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20日 星期日

三十歲的年輕人,則必須要買新樓


•發短消息•加為好友•當前離線
 1# 大 中 小 發表於 2011-7-28 03:16 AM  只看該作者    分享   轉播 投資大師周顯: 千萬別買xx, xxx
[按此打開] [隱藏]
年輕人為何要買新樓?
撰文:周顯
欄名:周顯手記


我們當然知道,香港的房子是很多很多的,比家庭數目還要多出二十萬個。這其中有不少是價錢便宜的,例如說,元朗一間產權不清的村屋,售價可以低至30萬至40萬元,就是產權清楚的,售價也只是60萬至70萬元罷了。


在九龍半島的深水埗,也可以算是市中心,同旺角的距離不過是一個地鐵站,用上200萬元,可以買到很不錯的一個單位了。貴一點的,九龍東部,從土瓜灣到藍田,樓齡30年不到的房子,還有不少,如麗港城、匯景花園之類。在香港島,往東走,過了太古城,除了嘉亨灣之外,房價也是可以接受的。


事實上,直至現在為止,高價的物業仍然局限於豪宅和新樓。元朗的錦繡花園固然廉價,加州花園的呎價還遠遠未及1997時,簡直就是災難了。因此,年輕人喊著買不起房子,主要喊的是買不起新樓。官員的心理狀況不外乎是﹕你們為甚麼堅決要買昂貴的新樓呢?買舊樓不可以嗎?因此,他們對年輕人的買樓心理出現了抗拒和不滿,也是可以理解的。


但在責備年輕人不切實際之前,我們是不是應該先把事情調查清楚:年輕人為甚麼對新樓有所偏好呢?更深入的討論是:新樓和20至30年的陳年舊樓之間,是不是有著一些微妙的、其他人並不瞭解的分別呢?


首先,我們得承認兩個客觀的事實﹕


第一:新樓的確比舊樓舒適。由於建築水平在這些年間的快速提升,無論在設備上和在外觀上,都是新勝於舊。在此,又有了兩個分歧﹕一方面,有人認為年輕人要買上車盤,既然手上沒錢,那就將貨就價好了,為何好高騖遠,偏要質素較高的新樓呢?另方面,有人認為,時代是進步的,新一代的人當然要比上一代的人住得更好,莫非要他們回到徙置區、用公共厠所的時代嗎?


第二:新一代的年輕人的確比上一代更為疏懶和不切實際,這也是「八十後」怎樣辯護也洗不清的事實。但是,「六十後」和「七十後」生於嬰兒潮和經濟發展黃金期,若論勤力和努力,豈非也比不上「手空空,無一物」打拼出來的「四十後」和「五十後」麼?時代進步了,人也就免不了放鬆起來了,但是回心一想,我們要求時代進步,目的豈不是也是想得到這些?成吉思汗年代的蒙古生活艱苦,人人不奮發上進,就連活也活不了。但我們總不是想回到那個努力和勤力的年代吧?也正是因為香港有錢了、富裕了,年輕人才會對社會有著一些(很可能是)不切實際的要求,這當然不是好事,但也不全是壞事,至少可以證明我們是富裕了。


現在說回新舊樓之分。


這兩者之間,第一個、也最無可置疑的分別,就是新樓的首期一般有分期(不是折扣)優惠,這通常是以幾種方式去實行﹕一是以刷信用卡來付第一筆首期,通常是首期的5%。二是延期和分期付款,可以長達兩年。三是由發展商提供二按。以上三者,都是在資金安排方面,為買家提供了方便,大幅減輕了買家的資金壓力。反觀買二手樓,就沒有這個方便了。


記得在上世紀的八十年代,八成按揭是常態,九成也比比皆是,就算到了九十年代,辦按揭也比今日寬鬆得多。如果從「儲蓄買首期」的角度去看買樓,以前的人要付首期,儲蓄的時間比今日的「八十後」們可要少得太多了。今日四五十歲的人用昔日買樓的眼光去看「八十後」,是不公平的。


現在看新樓和舊樓的質素分別。


在以前,建築不是木結構,便是石,或者是磚頭,一般是一兩層,最高是三四層。這些房子,如果殘舊了,要維修不難,甚麼地方出了問題,把它換掉就可以了,頭壞換頭,手壞換手,心壞換心,腳壞換腳,換來換去,最後是整個人前前後後換掉了不知多少次,都沒有問題。此所以一些百年大屋,或者是數百年樓房,甚至是千年古塔,都可以繼續存在,一直留存至今。


但是,現代的房子都是高樓大廈,建築建構是以鋼筋在內,外澆以混凝土。混凝土出現了問題,固然可以換掉,但是鋼筋有事,卻不可能把整副架子都換掉。然而,鋼筋雖由混凝土包裹著,可是雨水在長期而言,一定可以滲進了鋼筋的表層,慢慢地,就會鏽蝕鋼筋。這當然不是一日之功,但是過了四五十年,問題就有可能浮現了。


是的,紐約的帝國大廈建成於1931年,至今有八十年的歷史,但當時它使用的是質素最佳的材料,所以很可能可以比起其他房子更能耐用,但是長期而言,終究還是免不了會生問題的。總之,現代化的高樓大廈估計能挺上七八十年,所以一般保守的估計是五十年折舊至零,因此政府也得放寬五十年以上的舊樓的強制收購條款。


現在假設有一位20歲的年輕人,想買一間房子。當他買了這個「上車盤」之後,以後如果環境許可,他當然會換樓,改善自己的居住環境,但如果未來的事業發展得不理想,這個單位便得伴隨他一生了。況且,樓宇一買一賣,得付出經紀佣金、釐印費、律師費等等額外支出,是以頻繁換樓便得付出很多的交易費用,這並不化算。因此,一個「八十後」並不能如高官們的心中所想,先買一個「上車盤」再說,而是必須考慮一個很可能發生的情況﹕一旦「上車」,很可能終生都在此「車」之上,再沒有「換車」的機會了。


如果這位年輕人買了一間20年的房子,也很不幸,他在今後的日子都沒有升遷加薪的機會(以今日的職場大勢,這是很有可能發生的事情),所以他終其一生,都沒有換樓的機會,抱著這單位過上一生了。那麼,這將會發生怎樣的情況呢?


現在香港的平均壽命是80歲左右,估計在這位年輕人踏進老年時,平均壽命可能貼近90歲。當他60歲時,房子是50年,這時他已失去了大部份的工作能力,開始要「咬樓過活」時,房子卻剛踏進了危險期。當他70歲時,房子是60年,他80歲時,房子是70年,那時他還有10年的預期壽命,而房子很可能已變成危樓,非搬不可了。


以上分析,所得出的結論就是,如果你是三十歲的年輕人,則必須要買新樓,否則你的老年可能會面臨危險。但如果你是五六十歲的高官,則可不必理會這問題了,因為你的預期壽命只有二十至三十年,就算是買三十年的舊樓,安全系數也很高。此所以高官永遠認為「為何不買廉價的舊樓呢?」年輕人則永遠希望買新樓。這落差正是來自無知和不肯去理解別人的想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