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無聊寫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無聊寫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5年3月29日 星期六

NOSTALGIC, ECLECTIC AND DELICIOUS



By Grok3 

NOSTALGIC, ECLECTIC AND DELICIOUS
而家係一個濕凍嘅春天午後,反常嘅天氣讓人覺得有啲唔自在,我瞓喺床上,腳板輕輕交疊,望住窗外嗰片灰濛濛嘅天空,仲帶住幾分霧氣。床單軟綿綿,帶住一陣熟悉嘅清香,彷彿將我拉返小時候嘅回憶。嗰陣時,屋企仲有個舊式嘅收音機,播住一啲老歌,歌詞簡單但充滿感情,總係令人覺得好NOSTALGIC。
我記得細個嗰陣,每逢周末,媽咪就會喺廚房整一啲好ECLECTIC嘅菜式。佢會將唔同地方嘅味道混搭起來:有廣東嘅蒸魚,配上少少西式嘅香草;仲有啲日式嘅味噌湯,但加咗港式嘅臘腸粒。嗰啲味道好似一幅畫,色彩繽紛,卻又和諧得黎令人驚喜。食落肚,總係覺得好鬼DELICIOUS,連手指都想舔乾淨。
而家,距離嗰啲日子已經好遠。牆上掛著嘅裝飾海報寫住—“DISTANCE *JUST TWO OF US PACE 5’24””—好似喺提醒我,時間同回憶之間嘅距離,係點樣一步一步拉開。兩個人嘅步伐,5分24秒嘅節奏,聽起來好似一首歌嘅tempo,但又似係人生嘅節拍。嗰種感覺,係NOSTALGIC得黎有啲唏噓。
不過,諗返起嗰啲ECLECTIC嘅味道,我又覺得人生其實仲有好多可能性。或許唔使執著於距離同時間嘅流逝,只要記得嗰啲DELICIOUS嘅瞬間,就夠我喺而家呢個濕凍嘅春天午後,靜靜地感受一份屬於自己嘅溫暖。NOSTALGIC係嗰種勾起舊時回憶嘅感覺,好似聽到一首老歌就諗起細個嘅快樂時光;ECLECTIC係將唔同嘅元素同風格混搭起來,例如將中西日嘅味道融合喺一齊;DELICIOUS就係嗰啲菜式入口時 咁好味,食落去真係會令人滿足同開心,係一種味蕾上嘅享受。

NOSTALGIC, ECLECTIC AND DELICIOUS
It’s a damp and chilly spring afternoon right now, and the unusual weather makes me feel a bit uneasy. I lie on my bed, my feet gently crossed, gazing at the grayish, misty sky outside the window. The bedsheets are soft and carry a familiar scent, as if pulling me back to my childhood memories. Back then, our home still had an old-fashioned radio, playing classic songs with simple yet heartfelt lyrics, always making me feel so NOSTALGIC.
I remember when I was little, every weekend, my mom would whip up some truly ECLECTIC dishes in the kitchen. She’d mix flavors from different places: Cantonese steamed fish with a hint of Western herbs, or Japanese miso soup with bits of Hong Kong-style preserved sausage thrown in. Those flavors were like a painting—vibrant and varied, yet harmoniously surprising. Every bite felt so damn DELICIOUS, I’d want to lick my fingers clean.
Now, those days feel so far away. The decorative poster hanging on the wall reads—“DISTANCE *JUST TWO OF US PACE 5’24””—as if reminding me of how time and memories drift apart, step by step. The pace of two people, a rhythm of 5 minutes and 24 seconds, sounds like the tempo of a song, but also like the beat of life itself. That feeling is NOSTALGIC, tinged with a bit of melancholy.
But thinking back to those ECLECTIC flavors, I feel like life still holds so many possibilities. Perhaps I don’t need to dwell on the distance or the passage of time. As long as I can recall those DELICIOUS moments, that’s enough to let me feel a quiet warmth of my own on this damp and chilly spring afternoon right now. NOSTALGIC is that feeling of being pulled back to old memories, like hearing a familiar song that reminds me of the carefree days of my childhood; ECLECTIC is about blending different elements and styles, such as fusing Chinese, Western, and Japanese flavors together; and DELICIOUS is the kind of taste that satisfies and delights, a true treat for the taste buds.

2025年3月13日 星期四

跑步



跑步早上飄過零星稀疏的牛毛雨,
諦觀一下潮濕的枯葉,
氣温驟降,
感受人的聚散,月的圓缺,邁步。
路上雅虎部落格失格,
續沿街角書店奔向死角。
垃圾殘映耶誕催情毒霧下的狂歡,
股市經濟風向,命長,
總會吹散這迷霧。
細雨不禁感慨起來,
膝蓋也笑我枉作傷春悲秋。
煙雨如常斷續密綿,這老天氣了,終會習慣。


How to solve the problems 😕, I don't know.  None of your business .👻還擔心其身體唔好,心情壞,人家當臭4,清醒吧,冇多謝我,怕其射波,一直讚美,冇人理解,只有罵名,為何還忍耐,只因為真心。

估他又在説什麼,什麼樣衰,老都不是問題,冤我跟著個什麼人,所以沒有任何動作?!天天一啖甜蜜砂糖一啖指天辣椒辣子。。。大佬,我見都沒有見過您真人,如何有大動作,想点。老樹盤根,聞風而不動,可以罵我,我心痛的不是我自己。。。正如您說,我已經有一把的年紀,那還有感動,只是這不是我的錯,有機心人找冇機心人,唔知您喜歡,當然不會避,自動送上門,都冇法,大家都是好朋友仔好知己,相知相惜。

想想,天天這樣罵您,話您,數您,拉黑您,完全不有機會反駁,這不是對您差,那叫什麼?!現在已經對您這樣差,還求將來會對自己的好?!20250622

2024年6月6日 星期四

THE infinity 8 SHOW, I TOLD U SO



天下皆知美之爲美,可美惡在我,何與於物。我的人生模範,蘇子睬你都有味,什麼千絲萬縷的社會關係 ,形形式式的社會道德,在重重求生的本能和慾望,各樣精神和物質的雙重負擔,與桎梏加在一氣的情況下,只要努力使與桎梏和平共存,不做奴隸和玩具,為自己活著,為人的個體自由,做自己喜歡做的事,而不顧及種種的牽制,你就自由了。簡單的說,發窮惡啊。什麼制高點,咩嘢嚟?


2023年1月29日 星期日

也談亦舒

亦舒的小說格局不大,但勝在有自知之明和自知之名,(有名你叫,還有她哥哥是誰),也較尊重讀者,可以用嫻熟來形容。 她的小書,寥寥數筆,就交代好時間、人物、地點、事由,賣的是生活風格(名字靚到”揼”一聲,艷驚四座的午夜飛行香水,女主角帶一張素面脫俗出世地在上環黃金地段開一爿古玩店), 灑脫的女性主義(男角大多是窩囊廢,女角惟有自強不息)。 

不要說現在的手機文化,那些年,80年代的社會即食文化興起,信用卡開始流行,太細膩的側寫變得不合時宜,就好像一個導演愛把鏡頭對著一樣物事,然後用半場戲,把它一直無限放大,只求個人拍攝時的快感,而不理會看者的感受,有些人說這叫電影感。 

觀眾付錢入戲院都是想找一時三刻的娛樂,當然小說內的金句能否細味耐嚼又是一回事,即食麵無益,多食會高血壓,但是全球都有人愛吃。對於讀者想看什麼,她完全知道。香港人步伐急速、勤力、講效率,是人所共知的,這也是香港急速起飛的原因之一。讀者都想做書中那個時髦,自信,兩三下手勢就將問題迎刃而解的女生(當然也有寫男生的但不多);主角完全是代表了當時的香港精神,那有不看得投入之理?當然角色討好也很重要,女主角美麗,就遇人不淑;平凡可人兒,則永遠有俊男傾倒,主要是不會引起讀者妒忌。 

21世紀,有人說現今的亦舒很色,驚嚇了一眾正經八百的粉絲,這轉變好壞難說,但我還可以接受。金庸寫十四部武俠小說的最後一部鹿鼎記,也夠驚駭,一反過往正氣的英雄形象,寫了個小滑頭韋小寶,可能這是作家必經的階段。 

亦舒小說有多好看?看她的人,如恒河沙數,加上玫瑰的玫瑰十字會,家明的日月神教,答案自不言而喻。

2022年3月5日 星期六

2021年9月14日 星期二

小時的夢想

 

 其實也不是什麼夢想,可以說是幻想吧。自小小時了了,畫得一手好畫,自覺是一流的藝術專才吧,也好看小書,科幻小說最合我心,我幾歲就會看大人的衛斯理,亦舒,金庸,杜杜等等一大籮。

最大的夢想是做一個暢銷作家,日日住外走,一年全天候不在港,作家嘛,那用上班,呵呵。但是很可惜,文筆很壞是不爭的事實,就算是Final Fantasy吧 。

2020年5月20日 星期三

520


橫木伸展出大自然的美,
夏夜空逾,
直綠了一盤珊瑚鈴。

天地沒有絕對的直綫,
朝夕變成一條河堤,
彎彎曲曲的,
又回到原點。

緣起,不斷,
月月心水,
心手橫月,
這是愛情,
還是,
塵埃。

一葉一頁,
礬彩多調,
秋意訴說著什麼,
好日子,要連著空白頁,
才美。

PS:一直想種礬根這大自然的調色盤,見到的多是大大盤,又要泥種,應該有水種吧~

花語:預見美好的愛情、未來。



2015年7月18日 星期六

蟻俠的色即是空

https://youtu.be/ZKhBljJPig0

當晚看畢了ANT MAN,感覺是有回應近期Interstellar的科普熱。

蟻俠真是有趣,有十個趣,所以是一套十分之有趣的MARVEL「英雄」片,可說是CULT的一部。何以這樣說?且聽我美美娓娓道來。

首先故事中的蟻俠,人設是一個細小的微型,由於原子和原子間縮距的關係,身體雖變小了,可是力量卻巨大了。蟻俠,故名思意,是街上”執番嚟的”路人甲,一事冇成,周身冇蚊,坐過監,身份地位比蜘蛛俠還劣,如人人都可踩踏的螻蟻;人家其他英雄不是有錢公子、天才、靚仔、就是神(Thor),對比之下,蟻俠是英雄世界的 低下階層 ,現實,令人噴飯。可說,整套戲由剪接手法,故事,人物雕塑都是在玩「反差」。有些年輕的所謂影評,執著論物理學上的不合理不放,什麼的,是不懂戲。

諺語有云講故別駁故,戲中主角由體積至質量都減少的問題也是可能的。我們知道人80巴仙是水份,這些水有助支撐身體等功能,如果減肥不當,很多時營養學家會說您減的只是水份,由此觀之,人的体重,有大部份是可以沒有了,而還能活動和生存的。想當然的假設,如當這些水,加上氫,水將會變成空氣而消散,您的"身體"的大部份消散了,將由有變冇,而且不礙事,只是換換分子組合而已。

話說有冇,佛門信徒,或是普通人都深信,或被教導認為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但是,如世事全都是夢幻泡影,如烟如霧,如一場空,這樣消人意志,人類,何不就此立地成佛,急急了斷這殘生為好?也不用搞什麼環保了,因為最破敗大自然的人都死了,這個空,看來是虛妄之詞而已。

但是,在科普界,色,的確即是空。

傳統概念─原子的構成
當人們知道物質是由原子組成後,下一個開始探究的問題便是:「原子裏是甚麼東西?」科學家在揣摩答案的同時,留意到電力有若干奇特的現象,例如在真空管注入有差電壓時,帶有負電荷的微粒─現稱為電子─由電極的一端通過真空管流向對極,並在真空管的另一端產生一團綠光。此外,科學家亦留意到若干種元素會釋放一些粒子。從此刻開始,人們發現原子為不可分解的概念已非完全正確。

現在所謂的「傳統」原子學說在20世紀初開始萌芽。根據這個學說,一顆原子包含一個由質子和中子組成的重核心。質子和中子被視為亞原子粒子,質子帶有正電荷而中子則不帶電荷。在核心周圍旋轉的是電子,而電子帶有負電荷。當質子與電子的數量相等時,原子便帶有電中性。

原子當然是非常微小,大約1,000萬顆原子首尾相連才有1毫米的長度。此外,原子差不多是空洞的,物質基本上只聚集在原子的核心。這個概念在20世紀初誕生,當時科學家向物質發射亞原子粒子,發現大部分的粒子都直接穿過物質,這些看似堅固的物質似乎空無一物。

這代表什麼呢?日文又名素粒子的亞原子因為比原子還小,細冇可細,一如戲中德格拉斯飾演的物理學大師所說,在亞原子狀態下的空間,冇物質,冇時間,什麼都冇,一片混沌,既逃出三維空間,也不在五行之中,空冇一物,如同在世界上消失了沒有分別!!!利害吧!是已,主角蟻俠才可以在亞原子的情況下,穿透黃蜂人戰衣,破斧一戰,與壞人死過。

不止於此,日本著名物理學家湯川秀樹指出素粒子會消失崩壞,此發見打破了物理學界一向認為,物質不滅的定律,這真是難以想像,因為,以其為基礎的物理學推論也變得再冇意義了。果真如此,如宇宙膨脹論等學說,將不再成立,而所謂的物理學真的會如一場春夢,色即是空了。

2014年11月9日 星期日

水,
澆千山,
潤萬澗,
總看不見
自己的美麗,
也照不到
自己的哀傷。

2014年11月1日 星期六

Interstellar - In God we trust

睼完完完全全睼唔明,似曾相識的神仙故事,地球七年,只是龍宮一個小時,又有些抄時光倒流70年中時間扭曲的房間(阿女房)加隔世救未來的收音機/父子(手錶/父女),您以為是新嘢,其實是舊橋。那隻指引未來女女發現解救人類的手錶好像是賓州名牌 漢米爾頓(Hamilton) ,這牌子一直是美國軍隊的軍錶供應商 ,港名夏利文,宣傳廣告是代表美國精神?!戲中 奸角 麥廸文好像不是代言人,那不是重點,重點是為何可以通到靈呢?是重力?不,LOVE。整個故事其實又是在講FAITH,HOPE & LOVE,如果沒有麥廸文傳送假資料,沒有阿老博士說的PLAN A,男女主角都不會帶著希望來到外外太空「找」平行時空的地球,沒有父女情,那沒未來女女也不會成功。人類一直只著眼於一些很口腔期的東西(糧食問題),對長遠太空科學只覺得遙不可及,民主社會只能作愚民政策,在政治上第一次登月是假的,拖垮了蘇聯。作為世界霸主,信念帶領美國在 1969年7月16日上午以後幾十年的繁榮昌盛,又在糧食短缺時對外宣稱停止發展太空研究,人民永遠只能知道90巴仙的「真相」,不知道末日已臨,因為人生存不能沒有希望。演NASA話事人的老科學家Michael Caine老點男女主角去探索是出於愛,正如戲中那首詩所說,不能坐以待斃,這是成年人的責任,勵精圖治。人之將死前將這秘密告訴金球影后JESSICA CHASTAIN,就是將世界交到下一代手裏的意思,傳承。米高是忠的,明白嗎?這確是一部值得深思的電影,令人有進戲院一看再看的衝動。
http://localpresshk.com/2014/11/interstellar/
MENU
本土新聞
MENU
【皮亞專欄】看《星際啟示錄》前的科普必修課
2014-11-02
英國導演基斯杜化路蘭新作《星際啟示錄》(Interstellar) 即將上映,被喻為是明年奧斯卡最佳電影熱門之一。他的前作《潛行凶間》開創了多重夢境空間論述,建構出夢中夢中夢的奇詭格局,令觀眾人人莊周夢蝶,不知是夢還是真。《星際啟示錄》把戰場從夢境轉到外太空,思考過去,反省現在,開拓未來,野心、視野、格局、決心之巨大,在當今影壇少見。
戲中提到不少科學物理知識,很多更是從愛因斯坦的相對論衍生,在踏上這趟驚悚的太空之旅前,有需要先認識理解一點戲中提到的科普知識,以免迷失太空,錯過電影中一眾主角不惜置生命於道外而追尋的「啟示」。
1. 引力/時間
影片其中一個經常提及,而且非常重要的概念,是關於引力與時間的關係。故事中男主角以光速飛行到太空,他們經歷的時間,與地球人不相同。太空的時間,比地球要慢。
牛頓從樹上掉下蘋果,發現地心吸力。地球的中央存在引力,而銀河系中的每個星體,都有引力,但引力所有帶來的重量,並不一樣。假如地球引力的倍數是1,即標準倍數的話,月球的引力倍數只有0.16,即是在月球漫步,會「腳步浮浮」,毫不腳踏實地。相反,木星的引力倍數是2.64,是地球的一倍以上,所以在木星步行,會相對「舉步為艱」。太陽系的星球中,引力最大是太陽,倍數是27.9,所以各個星球都會圍繞太陽來轉。而引力最小的,就是月球。
愛因斯坦的相對論突破了牛頓認為時間是一致的想法,他認為,時間受引力影響,而不一致。《蟲洞偷渡:時間旅行理論與實踐》一書,作者提到,「每個星球都有自己的時間,有些星球,時間會走得快些,有些走得慢些。宇宙之中,沒有同一時間這回事。」書中解釋,愛因斯坦提到,重力(即引力的重量)可以扭曲時間和空間。
重力愈大,時間過得愈慢。《科學人》雜誌提到,黑洞是重力極大,時間與空間極度扭曲的地方:「站在一個離黑洞很遠的地方觀察一艘太空船駛入黑洞中,觀測者會看到太空船在接近黑洞邊緣(稱為「視界」)的同時,其中的太空人動作會無止盡地慢下來,太空船內所掛的鐘也會無止盡地慢下來而趨完全靜止」,相反,「太空船裡的人而言,在太空船漸漸接近黑洞時,他會發現外面遠處的觀測者動作漸漸變快,就像是錄影帶影片的快轉播放一般」。這對於理解《星際啟示錄》的時間觀,非常重要。
2. 黑洞/白洞
地球周邊,存在時空漩渦。黑洞將物質吸入,由另一端白洞將物質放出。而宇宙中的黑洞,就被視為是時空的缺口,進入黑洞之後,理論上就是踏上時空之旅。但黑洞是無法穿越的,除非找到蟲洞。
3. 蟲洞
戲中,太空人找到在土星附近的蟲洞,太空船便趕在蟲洞消失前,直衝入洞,開啟黑洞之旅。蟲洞是用來穿越黑洞白洞兩端的「隧道」。
戲中有科學家向男主角馬修麥康納希示範,假如宇宙真的同時有另一個平行宇宙,即像是一張可以對摺的紙,蟲洞就是穿越紙張兩面,由一邊宇宙,達到另一個平行宇宙的隧道。但能夠找到大自然產生蟲洞的機會極微。
4. 另一個宇宙
戲中,地球已經病入膏肓,科學家要為人類找尋另一個宜居的星球,現存發現的星體,如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土星、月球等,沒有一個像地球一樣適宜居住。於是便要透過進入蟲洞,到達另一個在理論上存在的宇宙,尋找另一些星體。在科普理論之中,稱這個為「鏡像宇宙」,亦即是平行時空中的另一個宇宙,宇宙中的宇宙。馬修麥康納希等人,便抱著一絲希望出發。戲中所見另一個宇宙的星體環境,部份與《潛行凶間》的築夢邏輯一脈相承。
5. 五次元空間
愛因斯坦理論中,現存我們生活的是四次元空間,即長、闊、高的軸上,再加時間軸的空間。《星際啟示錄》提出五次元空間,拓展四次元空間論述,這亦時現時科普界討論得最熱熾的論述。戲中以畫面來建築人類從未看過的五次元空間的時間與視覺世界,跟《潛行凶間》的多重夢境結構互相呼應。
如喜歡本文,敬請廣傳及贊助

2014年9月28日 星期日

金鐘毁地
鐵馬圍城
豬狼當道
動物農莊
獸角聲興
聲聲戰鼓
撤骨撻伐
潸然鳴鑼

2014年7月5日 星期六

難忘兒時雞飯

兒時味道,一生難忘。日前看書,內容談食,寫吃的飯在盛上來時,碗飯必要是燙熱的,這才明白兒時難以忘懷,令我念念不忘的味道,不在那大牌檔的白切雞飯的鮮雞夠不夠鮮,餸和飯的比例如何,是否餸多到可以舖滿飯面,至多一件切雞也放不下……那碗熱飯,才是重點。原來凡是燒味飯的餸都肥膩,燒肉油雞放在燙熱的飯上, 正好把凝固的肥油溶化,豬油和雞油的香,便能滲入熱熱的碗飯內,作用同蔡瀾的豬油撈飯有異曲同工之妙,肥油配燙飯,就是恁簡單。

2014年7月4日 星期五

2014年4月25日 星期五

五月黃金周火辣辣

又到一年一度的五一黃金周,話說有日友人C路過,我們討論起一位有名又有米的大作家。那人有一店,賣名貴印石十多年,多得黃金周多得03年屍爬多得80年代開始經濟改革開放,作家因賣壽山石發了大財。店近年已結束生意,猜想應該生活無休,可以專心作詩,做寫書的蝕本生意,很值得他的讀者為之高興。
 
那知C說出不同論點。我們都知大詩人的店有一大陸店員,那店員很有趣,常在雅緻的石店啜食芒果;不知客人推門入店時,會否相邀一起品嘗一二。話說回來,那店員也愛光顧店外麥記買包包,有回喫到包内牛肉內有異物,也不知喫了什麼,那可會壞肚皮啊,店員憤憤不平,勢兇夾惡,要M記補償身心創傷,說要索取20萬大元云云。

呵呵,M記這等企業哪是省油的燈,反告芒果店員恐嚇勒索。可憐芒果店員被告上法庭,M記那麼多人,人證物證確鏧,店員敗訴收場。這事還上了報紙。自始之後,石店無店員。 要知道,開店是多困身的一回事,要有空閑做做寫書等等的藝術工作是不可能的了,時不時還要上大陸辦貨呢,全店都是古玩名石,請個可以信任的店員看檔是必要的。看那芒果店員可以常喫芒果也不被解顧,可見請人之不易。

所以一切的謎團經已解開,猜想故事可能是這樣的:打官司很貴,芒果店員那有錢,那沒詩人只有大方為大陸店員付堂費。真大方。因為請不到店員看舖,心力交碎,於是,詩人嬲嬲地執咗間舖。 事件由此教訓我們,出外用膳發現有異,只可輕聲提點食店,或直接報食環處。而做生意,還是請番自己人啦~ 

其實五月也不一定充滿銅臭,在台灣,有一種很有詩意的小白花叫五月雪。聞說,在三月底初春開始,又名油桐花的五月雪光秃秃的樹椏,在兩周內,一樹白皚皚長滿紛紜白花,到五月夏至,五月雪卻又突然花如雪下,遍地一時舖滿"雪花",風過,又再零星地飄下白的花花。場面有如舊式MTV灑花瓣,美得令人目眩。不過,我時常五月到台灣玩,可一次也沒看過。 

那五月的香港,又飄滿一地什麼花呢?答案是紅彤彤的木棉花。著名的南方去濕之寶木棉花,渾身是寶,木棉棉絮可做枕頭,舊時物資沒有現在豐盛,老婆婆更得會撿拾地下免費的紅棉,回家曬乾煲水去濕。曬乾的木棉花具解毒清熱驅寒去濕的藥用價值,為五花茶主要材料,用乾木棉花煮粥或煲老火湯,可以話係粵人的老習慣。香港天氣潮濕多雨,用乾木棉花煲湯,​​正好能祛濕解毒。以補氣血、強筋骨、通經絡、祛風除痰、養顏潤膚的水蛇、補陰益髓的豬展肉為主材料,配祛濕解毒的木棉花、益氣生津、再加上潤肺健脾的蜜棗等配​​料,便是一鍋老火靚湯了。

香港還有一種紅花,廣東人叫影樹,英國人叫野火花的鳳凰木。張愛玲在傾城之戀中把凰凰木花描寫成紅得像火一樣,火鳳凰,浴火中生,是夏季火辣辣的情慾之火吧~

2014年4月8日 星期二

隔籬飯香不如三及第

其實忽悠,蹩扭這些原也是北京的胡同話,也是方言,口語。可能由趙本山帶起,一時流行,人人左一句忽悠,右一句蹩扭。我小時上中文課也甚少看到,只知用粵語讀唐詩宋詞,更迎古音。

實情粵語是由唐宋流傳至今的古雅語言,絕非鳥語,如'隔籬飯香'的'隔籬',還有"問渠"便可見於宋代詩詞。

隔籬
意思:隔壁、旁邊
出典:蘇東坡《浣溪沙》:「麻葉層層葉光,誰家煮繭一村香?隔籬嬌語絡絲娘」


意思:第三人稱代名詞
出典:朱熹。 “問渠哪得清如許?唯有源頭活水來。”

可見粵語其'隔籬飯香'的優勢,要更貼切地形容新煮燙熱米飯的美味,無一白話可以容易代替。

語言是思想的載體,一句句子如能適當地加入地道方言,真能提神醒腦,好像練武打通任督二脈一樣,有助思考。不能用本土早已有之的優質傳統語言入文,反而加以排斥,恥以為文,怕有數典忘祖之虞,同不讀書,無以言,一樣可怕。

大陸有黨八股,台灣去中國化,香港昔日受西方殖民英語的荼毒,如果說禮失求諸野,現今最優質的中文,反而在南洋的華僑社會,董橋便是印尼華僑。那為何還要發展本土文學呢?這是因為語言也是文化的載體。一個有獨特文化的地方,自然需要有在地文學。

可見,語言文化重承先啟後,粵語口語和文言不相矛盾,早已融合為一,有別於其他漢語系,粵語是很古雅的,如內子,貴姓。文都有法 , 就是承先:繼承傳統,啟後:進入自身的語言環境加文化背景。粵語勝任有餘。

現在要做的是固本清源,昔日香港的三及第中文(早響清朝廣東流行,宋 朱熹便最喜歡寫三及第,當年稱為語歸體),文言,白話,粵語,三語混雜,但雅俗共賞,而不覺粗鄙,也是絕頂佳妙的香港文學,這些才是如假包換有香港特色的本土文學,閩南話'正港'有港味,中層的粵語流行文化影響全球華人。

要在文學百川的洪流中,站穩馬步,一脈相承,惟文化正朔。香港中文承古通今,語言優雅,領導海外華文,能兼融南北,氣象壯闊,實為優質上等的通用中文。

2014年2月25日 星期二

賣大包喫飯規矩

平日吃東西很怕用力咬,我的口很小,只能嚼嚼便嚥下,可是卻從沒有任何不自在,也不知道別人何來個胃病。八十年代有齣美人魚片,有TOM HANKS做的,戲中的美人魚消化能力也是很強的,可以成隻龍蝦連殼帶鉗吃下,就當我是怪物吧…
一向喫得,住家樓下黃昏時分清貨尾,時常賣大包,貪便宜,食了四個大包,12蚊,有3個菜肉,1個炸菜豕肉,十分好味,飽到上心口!!!
近兩天出外醫肚,街上是少了行屍走肉四處亂竄了,市容大好,空氣同空間都流通清新起來( ̄∇ ̄)。雖然還是有一兩隻不知那裏乘亂走了下來,但是Cafedecoral比平日多了位坐,珍妮重牛油曲奇那阻街排隊黨也消失去;看來港女多些嘈喧囂鬧,原來,還是有用的。
講開又講,原來很多高級會所,好像香港會,食飯有基本DRESS CODE外,也不能用手機,這真是要命!本小姐食飯時也有規矩,就是最忌別人動我的碟子,阻住我食碟頭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