薄餅包著羊肉和番茄。

    湯類只有豆湯(圖)和雞湯兩種,也夠味兒。

    來一杯鹹乳酪,當湯喝也不錯。

    一進門就可以看見一片片層層疊疊的兩根肉柱(上爲羊肉,下爲雞肉)高高豎立著,活像生招牌。

    巴沙新加坡小品

    地址:灣仔莊士敦道197號

    電話:31682057

    最近“巴沙新加坡小品”的宣傳,借大陸人一句話:很火。報章和雜誌都介紹過,我還是後知後覺。

    一進門,見到新加坡來的老闆娘,她原來和別人合夥開孖沙街的“加東”,當今獨立,和香港的丈夫一齊搞這檔生意。

    看餐廳上有螄蚶,要一客叻沙加螄蚶,侍女回答:“沒有。”仙草水呢?侍女回答:“沒有。”咖哩魚頭呢?侍女回答:“沒有。”

    我苦口婆心,向老闆娘稅:“香港客人,很忌這一套。沒有不要緊,不寫在餐牌上,就不會抱怨。”

    賣新加坡小食,桌上得擺一個玻璃瓶,裝著用滾水拖過的青辣椒,浸在白醋中。看不到又問,侍女回答:“沒有。”

    叫了一客“有”的“羅惹”,上桌一看,表面鋪滿細小方塊的花生,問道:“這是新加坡做法?”

    “是的,新加坡羅惹就是這種樣子。”

    什麽人都可以騙,怎麽騙我這個新加坡人?這種花生小方塊是現陳的貨,一點也不香。羅惹中的花生碎占很重要的位置,多數是炒香了,用個啤酒瓶壓碎,即刻混在蝦頭膏和酸子汁中,和蔬菜一齊拌出來,絕對不是把花生碎鋪在上面。吃了一口,好在蝦頭膏下得夠,味道還是不錯。

    另外叫了“烏打”,馬來語是重復叫的OtakOtak就很正宗。紅龜粿、千層糕和鳳梨酥也都做得好。

    吃出癮來,要了一個“馬來風光”,是馬來盞炒通菜,這道菜在南洋很普遍,香港少人做。

    秘制招牌牛腩也炆得夠軟熟。再叫碟炒福建面,有白色和黑色兩個選擇,後者是加甜的黑醬油去炒的,上桌一看,炒得水汪汪,汁太多,也向老闆娘說:“最後要用猛火,把汁收幹。”

    她一一點頭。只要她勇於認錯,不是死不悔過就是了。星馬菜已在香港卷起一陣潮流,競爭一大,要求就高,千萬別把客人當成笨蛋,生意才有得做下去。過一陣再去試。

    圖片說明文字

    ’羅惹的花生碎不夠香,好在蝦頭膏分量足,還說得上可口。

    ’馬來盞炒通菜很有特色,香港人不大慣於這樣炒。

    ’秘制招牌牛腩炆得軟香入味。

    ’紅龜粿(下)、鳳梨酥(中)和千層糕(上)既中看又中吃。

《蔡瀾常去食肆160間》  第一部分 上環灣仔(13)

    金鳳茶餐廳

    地址:灣仔春園街41號

    電話:25720526

    在上環孖沙街吃完“生記”的粥之後,再去灣仔春園街的“金鳳”,變成我生活中一個很好的清晨節目。

    “兩個地方相隔那麽遠。”朋友問:“怎能拴在一起?”

    “想吃得好一點,距離不是問題。”我懶洋洋地回答:“這是愛吃東西的基本道理。”

    爲什麽那麽多茶餐廳不去,偏偏要選中“金鳳”呢?最大原因,莫過於他們的奶茶。

    “但是你不喜歡甜的東西,對牛奶也從來不去碰的,爲什麽會喝奶茶?”朋友又問。

    理由很簡單,一種食物做得出色,就像一個很聰明的其貌不揚女子,接觸了便會愛上。

    “金鳳”一早在門口就有條長龍,大家排著隊買他們的出爐麵包。店不大,後面卻領有食物製造牌照,設有完備的烤爐。

    衆人喜歡的是他們的鳳梨包。所謂的鳳梨,和鳳梨一點也扯不上關係,只是皮上畫了幾道交叉斜紋,外表像罷了。

    如果單單叫鳳梨包,即是沒有餡的甜麵包。點鳳梨油的話,裏面通常夾著一片很厚的牛油或芝士,再有一塊火腿或午餐肉,分量頗大,吃一個就飽。

    時髦女子愛到裝修雅致的麵包店買蛋撻,但味道絕對不如“金鳳”這類的老鋪那麽好,來這裏的客人,才懂得吃。

    做得最出名的當然是它是凍奶茶。

    和別的地方有什麽不同?試過即知。

    第一,香。

    第二,濃。

    第三,滑。

    第四,從不加冰,故滋味不會調淡。

    “金鳳”的門口有一個大冰箱,裏面裝滿一大罐一大罐的奶茶,客人一叫即由塑膠罐中倒出來上桌。

    如果你到店的後面去,便會發現另外有兩個同樣巨大的雪櫃,都是做好待凍的奶茶。

    “一天賣多少杯?”我問。

    老闆娘笑嘻嘻地回答:“兩百。”

    “才兩百杯?”我又問。

    “一個早上。”她說:“下午不算。”

    茶餐廳人人會開,我一直在說,但是非有主角不可,像“金鳳”的凍奶茶。

    (益新美食館)

    餃子源

    地址:灣仔皇后大道東259號

    電話:28388486

    每次經過皇后大道東,都看到零零丁丁的一家中國裝飾的鋪子,一直想去試試。今天和住在灣仔的陳永康相約,問他附近有什麽好吃的店,他帶我和兩位同事去的,就是這家“餃子源”。

    師傅也是老闆,名叫王宗源,以爲他是北京人,他說:“山東漢子。”

    “那麽會不會做山東大包?”我對山東大包最有興趣,名副其實的大,大得像一隻女人的鞋子。

    “那要花很多功夫。”王宗源說:“我們店小,不能太多花樣。”

    既然花樣少,我們一共四個人,就把店裏的東西都叫來吃。人多,就有那麽一個好處。

    “先來鮮肉韭菜餃吧?他們做得最好。”陳永康說。

    即刻叫了,還要白菜餃和牛肉餃。

    北方餃子,是煮熟後撈起放在碟上,湯另上,和廣東水餃不同。我最喜歡湯分開的幹撈,正合我意。韭菜餃一吃,鮮得不得了,味道極濃。相比起來,白菜餃就遜色,而羊肉餃,則嫌膻味不夠。

    “做得如何?”陳永康問。

    “很好。”我說:“而且餃子皮的四周是薄的,只有中間部分的二分之一的厚度,合起來,煮了才不會皮熟邊生。”

    “原來有這種奧妙。”陳永康還是第一次聽到。

    見有五香驢肉,也來一客,是從山東燜熟了空運來的。大家都說驢肉最香,我還是寧願吃羊肉。羊肉最有個性,並非其他肉可比。

    山東手撕雞很軟熟,回鹵豆幹也不錯。

《蔡瀾常去食肆160間》  第二部分 銅鑼灣(1)

    吃山東菜,豈能無酸辣湯?各人都要了一碗。的確夠酸,但像我這種吃慣泰國菜的人,覺得不是很辣。

    麵食方面,則叫了炸醬麵,熱的和冷的各一碟,吃起來沒什麽分別。但炸醬味重,肉末雖不多,也好味。從前的人窮,應該沒太多肉的,這才是原汁原味。

    圖片說明文字

    回鹵豆幹頗有特色。

    山東手撕雞軟熟入味。

    最好吃的要數鮮肉韭菜餃了,鮮美無比,而且和湯分開上,這種吃法正對味兒。

    五香驢肉是在山東弄熟了才空運來的。

    蝦面店

    地址:灣仔蘭杜街2號地下4號

    電話:25200268

    去過南洋的朋友,嘗了當地的喇沙,愛上此味,問我說香港有什麽地方可吃到?

    我這個老牧童遙指了灣仔蘭杜街二號的“蝦面店”

    店主沈國強先生樣子非常斯文,不似一位開館子的人。他的太太是主廚,像小學教師多一點。兩位最近由外國回流香港,經營了這家小店。

    這裏的喇沙湯底用椰漿和骨頭熬出,是我在香港吃過最好、最像樣的。

    有米粉和麵的選擇,配料則分幾款,海鮮最貴,不過也只賣三十二塊一大碗。不然可叫雞肉的二十八塊,魚蛋、貢丸、墨魚丸和魚片則是二十六元。

    可惜,沒有螄蚶。

    喇沙的妙處在灼得很生,還是血淋淋的螄蚶肉。小螄蚶最美味,大型的在日本壽司店叫赤貝,肉爽脆,香味則不及小的。

    “在香港入貨不容易。”沈先生說。

    我也瞭解,螄蚶只在九龍城的潮州雜貨鋪中見過,而且不是一年皆有。馬亞西亞人將殼剝了,只剩下肉,冷凍後輸出,味道很鮮,可以解凍後放進喇沙中。沈太太親切地說下次一定打來給客人吃。

    其實這家人做得最出色的不是喇沙,而是蝦面,所以這店名也叫“蝦面店”。

    湯底是用海蝦的頭和殼,加豬骨,以及種種香料熬個數小時才完成。面上有一隻大蝦、幾片豬肉、芽菜和空心菜等。

    先喝了一口湯,顯然濃度適中,有正宗的南洋蝦面味道。當今在新加坡,阿貓阿狗也出來在熟食中心開檔,有些還不如這裏的好吃呢。蝦面也有種種配料可選,一碗二十六塊。

    另有一種很特別的是鹵面,福建人做得最好,也能在店中吃到。

    不愛海鮮的客人可叫豬骨雞絲湯底的面類或米粉,我則嫌它太過平凡。

    請沈太太來一點辣椒醬。啊,真是不錯,又濃又香又辣,是加了蝦米炒香的。建議他們夫婦裝入玻璃樽中出售,一定賣個滿堂紅。

    RACHAMOOYANG(補錄文字)

    泉昌

    地址:灣仔灣仔道150號D鋪(從巴路士街進)

    電話:25758278

    要找臭豆腐吃,想起從前在勝利道口有一檔無牌小販,味道奇佳,有一天經過時,看見一個食環署人員,兇惡地向小販喝道:“你開一次,我告你一次,告到你變乞兒!”

    當年還火氣盛,跑過去大罵那傢夥,還送了些錢給小販,但他死也不肯收,後來就沒再看到他了。

    旺角的那家常遭投訴的,我也一直寫稿支援。時常特意經過,見生存了下來,老懷歡慰。

    還是銅鑼灣白沙街的李小姐本事。她人聰穎,當年賣臭豆腐,還拿了一個手提電話,一面談生意,一面走鬼避警察。

    當今,她已成爲一個供應商,在工廠製造臭豆腐賣給各家大餐廳,對在白沙道時旁邊賣魚蛋的檔口更是愛護,每天送貨。

    目前賣魚蛋的,也正式領了牌照,在灣仔道的一個小巷口開檔,名叫“泉昌”

    雖然原材料不是自己做,但是有李小姐的才華支援。“泉昌”的臭豆腐還是聞名的,如果你到灣仔道一百五十號附近找不到的話,隨便問問街坊,大家都樂意告訴你。

    炸豆腐的爐頭很小,每次只能炮製十件左右,午飯時間是要排長龍的,那麽辛苦做出來的小食,也不加價,每件賣六塊錢罷了。

    店主夫婦除了賣臭豆腐,也做回本行拿手的魚蛋。所謂魚蛋檔,當然不止魚蛋一味,基本上賣的東西和車仔面一樣,他們的炸大腸、咖喱魷魚、煎釀豆腐等等,也做得極出色。

    今天光顧,在小巷的一張桌邊坐了下來,要了一碗油面。不加湯,上面鋪著鹵水炸豬皮、豬紅、牛腩和蕹菜,淋上很濃的甜醬和辣椒醬,就那麽拌著面吃,一下子掃光,這時再請店主送一點湯,滲於碗底剩下的醬汁。這碗湯,比什麽豬骨或大地魚熬出來的更美味。

    “這裏時常接到食環署的告票的。”店主說。

    “告你的臭豆腐?”我問。

    “不。”他說:“告在這裏擺桌子。”

    小巷嘛,沒阻礙交通,告來幹什麽?雖說要向上頭交代,又有規定,但是做官的,爲老百姓,一隻眼開,一隻眼閉,才是好官呀。

    ’師傅正忙著炸豆腐,以應付食店門口的長龍。

    ’這裏的臭豆腐味道奇佳,街知巷聞,無人不識。

    ’煎釀豆腐(上)及咖喱魷魚(下)都做得十分好吃。

    油面除炸豬皮外,還淋上一層厚厚的甜辣醬,好味到叫人一掃而光。

《蔡瀾常去食肆160間》  第二部分 銅鑼灣(2)

    泉章居

    地址:銅鑼灣駱克道463-483號銅鑼灣廣場1期7-8樓

    電話:25773833

    數十年前,曾經有過一段日子,客家菜價廉物美,是很受香港市民歡迎的,現在只剩下寥寥數間。銅鑼灣的“泉章居”能屹立不倒,也是個奇迹。一走上樓,先看到一塊仿金銅牌,塑了一隻雞,字型大小是書法家于右任先生寫的,現在己變了形。

    是的,一講到客家菜,大家的反應即刻是“鹽焗雞”,到底有沒有那麽好吃?上起海南雞飯,又如何?

    按照我這個外行人來說,都差不多,只要不是弄得太生或太老。

    當今的雞都是養殖的,已無雞味,“泉章居”用鹽焗增加食欲,賣得又便宜,一隻一百五十,半隻七十五,一直保持著它的“不太好吃,又不是很難吃的水準”(其實其他菜也都是這樣),生存了下來。

    一般人小時候多數被家長帶去“泉章居”吃過一趟,長大後很久沒到過,友人一提,好呀好呀,大夥兒就上門光臨了。

    說是客家菜,你看菜譜時,已是什麽老火煲例湯、煲仔薑蔥焗魚雲、菜遠炒桂花魚球、滑蛋蝦仁等等廣東人熟悉的菜名,也都是變成了粵菜了,香港就是那麽一個大染缸,什麽地方的菜,做久了,統統變粵菜。

    吸引我再去“泉章居”的理由是在雜誌上看到一張粉紅色米粉的照片,叫做糟汁魚鬆米。

    上海人的酒糟是白色的,像酒釀丸子浮在碗上的那種;客家人喜用糙米釀酒,所以他們的酒釀是紅色的,像他們的酒糟雞、酒糟排骨等。這一道糟汁魚鬆米是把酒糟混入米粉之中,再用鯇魚片和冬菇去炒,上桌時有陣酒香,是有別於星洲炒米之類的東西,但星洲炒米在新加坡吃不到,糟汁魚鬆炒米在梅縣也沒有吧?可能都是香港人發明的。

    另外的客家菜,有典型的釀豆腐,叫了一客炸的,還好。

    梅菜扣肉也是一談起客家菜就聯想到的,這裏做的肉大塊又肥,友人問我意見,我說很肥、很肥。絕對沒有貶意,地道的扣肉,都應該是肥的。

    圖片說明文字

    釀豆腐是客家人的拿手好菜。

    典型的客家菜梅菜扣肉又大塊又肥。

    糟汁魚鬆米是別具風味的炒米粉。

    老北京

    地址:銅鑼灣渣甸街50號渣甸中心8樓

    電話:22034321

    找北京菜吃,哪一家最地道?要是你在銅鑼灣的話,我會推薦你到渣甸中心八樓的“老北京”。

    香港的京菜,幾家老店做出來的已經迎合了本地人口味,只有“鹿鳴春”是例外,還是純正宗。

    在北京,小市民們吃的風味家常菜,又與“鹿鳴春”有點出入。“老北京”能夠把那股味道搬來,實在難得。

    我們先來涼菜肉皮凍、涼拌白菜心、五香花生米等,一吃就知道沒有走味,和在北京吃的一模一樣。

    蔥爆裏脊是肉絲炒芫荽,落了大量的芫荽吃起來很過癮。

    紅燒豬肉粉條也是典型的北京菜,後來北京人受外來影響,加入海帶,吃起來味道不錯,也變成是正宗的了。

    木須肉用的是木耳,大家知道,至於那個“須”字,是北京人叫爲黃花的,其實是我們的新鮮金針菜,和肉片及蛋絲炒在一起。

    吃北京菜不吃羊肉怎行?來一碟蔥爆,吃不夠喉,再來孜然羊肉。還是想吃,最後要了羊肉餃子。

    說到餃子,店裏有種茴香餡的,也值得一試。

    吃完餃子不得不吃餅,他們做的一種肉餅,餅裏面的肉分量十足,又油又香,包你會喜歡。即使是最普通的蔥油餅,也不錯。

《蔡瀾常去食肆160間》  第二部分 銅鑼灣(3)

    有了餅當然還要面,他們的炸醬麵做得比我在山東吃到的更好。一碟面一碗醬,還有五小碟的蔬菜配搭。要吃湯麵可叫羊肉氽面,這個“氽”字是廣東人的“灼”。

    甜品吃京菜最出名的拔絲,先來一碟番薯拔絲,已經飽得不能再動彈,後來聽說有湯圓拔絲,不得不試。把冷凍的湯圓用溫油泡熟,再猛火炸後放在白糖上滾,做工繁複,還是到店裏去吃吧。

    老闆尹強來了香港兩年,在多間餐廳打過工,看到廚房的味精一斤一斤地用,發誓自己開店絕不加。對味精敏感的人,又有多一個好去處了。

    圖片說明文字

    蔥爆裏脊,芫荽多多益善。

    吃北京菜怎能沒羊肉沒餃子?最好來個羊肉餅子了。

    炸醬麵有五小碟蔬菜配搭。

    湯圓拔絲做法繁複,只宜到店裏吃。

    肉皮凍沒走味,證明這裏夠地道。上爲涼拌白菜心。

    順德漁鮮

    地址:銅羅灣軒尼詩道467—473號建德豐商業大廈閣樓及1樓

    電話:25722000

    試吃的旅途是孤獨的,通常只限於一些小館,像面類或糕點。一要點大菜,還是和一堆友人前往較佳,有什麽好過請倪匡兄嫂呢?

    每次和他們走過銅羅灣,經一家賣魚的,都停下來,百看不厭。今天就特地光顧這家叫“順德漁鮮”的,事前也吩咐要一尾鯉魚。

    “但是不合時節呀。”對方說。

    “到底有沒有?而且要一條公的。”

    得到肯定的答案,一坐下來就先上薑蔥(火屈)鯉。這道菜廣東人做得好,不遜四川的豆瓣醬鯉魚。但廣東的這個“火屈”字的做法已名存實亡,用一個大火鍋煮著。

    鯉魚的精,日本人叫爲“白子”的,比卵,廣東人叫爲“春”的更好吃,但鯉魚到了秋天才肥美,當今的雖有精,份量很少。我把它分給倪匡兄嫂吃,自己則選腹部沒骨的那部分試了一點,倪匡兄吃出癮來,最後把整條鯉魚都吞了。

    接下來吃(魚甘)魚,其實就是大型的泥鰍,洋人叫爲貓魚CATFISH,因爲它有須。●魚用來炆燒肥豬肉和豆腐,倪匡兄說此法甚佳,如蒸魚不夠好吃,可用肥豬肉搭救。果然,●魚用的是身上的肉,不夠肥,河鮮一不肥就差勁,倪匡兄把肥豬肉吞完,不動●魚。

    我吩咐老闆娘,把(魚甘)魚肚那部分清蒸,再做一味,上桌,果然好吃,這次倪匡兄舉筷了。

    鯪魚在順德菜中本來最好是煎釀,但我們要了欖角蒸,有人說鯪魚愈大條愈美味,我們吃的這條夠大,斤半兩斤,但發覺這話不對,還是不大不小的那種更好。

    筍殼用油浸,當今的筍殼是由南洋養殖運來,從前馬來西亞挖完錫礦後的積水中生出來,盲眼,但肉才是最細嫩的。

    縮骨魚是頭部發育大,身小,專吃頭的魚,用煎焗做法,倪匡兄吃得津津有味。

    五種魚吃完,還叫說要吃鯇魚和鱔魚。倪匡兄真是魚癡一名。其他小菜也做得不錯,上的是青椒釀鯪魚、順德藕餅等,老闆娘還送一碟醋炸排骨,結果只有打包回去了。

    圖片說明:

    姜蔥(火屈)鯉必令你吃出癮來。

    ’青椒釀鯪魚等小菜也做得不錯。

    ’欖角蒸鯪魚是店裏又一道佳肴。

    ’筍殼肉質細嫩,以油浸炮製,更是好吃。

    小肥羊

    地址:銅鑼灣駱克道463號銅鑼灣廣場二期二樓

    電話:28938318

    倪匡兄和我都是羊癡,查先生也愛吃羊,那次在他墨爾本的家烤了一隻乳羊,我沒機會吃到,現在知道銅鑼灣那家也有,就請了朋友參加,一共十位,吃烤全羊去也。

《蔡瀾常去食肆160間》  第二部分 銅鑼灣(4)

    “小肥羊”香港的新執行董事楊耀強是我的老友,在他長期服務的KFC年代已認識,當今新人事新作風,將舊場停兩個月,裝修爲高級食肆,供應火鍋爲主。

    但我們主要還是吃烤全羊,要餐廳先上,好大的一隻,烤得香噴噴地,由一身穿蒙古服的女郎獻上酒和白圍巾之後,大師傅就把羊片成一片片上桌,像北京烤鴨的做法。

    一般是,綿羊比山羊味濃,但這只綿羊烤出來,沒有想像中那麽膻,一般不吃羊的客人也能接受,但我們這些羊癡,就覺得有點不足了。

    經理說要更膻的,可試羊肉串。要了二十串,吃了才叫好。

    更過癮的,是羊肉刺身了。什麽?有很多人說羊肉也可以生吃?當然羅,許多中東國家都有生羊肉吃。西餐中,不用牛肉來做韃靼,也可以用羊肉代之,從前凱悅酒店的HUGO’S做得最好,當今已無處可食了。

    一隻大羊,也只有二兩肉可以做刺身,肉質特別潤滑香甜,不嗜吃生的,可以放進鍋中涮一涮,來個半生熟的,味道亦佳。

    火鍋湯底有辣有不辣,也可以來個鴛鴦鍋,但推薦各位吃不辣的,湯中加了藥材,又用骨頭熬成,加上把肉灼熟了的鮮味,更是香甜。

    接著上的是各個部位的羊肉,友人吃羊吃出癮來,要求加一碟羊丸,請別擔心,不是羊的睾丸,而是羊肉剁成的,但魚蛋一般的羊丸,非常美味。

    查先生也愛吃牛肉,就加了一碟和牛,在羊湯中涮,二者不會衝撞,反而調和。最後在羊湯中加凍豆腐和香炸芋片,又放幾碟羊肉水餃去煮,吃得飽得不能再飽時,見有京式蔥油餅和蒙式黃金大餅上桌,更忍不住,又抓幾塊吞進口,走出餐廳,大叫滿足也。

    圖片說明:

    ’半生熟的羊肉刺身,爲店裏的又一佳作。

    和牛放在羊湯中涮,調和出一種特有的美味。

    ’羊丸像魚蛋一般,非常美味。

    ’黃金大餅乃餐後美點。

    何洪記

    地址:銅鑼灣霎東街2號

    電話:25776558

    作爲一個面癡,好幾家著名的粥面店都寫過,怎麽漏掉了銅鑼灣的“何洪記”呢?

    也可能是和何冠明老闆很熟,推薦過他自創的“正鬥”,而忘記了他父親傳下的這家老店,當今由冠明兄的太太打理。

    任何時候,到“何洪記”,都是客滿,已經不必我再多說,雲吞面實在有水準。

    今天約人同往,先要了一碗水餃,按照古法制作,餡中還吃到黑木耳絲,這是其他面店罕見的。何太太說冠明兄對食物的要求極高,一絲不苟,一定要保持他父親的原味。和客人見面總是笑嘻嘻,但看到有任何不對的,即刻罵人。

    再下來的是白灼腰膶,一點異味也沒有,豬腰和豬肝都很爽脆香甜,實在不容易。這道菜很考師傅,灼得不好半片也咽不下去。

    接著吃粥,煲得極綿。

    撈面非試不可,要了一碟炸醬麵,和北方的不同,廣東式的雖也帶甜,但顔色並不漆黑,而且肉下得多。

    最後來幹炒牛河,有位嘴尖的友人問我:“當今香港的幹炒牛河,哪一家炒得最好?”

    我當然是介紹由何冠明炒的。先打個電話給他,冠明兄說:“別去正鬥,還是到何洪記。”

    結果友人吃了大爲滿意。

    其實,兩家人的水準都不錯,有何老闆盯場,如果看到河粉與河粉之間疊在一起,撥不開的話,一定退貨。

    但是什麽師傅炒的都沒何冠明親自下廚那麽好,他雖然身爲東主,但從小在廚房工作,得到真傳。

    主要的是,何冠明炒牛河,敢下手用豬油,而且分量極多。幹炒牛肉,下植物油的話,就像被閹割了。

《蔡瀾常去食肆160間》  第二部分 銅鑼灣(5)

    當今的客人都怕豬油,這也可以理解的。但是我一直認爲植物油和豬油沒有抵觸,不是水火不容,用豬油的叫爲古法,提都不提的話,就是植物油的了,那麽什麽問題都能解決。

    撈面和北方面相比各有各秋,一定要試。

    在香港想吃上上的幹炒牛河,數此一家也。

    老闆何冠明和他的太太。何冠明自小在廚房打滾,弄粥、粉、面都是一把好手。

    白灼腰膶很考功夫,何洪記做到無異味。

    古法制作的水餅,餡中有黑木耳,香港面店中難得一見。

    daDomenico

    地址:銅鑼灣開開道8號地下

    電話:28828013

    “很久沒有在香港吃過那麽滿意的一餐了。”友人胡氏夫婦說。

    他們到處去,自己也開餐廳,是國際老饕,這種評語錯不了。

    說的是在銅鑼灣開平這八號的義大利館子daDomenico。第一次去,也是這個印象。老闆從羅馬來,愛上東方,娶了港人女子爲妻,他們家族在羅馬也開了同名字的店,在Via,134,Roma。

    “不,不,不。不能寫,寫了客人太多,我應付不了。”他拒絕了我的好意。

    過一個時期,我忽然在一本周刊上看到介紹這家餐廳的記載,圖文並茂。好小子,人家可以,我就不行,再去吃,向他大興問罪。

    “但是,”他說:“我是不知道這件事的呀!那天他們來拍,我不在。事後發脾氣已經太遲。介紹之後來的客人也都是要求吃便宜的束西,真煩。”

    “那我還可以不可以寫?讀我文章的客人不同。”我問。

    “不,不,不。”他說,“還是不要寫爲妙。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這間餐廳每晚擠滿客人,中午生意差得多,但老闆不在乎,自得其樂。

    實在太好吃了!後來再去,叫了一個前菜,是把一片生火腿擺在莫劄瑞拉乳酪Mozzarella上,再烤一烤就上桌。

    這種乳酪在別的地方吃起來像豆腐,無甚味道,這裏做的帶鹹,烤得略焦,是絕品。

    牛尾和牛膝都煮得好,吸後者的骨髓,更是大樂。最好是把骨髓混義大利米飯吃。

    每個星期幾次,有國泰機從羅馬飛來的時候才有海鮮供應,做的蝦膏撈意粉,味濃,一流。平平凡凡的小魷魚,煮起來特別有味道。小龍蝦刺身,吃起來不輸給北海道的牡丹蝦。甜品的燉牛奶,不甜,很香、很滑。

    老闆不讓我寫,我偏要寫。爲了介紹給大家一個好去處,他生我氣,我下次去不了的險,也冒了。你們光顧,千萬別說我推薦的。拍照片的同事,在門口來一張就可,不要到裏面去煩老闆,他在廚房忙得團團亂轉,沒時間應酬我們。

    LAWRY’S

    地址:銅鑼灣希慎道33號利園1期4樓

    電話:29072218

    在洛杉磯試過牛扒老店Lawry’s,喜見他們來了香港開分店。

    地點在希慎道利園,老利園酒店的四樓一座,下面開著LouisVuitton那一座,是上一手日本料理店的舊址。

    地方寬大,有一萬五千尺左右,室內設計依足美國店,增加了多個VIP房,照顧大陸豪客。

    一進門就看到那輛特製的不銹鋼推車,是Lawry’s的標誌,裏面烘熱著烤熟的大塊牛肉,由侍者推到客人面前,問過你要吃的什麽分量,有幾成熟,照吩咐切給你。

    吃套餐的話,奉送一道沙律,在Lawry’s有個儀式,那就是先把一根冷凍過的叉子擺在你眼前,跟著把盛沙律菜的大碗放在冰上,不斷旋轉降低溫度,最後把沙律醬提得高高,由上淋下。餐廳的人說這種沙律的做法最正宗。

《蔡瀾常去食肆160間》  第二部分 銅鑼灣(6)

    牛扒車接著推來,分加州切CalifornisCut,六安士;英國切TheEnglishCut,七點五安士;招牌切TheLawryCut,十安士;和最大的占畢利鑽石切TheDiamondJimBradyCut,十六安士。然後問你要幾成熟。

    相信我,吃這種牛扒,最好的熟度是半生熟而偏生的MediumRear,其他吃法不必去記得也罷了。

    帶粉紅的牛肉,吃進口,完全沒有想像中那麽硬,雖然不及三田牛的柔軟,但是較有牛味。當然,二者的味道不同,不必比較。

    Lawry’s由一九三八年創業,做了牛扒六十年,怎麽也能研究出一套最佳的做法,不然維持不到今天。分店開到東京、臺灣和新加坡去,香港還是首次的。

    咦?什麽地方不同了?是的,最大的那塊鑽石切,在美國是帶骨的,香港則是全肉,那是因爲有了瘋牛症,香港政府禁止帶骨的美國牛肉進口。其實這也有矛盾,理論上應該連肉都禁的,不然我們爲什麽要吃次等的澳洲和牛,又賣得那麽貴,不去輸入美國和牛呢?

    甜品有芝士蛋糕和朱古力蛋糕,甜死人也。一切要依足本店的做法嘛,傳統甜品不甜不收錢。甜,也是應該的。

    ’吃套餐一定奉送一道沙律,而沙律的做法是靠不斷旋轉來降溫,最後把醬從高處淋下,饒有特色。

    ’四種不同分量的牛扒(套餐),生熟程度悉隨君意。

    ’甜品芝士蛋糕和朱古力蛋糕都甜得要命。

    ’爲你送來牛扒的侍應的特製不銹鋼推車是該店特有的標記。

    TONKICHLとん吉

    地址:銅鑼灣告士打道280號世界貿易中心412室

    電話:25776617

    “在香港去什麽地方可以吃到真正的日本炸豬扒Tonkatsu?”友人打聽。

    我毫無疑問地回答:“去Tonkichi。”

    Tonkichi用一半漢字一半日語來做店名,kichi是吉祥的“吉”,至於ton,是“豚”的日本發音。

    這家店的老闆叫高木崇行,是我的老友,很清楚他的個性,做事一絲不苟,對於食物的要求極高。

    炸豬扒的材料用的是黑豚,這種豬肉肥薄肉嫩,最爲上乘。一切當然全部由日本運來,包括醬料和椰菜。

    油的溫度用機器控制,以求每一塊豬扒都炸得剛剛夠熱,不受大師傅心情影響。

    原先在銅鑼灣的會議中心開了一家,很受歡迎,現在又在廣東道一○○號來一間分店,方便九龍這邊的客人光顧,地點就在海港城對面,即著名的甜品店“糖朝”隔幾家。

    新店的功能表基本上和老店一樣,但加了幾味佐酒小吃。

    美味的有芥辣毛茄。所謂毛茄,是羊角豆,而主人稱之爲酒女的手指,日本叫它爲Okura,和東京出名的酒店同個發音。把毛茄切片,混入日本山葵,加點醬油即成,吃起來辣辣滑滑地,很可口。

    其他小點有薯仔沙律、枝豆、茶碗蒸、冷豆腐、炸軟殼蟹、炸蝦頭和菠菜。

    那天剛好是三個人去吃,叫了雜錦吉列定食,有炸豬扒、炸生蠔和蝦,另有白飯、湯和泡菜,吃得飽飽。一共三百六十塊,平均一人一百多一點,比起茶餐廳吃的當然是貴了一點,但是能在香港吃到不遜於日本的炸豬扒,算是物有所值了。

    大胃王更覺得便宜,肥肥胖胖的日本米飯任添,椰菜你要多少有多少。

    炸豬扒好不好吃,主要看醬。它是用很多豬骨熬成的,甜酸度恰好,不能太濃,也不可乙太稀,在“Tonkichi”,侍者先給你一個大缽,讓你自己把芝麻放進去磨,再加入醬中,更香更美味。附帶一句,磨芝麻,日語叫爲“Gomasuri”,廣東話的“擦鞋”的意思,我沒有爲老友擦鞋,這家店實在好吃。

《蔡瀾常去食肆160間》  第二部分 銅鑼灣(7)

    佐酒小吃中,芥辣毛茄是上品之選。

    雜錦吉列定食真地道,叫人吃得飽,吃得開心,貴一點也值得。

    備長

    地址:銅鑼灣軒尼詩道523-527號恒和鑽石大廈26樓

    電話:28387022

    友人的親戚在銅鑼灣崇光百貨附近,新開了一家樓上鋪。當今這一帶的樓上鋪極多,是種新的走勢,一座大廈中就有十多間。

    “吃些什麽好?”我問。

    “燒烤,日本式。”友人說。

    我吃日本東西就到日本,但是必得承認,只有燒烤,沒什麽地道不地道,只有喜歡和不喜歡,可以試試。

    店叫“備長”,我一遇到店主,就問他:“是不是用備長炭烤的?”

    “不是。”店主說:“政府規定不能燒炭,我們用的只是電器烤箱。”

    “那賣不賣刺身呢?”我再問。

    “不賣。沒有把握做得合格,不敢賣。”店主對我的兩個問題都回答得坦白。

    看功能表,有一道叫豬肉包荔枝的,這種菜在日本一定沒有,就先來兩串。豬肉切成薄片,帶點肥,用來捆住荔枝燒烤,吃了一口,覺得不錯,荔枝是用罐頭的,店主說先用清水沖,才不會那麽甜,然後再浸一浸日本酒,再以豬肉包紮。味道清新得很,你如果去,不妨一試。

    喜歡羊的人有福了,將羊肉剁碎,摻以雞軟骨,再拿去燒烤,白灼也行,加甜醬汁也行。羊肉並不十分膻,但吃出羊香味。

    當然也有烤雞、雞內藏供應,甚至到高價的鵝肝、牛肉等等,但都不是我有興趣的,再要普通一點的烤雞翼和烤雞皮,這兩道菜都做得還可以。不,不能這麽說,是比一般的好吃。

    當今天熱,喝冷酒,用一個玻璃容器,酒倒入,再放進一個膽,膽內放著冰塊,容器挂著,有枚玻璃棒。客人只要拿自己的杯向這枚玻璃棒頂上去,酒自然流出,要喝多少是多少。

    酒喝完,想吃點麵食,這裏賣的有備長炭冷面,將炭粉混入麵條中,黑漆漆地,但不影響到面味,較爲特別。

    不然叫點飯,燒炭漢堡是用豬肉烤成,上下夾著兩團燒烤過的飯團。

    甜品有芝士蛋糕,做得出色。

    ’荔枝豬肉卷是一道創新菜式,另有一種清新滋味。

    ’烤雞翼較一般例牌貨好吃。

    別看備長炭拉麵黑漆漆,味道卻十分可口。

    ’想叫飯,燒炭漢堡就最適合

    ’羊丸能令你吃出真正的羊香味來。

    伽倻

    地址:銅鑼灣羅素街8號6樓

    電話:28389550

    新派餐廳試多了,沒間好吃,有點怕怕,正當要放棄之際,遇到一個韓國人,問他:“你最喜歡的韓國菜是哪一家?”

    等待的答案是“梨花園”等老鋪,豈知他回答:“Kaya。”

    在雜誌上看過它的介紹,連一個中文名字也沒有,以爲又在騙鬼佬,至今還沒去過,經他那麽一說,引起我的好奇心。

    店開在銅鑼灣的大廈之六樓,和一間熱門日本居酒屋同一座。走進去,佈置得新派,問侍者:“師傅從前在哪做的?”

    “新羅寶。”他說。

    我心中又打一個瘩,這家人雖然賣的是高級韓菜,但已失去了韓國人應該有的豪邁,不是地道的大魚大肉。

    叫了幾個菜,和上次到“Mr.Kim”一樣,這才可以試出高低。

    啊,那碗炆牛肋排骨GalbiJim入口即化,湯汁又甜,紅蘿蔔和白蘿蔔熬得入味,比牛肉更好吃,是真正的韓國味道,不是韓國人煮不出來,金先生的根本沒辦法和他比。

    見生牛肉的顔色褐黑,經理還和我爭辯應該是那樣的,給我留下壞印象。好在這個大師傅雖然是那裏出生,但做法不同。

《蔡瀾常去食肆160間》  第二部分 銅鑼灣(8)

    侍者介紹我吃鹵豬手,我認爲做法和中國的差不多,不試也罷。後來他大力推薦,說不同就不同。好了,聽他一次。做出來的,還是他錯我對。不過,獨特的是點豬手的佐料竟然用蝦醬,很夠味。

    又吃了蠑螺沙律,酸酸甜甜辣辣刺激胃口,這一道菜不是正統韓國料理店不做的。

    再叫韓國拉麵,醬料和上一道的沙律一樣,本來兩者並起來就行,不必分開叫,現在只有把拉麵打包回家。

    幾樣金漬都很精彩,尤其是醬蘿蔔,出色得不得了,是我近年來吃到最好的。

    飯前,先來一小碗粥打底,也是韓國傳統,在這裏也有。“Kaya”原來有個中文店名,叫爲“伽倻”。

    炆牛肋骨和配菜猶如牡丹綠葉,是百分之百的韓國味道。

    鹵豬手與中國做法差不多,但配蝦醬來吃卻另有風味。

    ’不是正統的韓國菜館吃不到蠑螺沙律這道菜。

    ’金漬之一的醬蘿蔔,好吃到“冇得彈”。

    印尼美食館

    地址:銅鑼灣敬誠街9號

    電話:28810103

    像九龍城的泰國餐廳一樣,印尼的則集中在銅鑼灣一帶。雜貨店中,也經營起食肆來,顧客大多數是印尼人。

    “印尼美食館”(WarungChandra)就是其中一家。走進去,店裏擺滿各種貨物,醫藥和化妝品以及各類小吃,都是從印尼運來。一個人離鄉背井後,當地東西,還不如由老家來的親切和管用。

    店中間擺了一條長凳,就能坐下吃東西,不然走深一點,有個玻璃櫃,裏面擺著已經做好的甜品,再進去,又是個食堂,全間坐滿的話,可容納四五十個客。

    廚子當然也是印尼人,有哪個地方的師傅比印尼的薪水更低?做出來的東西,高手低手有別,但不能說不正宗。

    我在店中坐下,看看周圍的蝦片和香料,用印尼話要了一客炒麵。印尼話並不難學,沒有奇怪的發音,Goreng是炒的意思,面也是由中國傳去,就用了Mee。MeeGoreng,炒麵也,一學就會。

    又點了其他幾個菜,侍者問我要不要辣椒?我當然點頭。

    上桌一看,一大碗紅紅油油的東西,以爲是湯喝下去的話,一定大叫救命,其實是剁碎的辣椒泡著醋。

    不得了,這一碟炒麵可真的炒得難吃到極點,幹乾癟癟得沒有味道,我吃了一口就打包,拿回去自己下個蛋,滴些魚露,再用雞湯濕炒,又是一餐。

    接下來的巴東牛肉很精彩,醬夠濃,牛肉炆得軟熟,吃出家鄉味。

    牛肚湯也像樣,牛肚用黃薑煮過,不像其他印尼餐廳煮出顔色來。這個湯,加了芽菜、幹蒜片,又香又濃。

    辣醬雞蛋是永遠不會失敗的,把雞蛋(火合)熟,表面沾了麵粉再炸,上桌時切半,在蛋黃處淋上印尼辣醬,誰都會做。

    不甘心,也認爲最普通的炒麵做得不好的話,印尼炒飯怎麽樣呢?也要一客,這回可炒得出色,簡簡單單,沒有國際酒店咖啡室那麽花巧,反而好吃,值得一試。

    ’巴東牛肉做得很出色,很有家鄉風味。

    ’印尼炒飯不重花樣,但求好吃。

    ’辣醬雞蛋任誰做得好,放心吃就行。

    牛肚湯香濃無比,一喝就知道是印尼廚師的“撚手”之作。

    維多印尼餐廳

    地址:銅鑼灣伊榮街19號

    電話:25765444

    到富豪酒店去做一個電視訪問。走出來,看到對面有家叫“維多印尼餐廳”的,正愁找不到食肆來介紹,就走了進去。

    門口旁邊玻璃櫃中擺著七八樣現陳的菜,計有巴東牛肉、燒醬雞、爪哇羊肉、酸辣雜菜、炒蕹菜、酸辣茄子、炸魚等等。

《蔡瀾常去食肆160間》  第二部分 油麻地  旺角(1)

    多數客人都會指指點點,侍者就拿進廚房叮熱它,配上白飯上桌,像吃速食,價錢極便宜。

    店內另一個玻璃櫃冰箱中,擺滿各類來自印尼的罐頭飲品,隨便要罐來下飯。要不然,叫一杯典型的珍多冰,下香蘭葉做的綠色金針粉,放黑糖和椰漿,又加大量的碎冰做成。這要看你喜不喜歡喝了,愛上了會上癮的,我是百吃不厭。

    至於食物,我每一樣都要了一點來試試,做得相當正宗,但不是很標青。反正到這裏的客人都是一些印尼家政助理,不求美食,而是來治思鄉病的。

    不甘心,要了一碟印尼炒麵。弄出來的不像傳統的黑漆漆炒麵,也不像受了福建菜影響的白色炒麵。材料有椰菜、小蝦和雞蛋,菜汁並沒有炆進面中,但是對於我這個渴望吃印尼菜的客人,和家政助理一樣,要求並不高,也吃得頂過癮的。

    想喝一點湯,功能表上有雞湯、牛尾湯、梳多雞湯。都太普通了,要了一碗羊肉湯,原來也不是和湯一起熬的,是把羊肉煮熟後放進湯中弄熱罷了,但我沒有抱怨,照喝不誤。

    看見店中挂著一包包炸好的蝦餅,用塑膠袋裝著,每包三大片,當然要了一包。

    啊,味道奇佳,脆爽得很,充滿蝦肉的鮮味。是我吃過最好的蝦餅,印尼人都愛吃,什麽菜都加幾片,也只有他們炸得最拿手。如果你覺得我介紹過的其他食物都平平無奇,那至少可以買一包蝦餅來試試,相信你吃過後不會罵我亂推薦。

    家裏要是有印尼家政助理的話,路經此店,可買這些又便宜又好吃的東西送給她們。

    ’印尼炒麵不夠地道,但也吃得叫人滿足。

    ’印尼飲品珍多冰,愛喝者會上癮。旁爲下香蘭葉做成的金針粉。

    ’巴東牛肉(前)、燒醬雞(中)和炸魚(後)各有特色。

    ’門邊陳列著好幾種印尼菜,任君選擇。

    梁山泊

    地址:銅鑼灣時代廣場食通天12樓

    電話:31020088

    最初在黃埔的美食坊招租時,來了一位長髮小辮子的年輕人,說了很多構想,我喜歡得不得了,但是因爲租約的商討花去不少時間,年輕人等不及,在蘇豪區自己開了一家叫“水滸居”,成績驕人。

    繼之又開“水滸居Ⅱ”,現在他在銅鑼灣時代廣場成立了“梁山泊”。

    餐廳面積什大,佈置得古色古香,都是老闆楊家弘本人一手一腳設計的。把古董竹簾加工緄邊,當成房間的間隔,非常特別。就算一個普普通通的煙灰盅,他也用麻布做成小米袋來裝飾。香港的餐廳,裝修得極有品味的有美食坊的“正鬥”和楊家弘這家“梁山泊”。

    但食物要好才有用。這家人叫“梁山泊”,做的也不是什麽北方菜,總之挑選菜市最新鮮的食材就是,每一道都花過心思,做得很創新特別。

    舉個例子,水滸特飲是跟著當造的水果做,這次用的是桃,將桃子切成小方,加冰塊和酒,倒進大碗中喝。四季皆有的是自己泡的桂花酒,盛在小藥煲中上桌。

    做得出色的是燒羊肉,先燉過再燒烤,香噴噴,肉質柔軟,愛吃羊肉的人不會失望。用羊和魚煮湯的菜叫魚羊同鮮,的確吃出鮮甜。

    不愛吃羊的話可點幹燒鰻片,那是用大千雞的做法,把雞肉換成爆得香脆的鱔魚。

    黃燜牛仔膝,是把義大利菜搬了過來,但用中國傳統的黃燜來炮製,很成功。

    就算是一個炒飯,“梁山泊”也要不同,用飯焦來炒。

    酒醉飯飽之餘,發現服務亦佳,年輕的姑娘笑嘻嘻,周到地跟住。

    “怎麽肯?”我問。

    楊家弘說:“這是經營這家餐廳最辛苦的一環。裝修我在上兩家做熟了,訓練這批年輕人,先需要解釋當侍者也是一份很值得驕傲的工作,要做心理輔導才行。現在她們有假期也寧願不放,當這裏是個大家庭了。”

    燒羊肉,先燉過再燒烤,香噴噴,肉質柔軟。

    ’幹燒鰻片,是用大千雞的做法,把雞肉換成爆得香脆的鱔魚。

    ’黃燜牛仔膝,把義大利菜搬過來,但用中國傳統的黃燜來炮製。

    ’餐廳佈置得古色古香,是老闆楊家弘一手一腳設計的。

《蔡瀾常去食肆160間》  第二部分 油麻地  旺角(2)

    太平館

    地址:油麻地茂林街19至21號

    電話:23843385

    一些老店,像久違的好友,明知“健在”,但甚少造訪,緣分一到,忽然又找上門,“太平館”就是一個例子。

    好久沒去了,今天應報社的邀請,要到那裏去拍一輯照片,驟然光顧。“太平館”現今一共有四家,到最古老的油麻地茂林街那家,也有四十五年。

    店主徐錫安已是第五代傳人,笑嘻嘻親自歡迎我。

    他的曾曾曾祖父徐老高在清朝咸豐十年(一八六○年)開創于廣東的太平沙那一區,故以“太平”爲名,曾經在沙面洋行當廚師的徐老高,善於煮西餐,但在開店時顧及中國人口味,燒的菜中西合璧,用醬油代替鹽,豉油西餐之名因此而來。

    一提到“太平館”,大家就想起燒乳鴿,用種種不同的醬油調味煮出來,上桌時,另有一個銀兜,裏面裝著醬汁,讓客人淋在乳鴿上面。而最有特色的,是將乳鴿的全副內臟也煮好浸在醬汁之中,有些人認爲這副內臟比乳鴿還好吃呢。

    相信在香港長大的都試過“太平館”的燒乳鴿。老友黃霑的父親帶過他在廣州吃了,來了香港,黃霑成爲忠實擁護者,當今他的兒子也自己去“太平館”了。像這類的熟客居多,有的移民到外國,回香港時也必來朝聖。今天去,遇見逝世多年的梁醒波的兩位女兒,也都垂垂老矣。其他來店的名人無數,從廣州那間開始,來的是周恩來、蔣介石和魯迅,到香港的各界名士,只要你向經理FrankieAu索取,就能在紀念冊上看到很多你仰慕的人。

    “太平館”的名菜,除了燒乳鴿之外還有九樣:瑞士雞翼 h葡國雞、幹炒牛河、瑞士汁炒牛河、煙(魚倉)魚 h蟹蓋、燒豬髀、(火合)咸牛脷和焗梳乎厘。

    什麽叫瑞士汁?也是一場美麗的誤會。當年洋人光顧,吃到店裏的醬油,大叫:“SWEET”。

    不懂得英語的侍應,向洋幫辦請教,洋幫辦以爲說的是“瑞士”。好呀!那時候有個外國尊名是件光彩事,從此就把帶甜的醬油叫爲瑞士汁了。

    瑞士雞翼,不過是紅燒雞翼,但因店裏用的全是新鮮雞,絕對不採用冰凍的,也鹵得美味。根據這個原則,煙(魚倉)魚也非用新鮮的大鷹(魚倉)不可。大鷹(魚倉)已難尋了,到了休漁期,價更高。廚子跑來向老闆說:“賣一份,蝕一份!”

    徐錫安也屬老派人,聽從爺爺們的教導,養成一副傲骨,沒有折衷。上輩子的教他新鮮的食材才好用,他堅持至今,每天在四家店盯場。

    所以“太平館”百多年如一日,你走開了幾十年,回來吃,味道還是一樣的。

    想起幹炒牛河,即刻要一碟來試。味道遜色了一點,問說:“已經不用豬油了?”

    徐老弟有點不好意思:“是不用了。”

    “不用豬油,還能炒得那麽好,也真難爲了你們。”我安慰道。

    的確,在香港,除了“何洪記”之外,要找到一碟比他們更好的幹炒牛河,幾乎是不可能的事。你不信的話,比較一下就知道。

    “但是燒乳鴿的醬油還是堅持用豬皮熬的。”徐錫安驕傲地說:“不用豬皮熬,是不行的。”

    這又要連帶說明另一道名菜燒豬髀,那是把豬腿烤過,再去煮的,烤後將皮剝下,留下肥肉,再切片上桌。

    那些豬皮,就是熬醬油的原料。

    恰咸牛脷最難做了,每天到菜市場找新鮮牛舌頭,煮熟了再剝去舌頭的那層皮,一定要趁熱才能剝開,但太熱的話又會燙傷師傅的手,所以在旁邊擺了一桶冰水,浸一浸,才能繼續工作。

《蔡瀾常去食肆160間》  第二部分 油麻地  旺角(3)

    準備好的牛舌頭一煲,就是四個鍾,間中要不斷翻攪和加水,才不會黏底或煲幹。做出來的牛舌,除了鹽,什麽調味品都不加,切片上桌,其味美妙無比。

    至於葡國雞,也有個洋名而已,不依葡國做法,自己創作,與澳門的不同。用的是黃薑粉,新鮮榨出的椰漿,不放咖喱粉。

    談到焗蟹蓋,徐錫安說:“也沒什麽竅門,活蟹蒸好拆肉來釀而已,一切依足古法去做。”

    梳乎厘是Soufflé的中譯,這個甜品,塊頭真是嚇人的巨型,有籃球般大。

    打開餐牌,花樣可真多,單單是湯已有二十種。

    牛尾湯最精彩,用新鮮牛尾,去皮,燉五六個鍾。別家的早已放棄,用冰凍的了,徐錫安還是每天去菜市場的肉台中尋找。

    其他的湯,也都是即叫即做,不是常客,會抱怨爲什麽要等那麽久。

    夥記們也都七老八十了,他們不願離開,覺得有歸屬感。下午有休息時間,可以回到老闆供應的宿舍沖個涼,換件衣服才上班。

    “其實,我們的毛利,沒有茶餐廳那麽高。”徐錫安苦笑:“好在四間店,都是祖先留下來的産業。每天都有經紀打電話來問我肯不肯出售,他們說:你賣瑞士雞翼,賣到你死了,也賺不到那個錢。”

    今年已經四十多歲了,徐錫安還忙得沒有時間結婚,我擔心他沒有下一代傳人,趕緊要替他作媒。

    真喜歡這個人,也愛他講的一句話:“但求保持,不求創新。”

    好一個但求保持!

    美味食店

    地址:旺角水渠道30號

    電話:21427468

    旺角有一條街,專賣金魚,叫水渠道。轉了進去,即刻聞到一陣強烈的味道,厭者掩鼻而走,愛者狂喜,原來找到了市面上已經罕見的臭豆腐了。

    當今的大排檔和走鬼小販被政府除清,大多已租了店鋪經營,這家賣臭豆腐的也不例外,在三十號門牌租了兩個檔鋪,由毛先生和太太打理,叫“美味食店”。

    毛太太賣的臭豆腐味道極濃,曾遭食環署和周圍的店鋪抗議,但在她刻苦堅持之下,逐漸被接受了,當今堂堂皇皇打正招牌開店。

    臭豆腐五塊錢一塊,即叫即炸。如果要炸得略焦,店員可照客人的吩咐做出來。

    門口擺著三個漱口缸,裝著不同的醬料,有紅甜醬、豆瓣醬和酸辣醬,客人按照自己的口味塗在臭豆腐上面吃。

    光顧當天,有幾個日本遊客行過,本來想走開的,我大力推薦,說是快將失傳的美食,一定要試試。結果有一個買了一塊,其他人也跟著吃得大樂。

    除了臭豆腐,還賣魚肉湯和碗仔翅,前者用鯪魚漿搓成橄欖形長條,後者當然不是什麽真正的魚翅,但是這些街邊小食,比什麽鮑參肚翅更佳,又特別炮製了辣炸菜,免費贈送,有了它調味,一碗碗仔翅一下子吃光。

    隔壁毛先生開的果汁店裏,也賣崩大碗。崩大碗極爲清涼,許多人怕削胃不敢喝。它的味道又臭青,更是一般食客不能接受的,但是吃完煎炸的東西,來一杯崩大碗調解,是最好的配搭。既然賣獨特的臭豆腐,再賣崩大碗,喜歡就來,也不必管那麽多了。

    毛先生店裏的牛雜也做得好,但是最出色的是炸大腸。切片後油炸,就沒那麽酥脆了,大腸要整條炸才好吃。店員用一枝竹簽,切一片插一片,串起來後淋上醬汁。我看到門口人龍很長,都是試過上癮的熟客,值得支援這種特色小食店。

    ’炸大腸引來人龍,足證好味道。

    ’牛雜做得也很可口

《蔡瀾常去食肆160間》  第二部分 油麻地  旺角(4)

    ’碗仔翅當然不是翅,是平民食物,另有風味。

    ’對臭豆腐只有喜與惡,沒有中間路線。你若愛此物,這家的不能不試。

    阿詩瑪

    地址:旺角雅蘭中心6樓

    電話:31882555

    香港的雲南菜並不多,賣過橋米線的倒是不少。想吃正宗一點,到了雲南,也不是間間行,有些摻了港式魚翅海鮮,試過一肚子氣。

    當今的過橋米線,你去吃吧,我才不敢!油改爲植物的不在話下,湯上浮著那一層油不見了,拿到桌子上來已不燙熱,過了橋下的肉怎能灼得熟呢?一碗細菌湯,恐怖之極。

    今天去了旺角雅蘭中心六樓的“阿詩瑪”。先來一碟酥炸竹蟲,很香脆,吃不飽肚,是下酒佳物,但嫌蟲瘦。接著的椒鹽蜂蛹就很肥大,油爆後盛進生菜葉中,像生菜包的吃法。

    山珍燉氣鍋雞裏的野菌種類多,有松蓉、雞樅和羊肚菌等,一人一小鍋的,分量恰好。

    點醬的青瓜醬,顔色像蠔油,其實是店裏自己混出來的,咸甜適中,主要是青瓜好吃,爲無機種植,從昆明空運而來。

    其實這家人的菜,勝在材料皆産自雲南,所以叫菜儘量要求做法簡單的好了,炆或紅燒反而浪費。像店裏有種叫安寧蔥的,比新界蔥粗,較京蔥細,彎彎曲曲,樣子並不好看,但是很甜,很有蔥味。乾脆吃刺身,要一碟雞樅油雜錦醬,指定是“山裏香”牌子的,才正宗。用安寧蔥點雜錦醬生吃,一流。

    安寧蔥爆香了也美味,可叫蔥炒煙肉,雲南的煙肉絕不遜外國人的培根。

    苦刺花的樹幹上長滿芒刺,雲南人種來當欄杆。纖長幼細的白花,摘取時刮傷手,痛苦加味苦,真是很苦,但做起菜來挺好吃的。

    過橋米線可免則免,要個小鍋米線吧,材料一樣,但是一鍋熱滾好了上桌,不過橋,好吃又安心。

    忘掉一提的還有他們的柿餅瓜,像個小南瓜,蘋果般大,色綠,煮了再油爆,很甜,值得一試。還有皺皮椒,比燈籠椒爽甜。

    功能表上有很多平凡一點的,別去叫它。許多特別的材料像芭蕉芋花蒸臭豆腐、火夾乳餅等都沒得供應,店裏的人說進過貨,沒人吃。如果你想試更地道的雲南菜,早個三天打電話給他們,店裏答應替你空運過來。

    多肥大的椒鹽蜂蛹,美味可口,嘗一嘗吧。

    ’雲南以野菌種類繁多而馳名,這個野菌火鍋絕對鮮美,卻不像肉類般膩人。

    ’安寧蔥炒煙肉,無論蔥和煙肉都是好東西。

    ’山珍燉氣鍋雞以菌多取勝。

    順德公漁村

    地址:九龍佐敦偉晴街26號

    電話:23320603

    上次去順德的“松皮雞”飯店,遇到老闆,說在香港也投資了一家,給我一張名片,一直想去,拖到現在,已好幾個月。

    今天打風,下大雨,想起答應的事,即前往。

    “順德公漁村”躲在九龍佐敦道偉晴街十六號,不好找,但去過一次就認得路。

    水箱中擺著珠江三角洲具代表性的(魚甘)魚、黃骨魚,還有大頭魚,天天由順德運到。

    大頭魚遊在水中,頭大身小,你沒看過不相信,可到這家餐廳開開眼界。

    即刻點了大頭魚和(魚甘)魚,前者蒸,後者焗。肉肥味鮮,吃起來不遜海魚,且價錢六七塊一兩,便宜得多。

    看別的桌子,有些客人叫了一個火鍋,魚生劏後慢慢灼,一吃好幾斤。我則認爲打邊爐沒什麽烹調技巧可言,雖好吃,但還是蒸焗等才可見大師傅的功力。

    順德的“松皮雞”以吃雞聞名,是汙糟雞做法,斬件後加紅棗、木耳、臘腸等配料蒸出,猛火,不消三四分鐘即成,這裏做的味道如何?沒在順德吃的那麽好,但在香港,已是難得的了。

《蔡瀾常去食肆160間》  第二部分 油麻地  旺角(5)

    燉了好幾小時的例湯有淮杞藥材老雞燉水魚湯,甚甜,不加味精。另一種例湯叫海雀大麻燉大魚頭湯,不知道是不是年輕人抽的那種,喝了一口,無大麻味。

    排骨蒸陳村腸是值得推薦的,陳村的腸粉不是一卷卷的,而是皺在一起,像三宅一生的時裝,很滑,很幼細。淋在腸粉上的醬油,可請侍者來蒸魚用的,較可口。

    見功能表上有豆豉鰭魚油麥菜這一道。哇,發達了,游水鯪魚蒸豆豉炮製,很難得,即來一客。上桌一看,用的是罐頭魚,但豉汁進入油麥菜中,很惹味,還是吃得過的。

    有均安魚餅,也吃了。但什麽均安不均安,和香港魚餅一樣,你去不必試。

    甜品有順德著名的雙皮奶和黃金糕,真不錯。這家店早上六點就有點心吃,下次可以和麵癡盧兄一早來大擦一番。

    圖片說明

    松皮雞採用的是汙糟雞的制法,雖不及順德本店地道,在此地卻無出其右。

    ’豆豉鯪魚油麥菜雖然用的是罐頭魚,但做得入味適口。

    ’排骨蒸陳村腸很有特色,陳村的腸*滑可口,未吃過應去嘗嘗。

    ’雙皮奶和黃金糕是順德著名的甜品,不可錯過。

    富記

    地址:旺角花園街104號地鋪

    電話:23851230

    “富記”在上海街開了幾十年,現在搬到花園街一○四號地鋪,舊先施公司對面。

    住香港那邊時,一早總喜歡到“生記”去吃粥,現在搬回九龍,有時嫌過海太煩,找好的粥店,只剩下旺角街市熟食檔的“妹記”和這家老字型大小“富記”了。

    魚片、魚腩、魚雲的配搭,加上牛肉、及第等等,和其他粥店一樣,應有盡有。但“富記”只有一樣不賣,那就是豬肉丸,也不知道爲了什麽?沒去問他們。

    一大早,一定吃到魚皮,遲了就賣光。鯇魚皮已沒人敢吃了,怕有寄生蟲,我倒是吃是得津津有味。“富記”淥的魚皮,比旁的地方爽脆,不相信你試試看,就知道我說的沒錯。

    魚生片也一樣,我照吃。“富記”賣的一碟滿滿的,有他處的兩倍,要一客,把半碟放入熱滾的粥中,灼個半生熟。粥裏另要了魚腩,那麽生的,半生熟的,熟的,都能吃到,非常之過癮。

    別地方的及第,是豬腰、豬膶及粉腸,最多拼個豬肚,但“富記”的及第粥之中,加多一樣豬心。

    說到豬心,小食的豬心(木定)花生和雞腳,也是“富記”的名菜之一,但豬心(木定)的分量往往不多,花生適中,雞腳就大把。

    雞腳很小,是店裏的雞切來廢物利用的,可見他們的雞粥之中的材料,用的都是小雞,肉一定軟熟。

    “爲什麽不把雞腳的尖端那些爪切掉?”有位太太抱怨。

    夥記笑了:“那麽小的雞腳,再切,剩不了什麽。”

    一直想向各位介紹這家老店,怕忘記菜名和價錢,向店裏要一份外賣單參考。

    “我們不做外賣,但可自己來拿。”夥記自傲地說:“我們這裏,連店名的卡片也不印。”

    只好留下聯絡號碼,請店主傳真過來。但等了很久,不見消息,像做宣傳是多餘的。這些店,愈不想人家來干擾,愈要去干擾,的確好吃嘛。

    魚片粥的魚片有生的、半生熟的、熟的,任君選擇。

    別忘了叫一碟豬心(木定)炆花生雞腳,端的好吃。

    及第粥比別的粥店多了一樣豬心。

    普光齋

    地址:九龍佐敦道13號華豐大廈地下

    電話:23842833

    臺灣來了幾位客人,都是佛教大師,只有請大家吃齋了。葷食的話我知道的餐廳甚多,一講起素菜我就抓頭,要帶他們去哪里呢?

《蔡瀾常去食肆160間》  第二部分 油麻地  旺角(6)

    想起王愛明在佐敦道我那家“粗菜館”的對面,開了一間“普光齋”,即刻前往。王愛明不在,前來歡迎的是久違了的苗嘉麗,此姝混血,有個洋名叫MargaratMiller,樣子數十年如一日,不覺老。

    經理黃富強爲我寫了一張功能表,味美素豬件、杞子鮮竹浸辣椒葉、原只南瓜海鮮湯、哈密瓜炒百合、蠔皇白靈菇、如意白玉卷、金沙鴨拼、鴛鴦壽團、西米焗布甸。

    事前功能表傳真過來時我一看,皺了眉頭,覺得這些又豬又鴨的名字有點褻瀆神明的意念,但是廣東齋嘛,變不出其他花樣,要改也無從改,只有打電話去:“菜照上,但是菜名別說出來行不行?客人聽了怕怕。”

    “知道了。”對方說。

    一坐下來,供應面皮、青瓜點甜醬,炸得一件件的食物上桌,女侍者大叫:“請各位嘗嘗我們的素乳豬。”

    我有點尷尬,但是大師級的佛教徒到底修養不同,說一句“心中無肉”,然後大家舉筷,讓我舒了一口氣。

    味道不錯,接下來的杞子鮮竹浸辣椒葉外表就不那麽恐怖了,清甜得很,師父們吃得津津有味,大概在臺灣少嘗。

    原只南瓜海鮮湯用的是日本瓜,顔色橙黃美觀,但不是很甜。要是改爲中國南瓜就好吃得多,但外表不佳。

    蠔皇白靈菇巨大,有如鮑魚,用刀叉切來吃。淋在上面的所謂蠔皇,也只是用菌類熬出來的濃漿,名字葷一點罷了。

    鴛鴦壽團是把面編成一個巨巢炸了,盛著蔬菜炒烏冬,下面還有多卷紫菜飯團。

    這一餐,吃得衆人都叫好。

    我偷偷在想:“如果大師們認爲心中無肉就不要緊的話,下次爲什麽不可以請他們去‘天香樓’呢?”

    南瓜海鮮湯用的是原只日本瓜,中看但不夠甜。

    如意白玉卷做得精致,也很好吃。

    別出心裁的鴛鴦團,有面、飯、烏冬,還有紫菜和蔬菜,頗受食客歡迎。

    鳳城酒家

    地址:旺角彌敦道749號1-2樓

    電話:23807502

    很多人問我:“在六十年代吃過的菜,現在去哪里找?”

    答案很簡單,旺角的“鳳城酒家”,就是其中之一。

    今天吃了炒奶拼野雞卷。炒奶大家都知道,野雞卷則是炸得香脆的豬油渣,什麽懷舊風味都回來了。當年,大家都不怕膽固醇。

    乳豬整只上的話,頭尾都浪費了。來到這裏可叫他們的乳豬拼生腸,豬皮烤得很脆,而生腸一點也不硬,嗦嗦聲咬著進口。

    生菜鵪鶉松很久沒嘗過,當今的生菜包都變了種,沒有舊時那種實實在在,穩穩陣陣的風味。能在“鳳城”吃到,感謝上蒼。

    他們的炸粉果,十二個才賣四十八塊,的確夠水準,是招牌菜之一。

    燉雞包翅用的是小排翅,分量足夠。雖說是清湯,但一喝下去覺得味甚濃,材料足,煲夠鍾,就此而已,簡簡單單。

    決定來這裏宴客,請老闆寫些舊菜,第一道就是金錢雞,但客人怕肥少叫,所以已不登在菜牌上了。

    “鳳城”做的是順德菜,怎麽可以少掉煎釀鯪魚呢?記得從前旺角先施旁邊有家大排檔做得很不錯,現在餐廳怕麻煩,已少見。老闆答應爲我下功夫。

    剛試過的有土魷蒸肉餅,太好吃了,規規矩矩,一點花巧也沒有;老闆問我要不要加馬蹄,我認爲單單是魷魚和豬肉已夠好,不加也不要緊。純正的順德菜本來還可以放點新鮮的竹筍,但要不是當天采的筍當天做的話,不如不用。

    本來他們的炒桂花翅很精彩,但已有了湯翅,不再重復,將它改爲瑤柱桂花魚肚,價錢便宜,味道不遜。

《蔡瀾常去食肆160間》  第二部分 油麻地  旺角(7)

    總要來個蔬菜,我說炒芥蘭最實在,老闆主張來道百花釀竹笙,我不反對。

    加上起來有十個主菜,不算粉面。我要求每人來一個懷舊大雞包,吃不完拿回來。

    這些菜你自己去也吃得到,不過要早幾天預訂。

    圖片說明

    乳豬拼生腸皮脆肉香,生腸更可口。

    燉雞包翅用料足,夠火候,湯濃味鮮。

    生菜鵪鶉松是久違了的佳肴,只有在這裏才能吃到。

    土魷蒸肉餅就用豬肉加土魷,是老老實實的一道菜,也令人吃得開心。

    要懷舊,無論如何要來一味炒奶拼野雞卷,這麽好吃的東西現在往哪里找?

    面棧

    地址:旺角西洋菜南街216號/荃灣路德圍12號

    電話:23919922/24120513

    找尋美食的旅程帶我到荃灣去,我是一個方向白癡,不知道它在港島或九龍,同事也打了幾個圈,才到達這家叫“面棧”的小店。

    一坐下,第一句話總是:“請你給我最多客人叫的東西。”

    上桌的是一碗擔擔麵。擔擔麵每一家人做的都不同,有的是幹撈,有的煮湯,但打正山東面招牌的“面棧”,怎麽賣起四川菜式?

    什麽地方人做的都好,最重要的是好吃。它是屬於兩者之中的,有點湯,但不多,喝了一口,覺濃厚。麵條本身,不像一般四川的那麽無味,又韌又爽口,一流。

    “師傅是山東人嗎?”老闆不在,有一位吳小姐在掌櫃。

    “不是。”她說:“六○年大饑荒時下放到山東,大家都窮,連一碗面也難得做,炮製起來很肯下功夫,他吃過,覺得好,就下決心學習,用高筋和低筋麵粉,照六比四的比例打出來。”

    任何做得出色的食物,都有道理。擔擔麵不錯,幹撈的肥佬炸醬麵又如何?一吃,不像廣東人的甜,也沒有山東人的鹹,是店裏自己的一套,麵條比擔擔麵用的粗一點,吃出分別來。爲什麽叫“肥佬”不得而知,但是好吃就是,管那麽多幹什麽?

    見餐牌上有秘制羊肉面,再好吃也吃不下面了,只叫小食的羊肉單品來試,分量不小,把草羊紅燒出來,能吃出羊味,很難得,肉質又柔軟,對於我這個羊癡,是意外的驚喜。

    見鄰桌有人叫餃子,餐牌上寫著餡有韭菜、蘿蔔和芹菜,各叫了一碟。吳小姐說吃不完的,給你每一種來一粒試試吧。

    正合我意,餃子其實是鍋貼,個子不大,皮厚餡少,也許是饑荒當年的做法,三種餡之中,韭菜太普通,蘿蔔乏味,還是芹菜最精彩。

    麵條有粗有細,鋪在面上的料,上海人叫爲“澆頭”的選擇不少,有東坡肉、甜酸鴨和豬扒等等,每樣給我一小塊試試,發現綠茶白肉是用做茶葉蛋的方法,用鐵觀音去煮豬頸肉,最有特色。

    吳小姐要請客,我堅持不肯,後來只收了一種面和一碟羊肉的錢,在此道謝。原來他們在旺角也開了分店,早知道就不必老遠跑來了。

    擔擔麵做法取各家之長,湯濃面爽,味道一流。

    ’肥佬炸醬麵是該店獨家出品,甚爲好吃。

    ’用鐵觀音煮豬頸肉做成的綠茶白肉,極有特色。

    ’紅燒羊肉,堪稱羊癡恩物。

    ’餃子以芹菜餡的最正宗。

    大記攦粉

    地址:旺角缽蘭街384號

    電話:27871397

    什麽是攦粉?就是瀨粉原來的名稱。

    一向不喜歡瀨粉這個名稱,叫起來像賴尿的賴,有點不雅。攦字,在廣東話裏有擠出來的意思,也就是這種小吃的真正做法。

    到了店裏就能看到,大廚從鐵桶鍋裏掏出很濃厚的米漿,倒進一個筒裏,然後將一個大木塞往筒中一擠,筒底有多個洞,就流出米漿的長條來,流進一鍋煮沸的湯中,一下子就熟,攦粉就是這麽做出來,廣東省中山縣的老鄉,都是用這個方法製造的。

《蔡瀾常去食肆160間》  第二部分 油麻地  旺角(8)

    “有沒有加其他,像鷹粟粉之類的東西?”我在現場看過後那麽問。

    “十成十的白米磨出來,什麽都不加。”師傅回答:“不過這麽一來,米漿容易發酸,尤其是天熱的時候,這個難題我們還沒有克服。”

    即刻淥一碗攦粉試試,功能表上寫的什麽醬醋骨、牛腩、肉丸等等的攦粉,是料和粉分開上桌的,用一小碟子盛著,有點像上海菜的吃法。

    先喝一口湯,夠濃,有口感。師傅說:“用豬骨熬出來,除了鹽,也是什麽都不加。”

    再吃攦粉,不像一般的那麽彈牙,但米味十足。我是很不喜歡普通的,像每次叫燒鵝瀨粉,都感覺到粉中下了太過爽脆的東西,是不是蒟蒻?所以不太愛吃,如果是這種真正的攦粉,則多幾碗也不拘。

    配料的醬醋骨很軟熟,牛腩炆得也好。這已不是重要了,單單蘸點肉汁,已很滿足。

    女主人來自中山,還叫我試試他們的蘿蔔糕和芋頭糕,後者沒什麽特別,但是蘿蔔糕的味道可驚爲天人,是我到目前爲止吃得最好的,下次一想起,別的地方再也不光顧了,一定要到這家人去買回來煎煎。

    中山茶果是出名的,這裏也賣,有花生餡和豆沙的,當成甜品,也可口。所謂茶果,與茶無關,包的皮,用的是糯米。

    又吃了店裏做的桂花糕和眉豆糕,我對嗜喱和大菜糕有偏愛,這種半透明的糕點,實在美味。

    ’醬醋骨攦粉及牛腩攦粉都米味十足,肉也軟稔香滑,夾一箸攦粉,蘸一點肉汁,真個是滋味無窮。

    ’師傅熟練地用工具把米漿擠進沸騰的鍋裏,頃刻便煮成攦粉。

    ’蘿蔔糕的味道好到令人驚歎。

    ’桂花、眉豆糕當甜品,十分可口。

    夏銘記

    地址:油麻地新填地街151A地鋪

    電話:27134323

    從前在九龍勝利道上,有家人做魚餅和麵包,做得很出色,叫“夏銘記”。

    在貴租的重壓之下,“夏銘記”由勝利道失守了,老饕找不到,大失所望。請別擔心,它還營業,搬到油麻地新填地街的駿發花園,如果的士司機說不知道,告訴他在油麻地警署對面,一定不會錯過。

    室內穿上新衣,地方還是很小,但感覺上好像比舊鋪大了一點。

    幾位夥計還是跟著來的,今天去,遇不到老闆和老闆娘,有點失望,但侍應還認得出我,親切招呼。

    我說過很多次,香港面店,分廣東人的和潮州人的,很容易分辨得出,桌上放“餘君益辣椒醬”的是前者,後者放辣椒油。

    潮州人做的麵條,一般上都比較堅硬,“夏銘記”也是潮州式,但是面的軟硬適中,淥的時間抓得緊,還聞到面香。

    叫一碗魚蛋面,十六塊錢,面上有魚丸和魚餅。先喝一口湯,就會發覺下了芫荽、蔥和天津冬菜,也只有潮州人面檔的湯,會下這些東西。

    這裏的魚餃也做得出色,但吃太多就覺單調,可叫一碗四寶,裏面有魚蛋、魚餅、魚餃和墨魚丸。當然,加上大量的紫菜,更是潮州特色。

    老闆夏先生每天親自做魚丸魚餅,買的是大條的門鱔,屬深海鰻魚類,挖出魚漿,剩下來的皮就拿去炸,因爲新鮮,非常爽脆,就那麽吃也行。有些人喜歡叫一碗面,把炸魚皮浸在湯中,等其軟熟,又是一番味道。

    如果想吃牛腩、牛肚、牛筋等,這裏也做得不錯,水餃和雲吞,也皆有水準。

    但是說到最好的,還是“夏銘記”的魚餅了,通常在下午四點鍾左右炸好,到店裏吃最熱辣,買回家去,還是暖的,切一小塊下酒,不羨仙也。我人在香港,想到吃魚蛋時就買香港仔的“山窿謝記”,想到魚餅,也只有“夏銘記”,不作他選。

《蔡瀾常去食肆160間》  第二部分 油麻地  旺角(9)

    魚餅和炸魚皮,前者數“夏銘記”最當行出色,一定要吃。

    ’魚蛋面的湯下芫荽和冬菜,是潮州面的特色。

    ’四寶即魚蛋、魚餅、魚餃和墨魚丸,再加大量紫菜,是典型的潮州風味。

    ’牛腩、牛肚和牛筋做得也很到家。

    彌敦粥面

    地址:油麻地西貢街11號

    電話:23847355

    忽然想起西貢街的“彌敦粥面”,好幾年沒去了,像是去探望老朋友。

    從第一次來香港光顧,至今四十多年。

    “還是用車輪鮑嗎?”我問老闆林謂昌,他就是每天勤勞地守著門口粥檔的那個人,堅持用最好的食材。

    他點頭:“從十八塊一罐賣到最高的五百塊,現在回落,也要四百二三。”

    別小看這碗當今九十五塊的鮑魚粥,它聞名東南亞,來到香港就要去“彌敦”吃一碗,才算不虛此行。

    店很小,坐不下那麽多人,旅遊巴士一車車的客人,只能供應外賣,用塑膠碗裝著,一人一碗在車上吃。

    這裏的金牌粥也要賣同個價錢,內裏有鮑魚、珍珠蚌、肉丸、各種豬內臟,最後打一個生雞蛋下去。

    “成本貴,利潤很低。”林謂昌說。他是老實人,又和他認識數十年,相信他的話。

    豐儉由人,我反而愛吃艇仔粥,二十二塊。要豪華一點,再叫多一碟生鯇魚片放進去灼個半生熟,鯇魚皮坐下來就要點,不然一下子賣完。

    只有“彌敦”的撈面,還是很正宗的維持小小碟。撈面碟頭一大,就知道東西好不到哪里去。牛腩撈面每碟二十五塊,很精彩,要不然叫椰汁咖喱牛腩,也不錯。

    薑蔥白灼豬肝是我一定叫的,這裏的洗得最清潔,不會有異味。

    生薑皮蛋也沒讓人失望過,每只賣五元,算是很公道。

    從前富都酒店的客人都來這裏,當今尚存的彌敦酒店住客常來,周圍新開幾間小型旅館住的人吃過一次即上癮,培養了不少新熟客。

    車輪鮑不會買到贋品已很幸運。林謂昌說:“貼紙的都是假的。”

    “真的車輪鮑也有等級,怎麽分辨?”我知道他是專家,不問白不問。

    他說:“罐頭底印有PNZ三個凸字的,一定錯不了。”

    ’鮑魚粥遐邇馳名,東南亞有些遊客認爲吃過這碗粥才算來過香港。

    ’金牌粥每碗也差不多要一百元,但用的是上好的材料,絕不欺客。

    ’這裏的撈面不是以碟頭大取勝,而是少而精。圖爲魚片撈面。

    ’薑蔥白灼豬膶豬肚,膶和肚都處理得好,無異味。

    ’皮蛋海蜇的味道也很可口。

    印度會

    地址:佐敦加士居道24號

    電話:23889991

    如果你沒接觸過印度烹調,我推薦真正由印度人做的餐廳開始,別試什麽南洋式的或尼泊爾菜。第一次吃,就要吃最地道,價錢也最實在的,可以去佐敦加士居道上的“印度會”。

    基本上,這是一座私人會所,應該是只有印度人才能參加,但印度人大方,來者不拒,非會員要付加一的稅罷了。

    不知道要叫什麽的話選套餐,可嘗到挂爐燒烤和咖喱,以及各種印度餅。

    看你吃不吃得慣?這裏做的菜味道很真,味道真的,不會難吃到哪里去,印度菜也沒有中間路線,喜歡不喜歡,只能選其一。

    一定要仔細去分的話,那麽在香港能吃到的印度煮法可分爲三種,中國客人不懂,只管叫成咖喱,但是印度人會分成Korma,譯成腰果:PalakGosht譯成菠菜;Vindaloo譯成特辣。

    永遠是沒有豬的,只限于雞、牛和羊,餐廳不會把菜肴從開始做到尾,都是半現成;肉已經炆至熟爛,不加味道,只是白煮,然後,把肉加上述的三種做法,再煮一番,就能上桌。

《蔡瀾常去食肆160間》  第二部分 油麻地  旺角(10)

    介紹你先試Korma,加雞、牛、羊皆可,隨君喜歡。Korma顧名思義,是一種用大量的腰果,加各種印度香料磨出製成的漿,顔色較白,非常地香,也不很辣,是欣賞印度菜的第一步。

    接著可吃PalakGosht,同樣是各種香料,但用菠菜代替了腰果。

    Vindaloo有種說法是英國人去了印度後才發明的,他們覺得印度菜沒想像中辣,就加了辣椒粉,洋人做菜喜加餐酒,Vindaloo前面的Vin字,是從Wine取出,所以味道香香辣辣,也帶酒的酸味。

    把肉從這三種做法拿掉,就是齋菜了,印度人吃齋,是因爲有很多人吃不起肉。窮人很多,做法便千變萬化,比肉的料理更高明了。

    飲品有酸奶,叫Lassi,你一坐下來就向侍者說Lassi,他就以爲你是一個印度菜的老饕了。

    圖片說明:

    Korma加上雞、牛或羊肉搭配,既香且辣,爲欣賞印度菜入門之選。

    PalakGosht亦是以各種香料爲主,配以肉類的菜式,風味獨特,煞是醒胃。

    “印度會”是一家地道的印度菜館。

    吃印度菜,當然要叫一杯酸奶Lassi。

    Vindaloo香香辣辣,還帶有酒的酸味。

    得如

    地址:旺角上海街378號

    電話:23883884

    古式茶樓,吉祥、升平、明珠、萬賓、百事吉、豪華、雲天、雲來,一間間倒閉。港島那邊剩下兩家。九龍這裏,只有“得如”獨一無二,快點去吧。

    地點在上海街三七二號,樓下鋪面很大,空著寫餐單和外賣,如果産業不是老闆從前買下來的,早就裝修出租,每月至少有十萬進賬。

    茶樓設在二、三樓,樓梯處貼著鳥類禁止攜入的牌子,一看就知道要找從前的挂鳥籠氣氛,是不可能的了。

    “市政局不准。”夥計說。

    老傳統的消失,原凶是市政局。雖然創立新雀仔街有功績,但沒有一個讓雀友塵麕集飲茶的地方,還是很可悲的事。

    爬上二樓,坐下,叫了幾籠點心,味道實在很好。但是你得忍得住鄰桌的嘈雜,各種行業的人都有。怕這個,嫌那個的客人,千萬別去,他們不夠資格。

    最精彩的是燒臘檔。早上五點就開始營業,只有普通點心;燒臘七點鍾才有得賣,剛剛從烤爐出籠的燒鵝,香噴噴地斬件鋪在飯上。金錢雞保持數十年的水準,中間夾的那片肥肉,是整件東西的精華,把它拿開不吃的話,對大師傅不敬。

    肥叉更有無上的美味。一整塊,不見肉,只是油、油、油。所以不叫叉燒,叫肥叉。

    懂得欣賞的人可以一早去吃,坐下來,歎茶歎報紙,歎和鄰桌的人聊天,一坐就坐幾個鍾,當然少不了陪伴他們的玉冰燒。

    “怎麽不用茶盅?”我抗議。

    “早就沒有這首歌仔唱了。”侍者說,“現在的客人嫌燙手,才不會用呢,你要喝茶盅茶,到陸羽和蓮香去!”

    沒有鳥籠的茶樓,沒有茶盅的普洱,令氣氛遜色。好在地方不像“神燈”那樣翻新,還有一點點的懷舊味道。

    “到底開了多少年?”我問。

    “記不得了。”夥計說:“八十年總有吧。”

    “有沒有裝修過?”

    “有。”夥計笑了:“二十年前。”

    圖片說明:

    燒臘檔早上七時開始營業,新鮮出爐的燒味肉香四溢,令人垂涎三尺。

    神燈

    地址:旺角上海街419號

    電話:23842840

    在九龍上海街四一九號,近登士街口,發現了一間應受保護的瀕臨絕種餐廳,叫“神燈海鮮菜館”。

    門口狹小,一進去很舒暢,樓頂有兩層那麽高,挂著螺旋風扇。牆壁上的玻璃鏡中寫著白色的字,龍飛鳳舞的:“薑沖焗魚雲,四十塊;花膠堯柱更,六十五;鹵水雞亦,三十五。”他們各有一套自創的字,讀音正確就是。價錢則比大排檔更便宜。

《蔡瀾常去食肆160間》  第二部分 油麻地  旺角(11)

    一看,哈哈,有雲勝田雞扣,即是雲耳、勝瓜炒田雞的胃,即刻叫之。田雞扣每個只有一個銅板似的小片,一隻田雞一個,炒得剛好熟,脆脆的,十分好吃,絕品也。那碟田雞扣,足足有三十個之多。

    菜上桌前,自動來一碟生薑皮蛋,沒有“鏞記”的精美,但也比其他地方高級。

    又見櫥窗中有一個大玻璃缸,浸著白雲豬手。遠看似乳豬手,上桌時才知道是大塊的斬件。吃進口,酸度恰好,有甘味,皮富彈性,一點也不硬。標明是海鮮店,賣各種魚蝦蟹,竟然可以找到澳門特有的烏魚,要了十二兩共四尾,油爆之,肉幼細鮮美。又有奄仔蟹,今後可以不去那麽遠了。

    燉盅的湯有螺頭雞腳、西洋菜陳腎等,一燉三小時,但一早賣光,要了個芫荽皮蛋魚片湯,味淡,但清甜。

    叫一碟最基本的苦瓜炒牛肉,即見大廚的功力,普通的牛肉給炒得軟熟,瓜也入味。

    有白飯,老派白衣侍者叫爲“靚仔”,白粥叫“米皇”,後者煲得如膠似漆,一入口馬上知道與別不同。

    平均每道菜四十元,叫個十道,也不過是四百,想起初到香港時,收入不多,晚上和岳華、羅烈、午馬一起去吃個飽的,就是這種地方,它由傍晚五點半營業,開至深夜兩點。

    今晚大樂,能在上海街找到這家已經開了三十多四十年的餐館。就像店名一樣,掘出一盞神燈,擦它一擦,時光倒流,活在六十年代,吃在六十年代,太妙了。

    樂園牛丸王

    地址;旺角花園街11號

    電話:23840496

    “樂園牛丸王”賣的東西以牛肉丸爲主,加上咖啡茶,特點在於早上七點鍾就開業,一直做到淩晨一時。在香港吃傳統早餐,典型的是飲茶、油炸檜和粥,變化並不多。現在我們有另外一個選擇,就是一大早可以叫面類、河粉、米粉和伊面。這家店除了牛肉丸,還有牛筋丸、豬肉丸、墨斗丸、魚丸、魚片、魚餃、魚面、魚劄、紫菜卷、髮菜卷和潮州紮肉等等。

    他們的早餐套餐花樣也多,分中式或鬼佬式。後者的所謂“歐陸早餐”包括了牛油方包、肉腸煎蛋或炒蛋,再由以下六類選一種:炸雞翼、餐肉火腿、煙肉火腿、炸魚柳、煎豬扒和煎牛扒,加咖啡或菜,每套才十七大洋。

    封馮先生爲“牛肉丸大王”,一點也不誇張。此君選料奄尖得要命,牛肉略爲肥一點,他就要發脾氣,弄得要自己去買牛來交給屠房劏才合他的心水。

    賣的價錢並不是比別人貴很多,平均十七塊一碗。馮先生的格言是:貴不要緊,主要一定要好吃;好吃,自然有客人肯花錢。

    但絕對不能偷工減料。

    我很贊同,認爲這是真理,憑這一點良心去做生意,是錯不了的。

    “樂園”從早到晚都客滿,還有許多客人是去買外賣的。

    牛肉丸等,一斤賣五十塊。墨斗丸來料貴,要賣到一百。一斤丸子,可以吃好多次,吃不完。放在冰格上凍,味道差不了許多,但是能在店中吃當然最好。

    買外賣時,記得連湯也打包回家,他們備有塑膠碗,打包很方便。這湯料是長時間由牛骨熬出來的,裏面還有魚骨,但是已經熬得溶化在湯中。另外如炸蒜蓉、冬菜和蔥花也要一起打包,有了這些配料,湯的味道錦上添花。

    魚蛋可能有更好的地方可以吃到,至於牛肉丸,我想不起有其他家比“樂園”好的了。

    馬拉盞

    地址:旺角洗衣街143號

    電話:25556444

    一聽到有星馬菜館“馬拉盞”開張,即刻撲去。第一回太早,店還沒開,這次下午三點多去,客人不擠,可以舒舒服服吃一餐。

《蔡瀾常去食肆160間》  第二部分 尖沙咀(1)

    地方不大,乾乾淨淨,我最喜歡這種朴樸實實的裝修,把金錢和精神花在食物上比什麽都好。

    見有海鮮叻沙,先來一碗,上桌時一看,鋪在米粉上面的有蝦、魚片、雞蛋和豆蔔,這不重要,竟然也有螄蚶,這是整碗叻沙的靈魂,少了它,叻沙就死掉。

    香港的有些星馬餐廳的叻沙,亦有螄蚶,但幹乾癟癟,一看就知道是罐頭或冰凍貨,這家人的螄蚶竟然肥肥胖胖,是活螄蚶剝的。

    “從哪里進貨?”我問店主。回答道:“通常是從泰國雜貨店買來的,這幾天缺貨,在潮州雜貨店買,價錢貴出很多,但能找到已算好。叻沙的味道怎麽樣?請給意見!”

    既然那麽問,我就不客氣了:“叻沙葉磨成粉,味道就不夠,還是切成細絲,下多一點好,但是有一點最重要的,就是椰漿不能煮,一煮椰油都跑了出來。”

    店主唯唯稱是,其實我也是從新加坡的名叻沙店學來的,我已經將做叻沙的整個過程原原本本地拍攝下來,翻我做的舊電視節目就可以看到,沒有什麽秘訣。

    來一碗蝦面,一喝湯,味古怪,不對,不對。原來大廚好心,加了兩條肉骨茶中的排骨給我,當歸味把蝦殼味搶去了。

    特色炒蘿蔔糕很好吃,餐牌上寫著黑/白,黑就是用黑色特濃的甜醬油炒出來,白色則加普通的生抽。

    最後的那碟福建炒麵最精采,用的是黃色的油面,用黑醬油炒出來,一吃進口就知道不同,我問店主:“用豬油炒的?”

    他點點頭:“還加了豬油渣。”

    飲品可叫薏米水,我嫌店裏的沒把薏米煮爛,口感不夠黏,味不濃,可以改進。

    圖片說明

    福建炒麵用豬油及油渣去炒,妙極!

    炒蘿蔔糕分黑白兩色,味道各異,任君選擇。

    海鮮叻沙配上活剝螄蚶,實在難得。

    池記

    地址:旺角亞皆老街8號朗豪坊L4-10鋪

    電話:35144000

    在時代廣場對面的“池記”,並非什麽老字型大小,但店主力求上進,精練製作優質雲吞面,生意滔滔。

    當今又在旺角朗豪坊開了一家新的,裝修得相當時髦,吸引年輕一輩去吃。

    裝修歸裝修,食物卻愈來愈懷舊。當今只能在傳說中聽到的“細蓉”,反而在這家摩登的店鋪找得到。

    所謂細蓉,碗一定要小,面一箸,只能有七錢分量,雲吞兩粒,放在湯匙中墊底,麵團鋪在其上,浮於湯麵。

    我一直在追求細蓉,連“麥奀記”都不肯做了,“奀”字本來就是小的意思,當今的面就是大、大、大,怕客人批評吃不飽,將細蓉這種古老的方式放棄了。這也難怪,但是我主張可有大的和細蓉兩種選擇呀!“池記”就做得到這一點。

    普通的雲吞面賣二十一塊,細蓉賣十二,吃不飽,再來一碗,反而賺得更多。

    至於雲吞,也有兩種選擇。冷凍蝦的,和游水海蝦的。師傅每天到街市揀活蝦做雲吞餡。游水蝦肉質較軟,但肉味鮮甜。爲了保持每粒雲吞的形狀一樣,只准一位有經驗的師傅專包雲吞,成金魚狀,魚身長兩寸,魚尾一寸,每粒雲吞重五錢。游水蝦剝殼困難,每日限售二十份,賣完即止。

    這種追求好的精神固佳,但不知何時,香港的雲吞已蝦多肉少,我向店主提出這個毛病,他答應即刻改進。

    另外試了一碟蝦子撈面。唔,味道對了,問說:“是不是加了豬油?”

    其他店一提豬油,總是遮遮掩掩,但店主毫不諱言:“撈面沒有豬油怎行?”

    見有粥賣,本來想來碗及第,但鄰桌的那個木桶裝的蟹粥很誘人,就要來試試。的確是整只蟹去煲出來,而且選了有膏的,染得全煲金黃,每桶才賣四十八。

    香港的面店,還是“何洪記”、“正鬥”、“麥奀記”稱冠,當今“池記”,也可以擠上一席了。

    加豬油的蝦子撈面太好吃了。

    這種細蓉在香港算得上碩果僅存,人棄我取,給客人多一個選擇,值得讚揚。

    整只蟹煲出來的一桶粥,賣相誘人又可口。

    爲了保證質量,只由一位師傅包雲吞。

《蔡瀾常去食肆160間》  第二部分 尖沙咀(2)

    天香樓

    地址:尖沙咀柯士甸路18號C

    電話:23662414

    你吃了那麽多餐廳,香港哪一家好?”友人這麽問我,還是杭州菜“天香樓”。

    “韓老闆年紀已大,很少到店裏來,東西沒有從前那麽好吃。”這是有些人的意見。

    我可以向你保證,從數十年我第一步踏入“天香樓”到今天,還是那麽好吃,每一次吃完,總覺人生美好,滿足到極點。

    一坐下來,首先上桌的是那碟醬蘿蔔,我在杭州和大陸各地都試過,還是這裏醬得好。很多外地來的朋友,一吃就上癮,問他們要帶什麽手信,都指定醬蘿蔔。

    那一大鍋的雲吞鴨,用整只鴨子,一大塊金華火腿熬出來,裏面還有用魚和蛋白打出來的魚丸,加上豆芽,吃時才把灼好的雲吞放進去。同樣東西,做了幾十年,天天操練,有什麽理由說愈做愈差?

    西湖醋魚就沒一定了,有時魚不肥,也影響品質,但是幹了三十年的夥計小寧波會告訴你,今晚吃別的吧!

    永不失敗的名菜有:龍井蝦仁、鱔背、熏田雞腿等等。“天香樓”的菜式雖多,但熟客叫來叫去總是這幾樣,廚房裏的一群大師傅的火候抓得極准。韓老闆不在店裏時,由女兒韓姐盯住,水準沒下降。

    令人垂涎的是那東坡肉,用一個陶蠱蒸出來,已走油,一點也不肥膩,吃過他們的東坡肉,其他地方的就遜色了。

    說了那麽多還沒有說他們的大閘蟹,數十年來,大陸最肥最好的,都運到店裏。

    “天香樓貴得要命。”有人這麽說。

    蟹黃翅、熊掌等菜是什麽地方吃都貴,問題是貴得好不好吃?怕貴嗎?也有一個解決的方法,之前先打個電話去,說好幾個人吃,要吃多少錢,不就得了嗎?店現在由韓太太打點,找她,一定得到妥善地安排。

    “天香樓”從油麻地的吳松街開至尖沙咀柯士甸道,已有三十幾年了吧。韓桐椿老闆和他的一班夥計好像永遠沒有休息過,他們全是性格巨星,長期駐守這間只有七八張桌子的餐廳。

    別小看這家小館子,“天香樓”的杭州菜,可以說天下第一,包括杭州在內。

    到過杭州幾家餐廳,吃得一肚子悶氣,韓老闆亦有同感,他說:“有次去,我的朋友和學生們做東來請我,你猜是什麽?出來的是烤鴨,而且是用油炸的,還說是創新呢!真是的!”

    蟹季,最大最肥的陽澄湖蟹,都先運到“天香樓”來,韓老闆一買數十年,價錢任開,總之要最好的。當然,你要光顧,也得付出相等的高價。

    吃蟹無酒不歡,這裏的紹興酒專選三十二年陳貨。每年買進一批存在貨倉中,打開罐子,只剩下七成,再兌些新酒,比例是陳酒三,新酒七,這便是香港所能喝到最好的花雕。我一向對大陸酒的信心不大,因爲他們的品質管理做得差,所以拒絕喝其他地方的紹興酒。臺灣做的,非放大量酸梅不能進口,更不必說了。

    “天香樓”的紹興冷喝比燙熱的有味道。香、甜、濃郁恰到好處。一位專喝紅酒的友人一試之下,驚歎世上竟有此等Mellow(香醇、圓熟、柔和而豐滿)的酒!

    的確,此酒容易醉人,但是一走出餐廳,涼風一吹,所有的酒痕消失,神奇得不得了。

    菜還沒上桌之前,通常有一碟醬蘿蔔,韓老闆說是用花椒、醬油和一點點糖泡的,說得簡單,我就在別的地方沒吃過那麽美味的,其實他解釋其他菜的做法,總是輕描淡寫,但是不一樣就不一樣。

《蔡瀾常去食肆160間》  第二部分 尖沙咀(3)

    六小碟冷盤:醬鴨、醉鴿、排南、素鵝、油炸蝦和門搶,怕太飽,每一次去都想留肚子,但又忍不住地下筷。一次和倪匡兄去,他把油炸蝦一吃進口,說這才是油炸蝦。當然,蝦是由上海直接運來的,一星期一次。排南是取金華火腿的最佳部分。用糖和花雕浸過蒸熟的,頂端帶一小塊肥的,沒這塊肥肉,味道就差得遠。所謂“門搶”,是醬豬舌,切成薄片,最好是用手拿來吃,又香又脆。

    “你們做不做外賣或到會的?”

    “從來不做。”韓老闆說:“就算這些冷盤,也不外賣,排出來樣子不好看,已打折扣。只有醬鴨是例外,要花七天功夫才能醬出一隻鴨子,放在冰箱裏,隨時可以拿出來吃。放上一個月也不會壞。到了十二月,我們特別地醬多一點,賣給熟客。”

    接下來的龍井蝦仁,細嚼之下,茶香盎然,韓老闆說買每年的雨前龍井,放入雪櫃保持新鮮,才有這個效果。

    生爆鱔背是生劏鱔肉之後,只取其背面,其他不用,爆完撈起,再爆,秘訣在共爆兩次。

    西湖醋魚完全靠累積的經驗,浸入滾水的時間控制得好,淋上糖醋即成。上桌時,魚眼珠突出,兩枝胸鰭是翹起來的,下次你們看到鰭沒有翹起的,一定是死魚。

    蟹黃包翅是材料取勝,杭州人吃的翅煮得比較爛,沒有廣東翅那麽彈牙。

    東坡肉是一絕,已故的收藏家劉作籌曾經問大陸的名畫家程十發說:全國哪一家做的最好?你猜對了,程十發遠指香港的“天香樓”。至於他們的東坡肉是不是完全沒有油呢?聽說是用一層層的玉扣紙把油都吸掉了。

    韓老闆哈哈大笑:“那是神話,吃東坡肉就是它的油,哪里沒油的東坡肉?”

    最後的火爐神仙鴨是用個大砂煲,把一隻鴨子煲四個鐘頭,裏面還有一大塊金華火腿吊味,吃時下幾顆餛飩,浮在湯上。一次我向日本人說請他們吃餛飩,他們不以爲然,等到看到這大煲東西,把他們嚇死。

    韓老闆說他每次都留意客人的反應,店子雖小,反應最重要。客人滿意地走出,他自己也高興。一旦客人沒有把菜吃完,他馬上研究什麽地方出錯。

    哪會出錯呢?那麽多的好菜,怎吃得完?我想還有一個吃不完的原因,那就是紹興太好了,只顧喝酒不吃菜吧。

    圖片說明:

    吃東坡肉就是它的油。

    火爐神仙鴨是用個大砂煲,把一隻鴨子煲四個鐘頭。

    蟹黃翅名貴,價錢當然貴一點。

    醬炒大閘蟹是時價菜,當造時可不要走寶。

    醬蘿蔔比內地任何一家菜館都做得好。

    鹿鳴春

    地址:尖沙咀麽地道42號1樓

    電話:23664012/23665839

    說到“鹿鳴春”,當然忘不了北京填鴨,這裏的鴨,許多人吃過,都說不會差過大陸的名店。

    叫了鴨子,千萬別只吃皮那麽浪費,肉可炒絲,骨頭可煮黃芽白。不喜歡飲湯,可也要將鴨殼子打包回去,翌日滾它一滾,再加大把菜蔬,又是頓豐富的早餐。

    京菜中的油泡二松,是下啤酒的最佳選擇,此道菜不填胃,故不影響酒精上腦。要吃飽的話可叫蔥爆牛肉等典型的菜,這裏的賽螃蟹也燒得不錯,用蛋白和魚肉假之,上面再打一個蛋黃,拌了起來之後,叫個洋鬼子朋友或東洋蘿蔔頭嘗嘗,他們吃過之後,問他們是什麽肉,都大叫:“螃蟹!螃蟹!”

    不久前,金庸先生得到學位,從康橋回來,我們一齊爲他慶祝,由蘇狄嘉發起,就選擇在“鹿鳴春”恭請他老人家。我一聽到“鹿鳴春”就興奮了起來,很多老店都會失水準的,但是“鹿鳴春”數十年如一日,食物永遠那麽好,每幾個月我必光顧一次,百吃不厭。

《蔡瀾常去食肆160間》  第二部分 尖沙咀(4)

    “有沒有叫酥炸元蹄和山東大包?”我問。

    “什麽?”她說:“鹿鳴春有這些菜嗎?”

    很多人叫來叫去,只是雞煲翅、北京烤鴨等,那些菜,去了叫也不遲,但這兩種要預先一日講好,打了一個電話去訂。

    張敏儀來到,看了功能表,問說:“爲什麽沒有前菜?”

    “前菜普通,不過海蜇皮、素鵝之類,不如從主菜開始。”我說。

    第一道上桌的是炸雙冬,把冬筍和雪裏蕻,以及乾貝絲炸了,又加些核桃,非常爽口,是下酒的好菜,蘇狄嘉說她也沒吃過。

    接著是糟蒸鴨肝,這家人的烤鴨賣得多,鴨肝更不會吝嗇,一大碟蒸了出來,本來不可太多膽固醇的,查太太見查先生喜歡,也不阻止他夾多幾塊。

    再來是例牌的北京烤鴨和雞煲翅,前者做得比在北京吃的精彩,後者的湯照例濃得要命,雖然怕太飽,也要送他們做的無餡饅頭,最美味了。

    燒餅像一個眼鏡袋,可裝炸牛肉絲或榨菜肉絲,前者有點辣,怕查先生吃不慣,要了榨菜的,把餡塞入燒餅之中。吃法的秘訣,在於填得愈飽滿愈好味,脹爆燒餅爲止。

    喜歡吃羊的人發達了,這裏的京燒羊肉做得最好,點的醬有多種,可選老虎醬。

    重頭戲的炸元蹄上桌,本來紅燒元蹄已美味,但是用這做法燉了豬腳,肉和皮都柔軟,再去炸,更(月念)更香。

    山東大包,像少女的鞋子般大,皮薄,餡由粉絲和肉碎製成,不會太膩,一大個一下子就吃完。

    甜品有豌豆糕和蓮子拔絲,是完美的一餐,你下次去,依我這個菜譜叫好了。

    圖片說明:

    主菜炸元蹄,豬腳燉後再炸,皮和肉都特別柔軟,更更香

    糟蒸鴨肝。

    像眼鏡袋的燒餅。

    北京烤鴨比在北京吃的精彩。

    牡丹

    地址:九龍柯士甸道一號圓方二樓2103

    電話:22043268

    到圓方去參加“高先”十周年慶祝酒會,先醫肚。酒會這回事,食物總是天下最差的。

    走過好多家餐廳,都引不起我的食欲,最後經過一間裝修得很別致的,外面有個牌子寫著“湖南香濃辣汁牛肉面,配三拼小菜”,好像不錯,就走了進去。

    菜還沒上桌,看周圍環境,由天井挂下一大片金色的葉子,這大概是凸顯牡丹綠葉的主題,牆上的坡璃,更雕出黑色牡丹。

    桌子上擺著顔色不斷變化的玻璃裝飾品,連桌子的柱子也是同樣設計,鋪在地下的石磚也刻出有品味的花紋。

    但是我們不是來吃裝修的,牛肉面上桌,先喝一口湯。咦?怎麽那麽濃厚?師傅由廚房中走出說:“用豬骨牛骨和大量的肉,一熬就是六個鍾。”

    這鍋湯也不會因爲一個客人而煮的,大家喝到的都一樣,不相信你去試試看,就知道我沒說錯。

    麵條棄無味的北方面,而選義大利天使頭髮幼面,先煎它一煎,更容易吸滿湯汁。鋪在面上的金錢(月展)有七八片之多,煮得軟熟。

    那三小碟是什麽東西?用一個精美的碟子裝著,還配了三根同樣設計的小匙,一是醋泡沙葛,一是雪裏蕻和一碟XO式的小辣醬。

    茶壺茶杯在平凡的模樣中,加上一點玻璃,是出於高手。一問之下,原來這家餐廳是“琉璃工房”的楊惠珊經營,怪不得有此品味,他們在上海新天地有一家總店,跑到香港來,沒做宣傳,很少人知道。

    看菜牌有羊肉煲,再來一客,是用羊肉塊、蘿蔔和多種蔬菜熬出來,樣子高貴,有沒有羊味泥?喝了湯,羊味十足,但略鹹,因爲這湯是用來送飯的,我不吃飯,又不怕鹹,剛好。

《蔡瀾常去食肆160間》  第二部分 尖沙咀(5)

    其他菜式有小型的八寶鴿,用燈籠椒盛著的野菌飯等,還有上海一品鍋獅子頭、幹扁鮮蝦炸醬擔擔麵、上海雪菜筍片黃魚煨面等,看圖片相當吸引人,下次再來吃吧。

    如果米芝蓮的人會找到這家店,一定給他們三顆星。大家別走寶,快點去試。

    圖片說明:

    羊肉煲中看也中吃,乃冬令佳品。

    “牡丹”裝修別致,極考心思。

    這裏的茶杯茶壺也是由高手設計,十分精巧。

    八寶鴿賣相吸引,怎能不試!

    牛肉面的湯用豬牛骨和肉熬足六小時,難怪那麽香濃。

    桃李

    地址:尖沙咀麽地道72號香港日航酒店

    電話:23134225

    日航酒店的中餐“桃李”,有兩位總廚都懂得中西廚藝,思想開放,聊起天來,一樂也。

    與他們熟了,一有新菜式一定叫我去嘗試。從色香味到本錢和售價一一研究,我學到很多經營餐廳的知識。

    今天吃的新套餐,頭盤的基本材料是炒蛋白,看起來像賽螃蟹,但蛋白中混著海鮮。上桌時碟上鋪著一片片的西洋白菜,當成一支支的小船,把蛋白裝了進去。這種白菜有種甘苦味,喜歡的人認爲較普通白菜好吃,蛋白上再鋪上新鮮的海膽,是從酒店的日本餐廳“嵯峨野”拿來的。另外有些金箔點綴,我自己吃的話就可以將金箔免了,但它還是受一般顧客喜愛的。

    接著的湯很花本錢,有足量的燕窩打底,以懷舊的鳳凰魚雲做搭配。蟹肉則是整支剝好殼的箝子,放在碗邊,就不會爭拗。

    主菜上桌,是野菌網油腰肝卷,有了綱油,不會錯到哪里去。

    金沙蒜銀芽金菇是用日本牛肉包起來的,香味十足,但是金菇的鮮味太過霸道,建議用蘆筍切後摻在一起中和。大師傅們都贊同,說也可以用細條的小蘆筍,卷起來的時候露出一節,又黃又綠,更是悅目。

    用梅醬金不換來燒的日本黑豚,和一般的叉燒又不同,非常精彩。

    最後一道是蝦米黑椒膏蟹炒粉絲,粉絲很入味,比肉更好吃。我說中國人總得以米飯收場,用粉絲又太像大家都吃過的泰國焗蟹,不如用糯米飯代之。大師傅問推出這套餐時天氣已轉熱,糯米飯是否給大衆天寒食品的感覺?我則說糯米飯中的火腿瑤柱和臘腸片生炒,什麽時候吃都受歡迎,又有膏蟹和黑椒令到味道更濃,沒有問題。

    至於甜品,當天沒做,有什麽特別的?師傅們問。我說有時太花心思反而造作,不如最簡單的糖桂花嗜喱,用個小魚的模印出,每人兩尾,不就行嗎?衆人同意。

    1,    頭盤金箔珊瑚荷包。把西洋白菜做成小船,載著蛋白、海膽等,賣相甚佳。

    2,    懷舊鳳凰魚雲燕窩羹。用料上乘,質佳味美。

    野菌網油腰肝卷,用網油抵贊。

    胡同

    地址:尖沙沮北京道1號28樓

    電話:34288342

    有人問我:“昨晚去了北京道一號的‘胡同’,裝修得很有特色,到底是誰辦的?”

    我一想就知道是楊家弘了。此君在數年前我組織美食坊時第一個報名,後來因爲計劃拖延而合作不成。接著他在蘇豪區開“水滸居”,成績斐然;更大間的是時代廣場中的“梁山泊”,都是走同一條“設計家食譜”的路線。基礎打得堅固,從傳統中求變化,不但色香味俱全,包裝也有藝術性,像香港這麽一個大都市,是需要這種有品味的餐廳來媲美紐約巴黎。事先聲明,東西並不便宜,出公數來吃最好。

    看清功能表上有道蘇東坡鴨舌的,即刻來一份試試,是把鴨舌(火合)後再用糖醋來炒,非常特別,其實用紹酒紅燒更貼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