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6日 星期三

第一批iBond升到107元,和佢派息高有關 香港、新加坡、溫哥華、悉尼等大城市樓價高踞不下的原因

http://shihwingching.mysinablog.com/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2842416


美國長債息升的原因施永青 | 19th Jan 2011 | 一般 | (358 Reads)
美國聯儲局推出第二次量化寬鬆政策之後,美國的長債孳息率不跌反升,這與常理不合,內里 原因值得投資者深思。美行量化寬鬆的具體做法,是由聯儲局自行在市場上買入了短期債券。這樣,原本在市場上屬資產的債券,就會變成現金,可被用作投資或消費,希望藉此推動經濟復甦。如果聯儲局不這樣做的話,市場上需要資金的人,可能需要找其他的買家來買自己手上的債券去換取現金。若果買家不多的話,債券的價格就會下跌,以較高的孳息率去吸引買家。利率上升對經濟復甦不利,聯儲局出手買債券,等同壓低了債券的孳息率。



由於聯儲局買入的主要是短期債券,它祇能壓低短債的孳息率。聯儲局的如意算盤是短債的息率被壓低後,長債自然亦難升;但市場上的投資者很明顯另有看法,他們可能覺得短債的孳息率低是人為的,不易用作投資長債的標桿。他們可能預期,美國的利率不可能長期停留在這麼低的水準;關鍵是甚麼原因令投資者有這樣的看法。



從較樂觀的角度來看,是人們預期美國經濟會逐步復甦。政府可以逐步退市,不用再靠量化寬鬆去人為地壓低利率,那利率就自然會回 升到合理水準。然而,美國經濟祇是偶有佳兆,復甦的勢頭並不明顯,可能還需在低位徘徊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因此,我不相信長債息率上升的原因是人們預期經濟很快會好轉。



另一種,亦是較多人接受的看法,是人們預期通脹很快會上升,屆時聯儲局可能需要加息去平抑物價。這種可能性是存在的,但在美國經濟不大景氣的情況下,物價上升的原因似會來自內部需求上升,而更可能是源自入口商品價格的上升。如果美國進一步逼人民幣升值的話,這種輸入性的通脹將更為明顯。然而,輸入性的通脹不可能靠加息去解決問題。加息或許可以令物價在名義上降低,但人為地令更多的人買不起商品,只會令人民生活得更加困苦。加息會收緊銀根,大家缺錢消費,物價當然會下降,但是亦可能令經濟因缺乏資金而失去動力。滯脹就是在這種環境下產生的。一旦出現這種情況,美國的股市很難出現全面的好景,祇有那些能在海外賺錢的公司,才 會有較好的業績,那些做本地生意的公司,可能乏善足陳,美國股市的表 現,最終會不及新興國。



最悲觀的看法,是人們對美元的前景看淡,擔心從債券收到的利息會不足以抵消美元的貶值。當真如是,長債的息口將取決於美元匯率的走勢。這是美國政府最不想看到的景況,一旦進入負面循環 ,可能一發不可收拾。因此,美國政府必定會在適當時期出手,去維護美元匯率,令人們對美元的信心不會一下子失去。這在開始時應不難做得到,但效果必然會愈來愈減弱。我預期貴金屬的價格,短期會有反覆,長線依然看好。美元資產實不宜多持。


留言(0) | 引用(0)

2011-07-23 09:00
[經濟通 即日貼士] 淺談 ibond 市場價格計算


今日想寫點有趣話題,用我有限的財務知識,嘗試指出如何為ibond計價。


請讓我簡說債券定價。基本上,債券的價格是以現金流折現模式計算,即將全期債息加上期未收到的票面值,折現至現值就是債券無風險套利(no arbitrage)價格。由此可見,債券價格主要受息率(coupon rate)及市場利率(market rate)所影響。
債券可簡單分為定息及浮息(注意:這是指票面息率),定息就是在發行時息率就定了下來,例如息率5%,每半年派一次,假設面值10000,每半年固定收250元。浮息就是會根據一個市場利率(例如libor 或hibor)作為指標,所以息率會隨市場利率變動。


簡單而言,定息債券就是以假設未來收益率曲線(yield curve),將現金流折現。而浮息債券相對容易,因為派息日時,債價會回歸至票面值,所以你將未來最近一次派息日假設為到期日,將派息及票面值折現即可。


由此可見,息率及市場利率差,就決定未到期的債券價格(記住:到期時,債價必會返回票面值),所以息率高於利率,債券價格就會高於票面值,而息率低於利率時,券價格就會低於票面值。


ibond 是浮息債券,不過債息率是以香港CPI作為指標,不是市場利率。所以計價時要特別注意CPI及市場利率。香港剛公布CPI數字為5.6%(短期內應不會出現通縮),幾可肯定,ibond 息率必然高過市場利率,所以ibond 下周上市,價格肯定會上升以回歸至無風險套利水平。至於升至甚麼水平則很難估算,因為要在ibond 息率上加上一點風險溢價,當中包括利率、CPI指數風險、流動性風險及信貸風險(雖然這風險非常低)。


成功認購的投資者,在上市當日應該已有帳面回報,至於是否在二手市場吸納,需要考慮將來CPI與利率的走勢,票面值雖可肯定在到期日取回,但投資期內價格變動的市場風險是存在的。


(本文作者未持有上述股份)


(文章節錄自經濟通)
更多 陳嘉傑的專家評論
 

















愛實物 怕風險
2012/6/5 上午 09:27:07
網誌分類: 經濟
陸羽仁




 


美股跌後企穩,但係反彈無乜有。杜指昨日開市再挫,中段再插超過80點,午後收復大量失地,收12101點,微跌17點收場;標普500指數靠穩,唔升唔跌,造1278點。


 


    美國上周五公布5月失業率上升0.1個百份比至8.2%,昨日公布的4月製造業新訂單亦較上月下降0.6%,遠低過市場預期的上升0.2%。全球三大經濟體,美國、歐盟及中國,可以講係百孔千瘡,美國經濟學家仲預期製造業新訂單會有增長,實在係有點過份樂觀,不過,一個月跌0.6%,而且係過去四個月來第三次環比下滑,係美國經濟狀況可能步入雙底衰退的最新警報。因此,美股上周跌得咁勁,昨日早段仲要下滑。


 


     交易員相信杜指中段的反彈,和淡倉盤鎖定利潤,回補股票,亦有少量買家認為美股現在市盈率只有12倍幾在較低水平,故入市吸納,但長線買盤未算太積極。買盤消化後,尾市又有少少回吐。有市場分析認為歐洲局勢不穩,持續影響美國經濟活動,美股較大機會繼續向下,淡市淡友當道,悲觀者甚至估計標普500指數會再插14%1100點至有支持!


 


     另一派分析又唔係睇得咁悲觀。環球經濟告急,股市大噴血。不過,血噴到一定程度,最好有驚人一跌,全球央行才會出手救市。睇各國股市,已經跌到好傷,比較3月高位,德國Dax指數已經跌了16.5%,法國CAC指數跌17.8%,英國富時100指數插19.1%;最嚇人的是西班牙ibex 35指數,最近11個月內暴跌41%!西班牙股市因為有報告顯示就業情況有些微喜色,反彈3.2%!講「些微」,因為西班牙失業率仍然高達24.4%


 


西班牙經濟已經水浸眼眉,大炒家索羅斯警告話要三個月內歐盟就要出手,再拖落去,歐元區就好大機會溶解。睇德國最近的經濟數據都唔靚仔,股市又係咁插,睇德國總理默克爾再企硬,唔肯俾歐盟直接援助財困銀行,爆出大鑊,德國難獨善其身,自己的「飯碗」都可能不保,佢陷入救唔救市都有鑊的狀況,預計等到危機好大時才讓步,較易取得正反雙方同時支持。


 


    有一個美國有錢人如何投資的調查甚有啟發性,顯示他們避開股票、計劃放更多錢入商品、房地產和私人公司,這就解釋了美國、甚至環球金融市場的走勢。


 


私人投資者協會(The Institute for Private Investors)調查了美國至少有3000萬美元(2.3億港元)家產的富有家庭的投資行為,發現有55%有錢家庭尋求增加對私人公司的投資,近50%想增持商品,有45%放更多錢進房地產市場。講到股票,有錢家庭只想增持美國以外的海外股票,有44%人表示會咁做。


 


私人投資者協會認為有錢家庭正在做資產轉移,把錢從較投機性的金融資產轉向實物資產,所以要買物業,或投資在有實質生意的私人公司。這是一種迴避風險的傾向。


 


美國富有人家的投資傾向,並不是人人可跟,例如投資私人公司,普通人就難做到。而且富有人家雖然有眾多投資顧問幫佢地手,但不等如他們在股市投資一定正確,例如在2008年大跌時他們大多走得太遲,而在2009年的大反彈中他們也入得太慢。但他們投資傾向其實解釋了環球金融市場的狀況,這1%的有錢人擁有50%美股,他們對股票無信心,令股市向上難度加大。他們喜好實物資產的傾向,不止解釋了美國樓市為何跌得少(加州、紐約的好區樓價只跌了10%左右),亦解釋了包括香港、新加坡、溫哥華、悉尼等大城市樓價高踞不下的原因。


 


在有錢人眼中,在通脹的世界中,股票供應無限,股市一好金融機構就大發新股集資充實資本,所以漲幅有限。但實物如房產供應一時三刻不會因價格上升而大升,加上利息低企,又易借貸,借錢買實物資產扣除利息還有正收入,所以資金就漲向房產等市場。香港樓價超貴,股票較平,這種畸型現象,不止是銀紙泛濫下富人喜好實物的投資習慣寫照。




雞碎iBond 2012/5/29 上午 09:40:59
網誌分類: 經濟  
 
 
 美國假期,美股休市。歐洲股輕微下跌。


 希臘6月17日重選,據最近幾個民調,希臘人對支持緊縮政策的政黨的支持度,已超前較激進的反對派,但差距仍未足以贏到大選。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此前市場最驚歐債風暴蔓延至西玩牙同意大利,到時真係「大到不能救」,現時有點「好的不靈醜的靈」。西班牙因為樓市泡沫爆煲,銀行呆壞賬變成黑洞。有報導指西班牙第三大銀行Bankia SA重定去年虧損額,由原來的3000萬歐元,大幅擴大到35億歐元!上週五西班牙政府終於決定向Bankia注資190億歐元,係西班牙政府有史以來最大的注資行動,此舉無疑係將Bankia國有化。無計,要安撫外界對西班牙金融業穩定性的擔憂。為了救銀行業,有消息指西玩牙政府計劃變賣家當籌錢。


 其實西班牙呢招都玩得幾絕,政府用國債換Bankia股份,Bankia將西班牙國債拿去歐央行做抵揭貸款,無疑係將歐央行拖落去西班牙銀行業重組的渾水。


Bankia上週五一度受不利息息拖累,股價大跌超過三成!另外,西班牙10年期國債息已經升到6.4厘,與德國相差超過500點子,係歐元成立以來最闊,另外,反映違約風險的5年期CDS溢價升到去555個基點,顯示西班牙的風險溢價顯著上升。市場預期西班牙國債息繼續高企,融資成本頂唔順,最終要步希臘後塵,向歐盟尋求緩助。歐洲無運行,投資者唯有寄望美國6月之後,會唔會放水救市,以及阿爺救經濟的對策。


  港府再推新一輪通脹掛債券iBond(4208),將於下周二接受認購,不少朋友問買唔買得過,我話如果你有錢長期存在錢行,不妨買iBond,怕風險者, 亦不妨買佢,當然追求回報的朋友,就要明白今批iBond的回報可能會比上一批少。


這次發行的iBond與首批基本相同,為期三年,最低派息率為1厘,每半年根據過去6個月的平均通脹率調整派發息率,半年派一次息,認購入場費為一萬元。


 去年推出的第一批iBond首次派半年息以年利率計為6.08厘,派息已經和味,而iBond的市價亦由100元升到107元,若上市時認購,收半年息3.04厘加7%賺價,回報率超過10%。若和同期買股比較就大鑊啦,去年6月1日恒指23626點,而家得18800點,唔見20%,即使買股收到3厘息,都唔見17%,一正一負相差甚大。


 好多朋友唔熟悉債券,第一批iBond之所以會升到107元,和佢派息高好有關,雖然iBond賣俾散戶,但一上市大戶都可以買,外匯基金票據息率只有1厘以下,都有咁多大戶住以求保證,因為是香港政府發行,等同「國債」,風險極低,大投資者喜愛收集。而iBond同屬政府發行,風險和外匯基金票據一樣咁低,但派息就高得多,所以大戶就計住香港通脹條數,收集iBond,令佢個價升上107元。


 不過要注意隨著本地通脹回落,iBond的派息會下降,就對其價格有壓力,若通脹再落,就未必有107元咁高,不過除非銀行大加息,否則以100元買入iBond,唔易跌穿呢個價位。


 這一批iBond的首次派息日期為今年12月24日,第一期半年息率會以6月至11月的半年間通脹水平來決定,今年1至4月通脹率為6.1%,已從去年第4季的6.4%高位回落,政府估計全年通脹率會回落至3.5%,即使5、6月通脹急降,上半年通脹都有5%,若全年只有3.5%,下半年通脹率豈不是只有2%,我估就無咁低啦,但下半年回到3%不是沒有可能,隨著通脹回落,iBond價亦會回。所以買入iBond不能期望佢派6厘息個價長期保持107元。


我話長期有錢存在銀行,買股都唔敢買哂的朋友,不妨買iBond,買債券主要不是和買股比較,是和現金存款比較,買股的風險和回報完全不一樣,而且認到的 iBond數量不大,唔係好用較大注碼炒股的朋友。正如電視台訪問一個伯伯所講,認iBond認得咁少無乜味道。炒慣股的人會認為,iBond唔係回報唔好,而係認得雞碎咁多,賺哂都唔刺激也。


陸羽仁

金融High Tea——
莫謂錢少而唔執
2012-06-06
  
個市近日跌到散戶無晒心機,不過,恒基主席李四叔日又「醒」投資者,話「買股票好過買樓」,佢話樓價仍會升一點,但不會升好多,但地產股只反映了4成資產的價格,正常應有8成,即在未來2至3年後,股價可倍升。四叔仲話,近日股價下挫,主要原因係歐債及更換領導人所致。


    咁恒指連插四日就反彈,可惜有氣無力,最高升過226點,之後反覆買少見少,收市升幅得番73點,全日成交唔夠400億元。內地A股同樣在反覆中度過,上證綜指收市微升3點至2312點。交投都係好靜,上海深圳兩市只有1180億人仔。


    昨日推動大市反彈的,係上日跌得最多的金融股,恒生金融分類指數反彈近0.9%,跌得最痛的兩隻中資保險股平保(2318)及財險(2328),昨日升番1%。


    題;日日救市略見效果


    《中國證券報》報道,工行(1398)、農行(1288)、中行(3988)及建行(939)等四大國有銀行5月新增貸款2530億元,預計金融機構5月新增信貸約為7000億元。至5月20日,四大行當月新增貸款只有340億元,嚇到投資者腳軟。不過月尾「前低後衝」,幾日內追番將近2200億元。


    阿 
 
 
爺上月尾段日日救市,成績唔係咁差,有機會將下跌的巨龍拉住。招商證券發報告指阿爺強調內地「穩增長」,經濟活動回升,全賴信貸配合,預計全年新增信貸總量可以達到阿爺8萬億元目標。


    另外匯豐中國5月服務業PMI升至54.7,比4月的54.1為高,顯示服務業加快擴張,匯豐中國首席經濟學家屈宏斌話,由於新增業務的持續好轉,服務業在5月再度加快增長,預計更有力的穩增長「組合拳」將陸續落實,會再促進服務業增長。


    照目前的初步數字睇,預計中國官方好快公佈的5月數據雖然差,但由於救得及時,可能會比預期好少少,對內地個市有支持。


    港股反彈力水不強,6月淡風吹遍,政府的通脹掛債券「唉邦」(iBond)此時推出,真係吸引到市場眼球。中環茶友好搞笑,腰纏萬貫,身家無1億都幾千萬,仲話走去抽「唉邦」,我都唔知佢想點,佢有一番高見。


    小注「唉邦」執多少


    茶友話唔使借錢認「唉邦」,係咁意入10萬、8萬飛,咁多人認,派你兩手,只係2萬元,佢話有人講「莫謂善少而不為」,佢認為「莫謂錢少而唔執」,估計通脹回落,「唉邦」派3、4厘息,即使唔係好似上一批「唉邦」咁一上市升到107元,怕者都可以升到105元,即刻沽,帳面兩手賺1000元,扣使費賺8舊水。呢市道,買「唉邦」好似啃骨頭,但若有多餘錢長期放在銀行,認購勝在無輸面喎。


    茶友再大發議論,特區政府搞「唉邦」明派錢,上周五市場動盪,資金湧去買美國債、德國債,德國2年期國債孳息率跌破0,歷史上首見負數,盤中最低見負0.005厘,即係買德國2年期債仲要俾0.005厘出來。佢話唔覺得特區政府信用低過德國政府,所以3年期的「唉邦」有3厘息,真係明2、3厘畀認購者。家陣政府四圍派錢咁客氣,好多措施都益唔到中產,所以見「唉邦」派少少錢都要喎。佢話賺到8舊水自私點可以用來飲餐茶,大方貼夠900元捐奧比斯,都可以幫三個人醫眼,何樂而不為?聽完我覺得佢對政府不斷派錢有怨氣。


    陸羽仁


鄭家華:贏於憂患輸於安逸
[00:00] 2012/06/07

【on.cc 東方互動 專訊】 東方產經「搜財奴」專欄作者鄭家華:近日,市場累積的恐懼,好像愈滾愈大。單純聽新聞,真的覺得外面的世界太兇險,甚麼希債、歐債,又或者中國經濟放緩,甚至乎美國新增職位增長大幅放緩,相信都會令投資者心寒。相信「相反理論」的人,都會深切體會何謂「生於憂患,死於安逸」,做人沒有一點危機意識,很多時就會得意忘形,樂極生悲。做投資者,若不懂得先天下之憂而憂,同樣會自我欺騙,高追低沽。

明明從大市走勢,或其他跡象,大市有愈走愈穩的走勢。偏偏坊間又有很多評論員認為,世途險惡,剛好碰到政府推出iBond 2(04214),何不穩打穩紮,傾力認購。更有較進取論者認為,認購新一批iBond有政府擔保年派息率,即使在沒有通脹情況下,最少亦會有年息率1%。

驟耳聽來,好像有政府包賺不賠。但事實是甚麼?第一批iBond(04208)推出時,因沒有人料到香港股市可以變得那麼差,由主流財經傳媒到尋常散戶,皆對其嗤之以鼻。及至因為太多人沒有認購,成功認購者,因獲配股數多,變得山大斬柴也相對容易。但香港人是最怕吃虧的一群,上次錯過了,今次好歹也要搶一點,更有人決定傾盡全力認購。但今次因有點像「事先張揚的必賺事件」,相信認購的人數和金額皆會多了好幾倍,令到投資者能成分配得到數量甚為有限。預期認購者能分配得到的iBond面值,會在10萬元或以下,甚至乎不足5萬元。較諸上一次發行能分配到的數量,足足少了三分之二有多。

我不是叫大家不要認購這一輪的iBond,尤其是自問不投資股票,只把錢放在銀行的一群。我只是斟酌於「傾力認購」,又或者廣東話所謂「瞓身」這個策略,是否一個合適的態度。這輪iBond發行金額與上次一樣,同為100億元,因屬政府回饋市民紓困措施,相信會盡量多分派於小額認購者。事實上,上一次分派方法,無論你認購50萬元好,又或者5億元也好,最終都一律分配面值4,400個單位(或面值44萬元)。動用融資認購者,個個因貪得減,隨時輸凸。

上一次人人唱淡,認購人數有15萬人,不足香港人口2%,這一趟傻瓜亦不會錯過,最終會否全港成年人皆認購?除非港府有求必應,加大發行額滿足需求,否則最終首日能賺的金額,應該遠遠低於政府去年派發的6,000元。

而且,我還想對有投資股票習慣的讀者指出,這次認購iBond會在6月13日至20日鎖死資金,剛巧橫跨希臘6月17日的大選。假若大家真的傾力認購iBond,無論希臘方面消息是好是壞,大家都沒有閒錢撈底或追貨。最近牛熊證街貨量的分布比例,愈來愈均勻,相信周內大市甚有可能中期見底回升。請容我指出,對成功投資者來說,「先天下之憂而憂」,雖然是個好習慣。但此刻人人避險,還在杞人憂天,是否有點太遲?成功投資者能大賺,是因為他們深切明白,何謂「贏於憂患,輸於安逸!」

申銀萬國聯席董事 鄭家華(作者為註冊持牌人士)

http://www.singpao.com/cjxw/tzxw/201206/t20120607_361859.html 


iBond小秘技


2012-06-07 23:38:00 來源: 香港成報

核心提示: iBond去年推出時,筆者在收費版中大叫是政府派錢,唔拿就傻啦,結果意外地申請人數只得15萬,而不少人都只是申請少數手數,引致最後的中籤率奇高,最高可以分派到44手,當時基本上未上市,已可穩袋6%的回報,實在是派錢派到笑。



  iBond去年推出時,筆者在收費版中大叫是政府派錢,唔拿就傻啦,結果意外地申請人數只得15萬,而不少人都只是申請少數手數,引致最後的中籤率奇高,最高可以分派到44手,當時基本上未上市,已可穩袋6%的回報,實在是派錢派到笑。


  但經過上年的派錢經歷,人人都知真係政府派錢,那麽這次的認購肯定爆滿,大家要知道其分派的基準,完全掛鈎於認購的人數再配以總共的認購數量,相信這次的結果極可能只能做到每人2-3手,所以有報導指有富豪以500萬孖展認購,結果也是枉然的,大家唔好傻。


  銀行五免另有玄機


  去年產生了一個問題,可能大家都忽略,就是如果閣下在銀行抽iBond,大部份的銀行都會將iBond定性為債券(因為其名稱真的叫「通脹掛鈎債券」),那麽銀行就會將其存放於「債券部」或「財資部」等,而其結果是當iBond上市後的買賣都是經過「債券部」,那麽其買賣差價自然較濶,就會出現「104/106」的債券正常報價情況,同一時間在聯交所方面的報價是「105.8/106」,即是其沽價收益的差距,每手大約180元!


  所以現在銀行所謂的五免四免等,根本上已經在這個差價中嘔突,所以當大家以為銀行平靚正之時,其實貴到飛起而大家不知道。


  如果大家不相信上述情況,可以自己問問去年有於銀行抽iBond朋友問問。


  至於筆者都只是申請2手only,數數人頭,數數腳趾,多申請都無用,今次無奇蹟的。至於上市後沽不沽,有閒錢咪就係擺係度囉,無閒錢都要沽啦,無必要用太多時間思索。


  羅竹文:逢週一


  吳家鳳:逢週二三


  吳家順:逢週四五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