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3日 星期三

秦漢,記述常態,多用四字,遞進整齊;失常之事,或解釋原委,加虛詞,變為五、六字,用不整齊,引起注意。

https://hk.news.yahoo.com/blogs/sandwich/%E4%B8%AD%E6%96%87%E5%8F%A5%E5%9E%8B%E7%9A%84%E5%B8%B8%E6%85%8B%E8%88%87%E8%AE%8A%E7%95%B0-015339748.html?.b=blogs%2F%3F.b%3Dhong-kong%252f&.cf3=all+blogs&.cf4=4&.cf5=%E4%B8%89%E6%96%87%E6%B2%BB&.cf6=%2Fblogs%2F&.h=%E5%B0%88%E6%AC%84

中文句型的常態與變異三文治 2014年9月2日星期二 
陳雲

先秦文章在漢代定型,故此漢代整理出來的古文,容易學到古文章法。秦漢文章質樸無華,並無唐宋文章之工巧。韓愈《答李翊書》嘗言「學之二十餘年矣。始者,非三代兩漢之書不敢觀,非聖人之志不敢存」,韓愈說自己讀古書的目的,「愈之所志於古者,不惟其辭之好,好其道焉耳。」

韓愈慕三代兩漢之道,固然可喜,然而三代兩漢之辭,也甚可觀。即使尋常醫藥方技之書,閒來閱讀,也可學到古文風格。

例如醫者必須讀的《黃帝內經‧素問》,第一章<上古天真論>(《四部叢刊初編‧重廣補註黃帝內經素問》本),文辭就遵從古風:

昔在黃帝,生而神靈,弱而能言,幼而徇齊,長而敦敏,成而登天,廼問於天師曰:「余聞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歲而動作不衰;今時之人,年半百而動作皆衰者,時世異耶?人將失之耶?」

岐伯對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今時之人不然也,以酒為漿,以妄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滿,不時御神,務快其心,逆於生樂,起居無節,故半百而衰也。」

「昔在黃帝……成而登天」,述說黃帝生平,用四字短語連續遞進,是常態句型。迺(同乃)是虛詞,帶出新的事情,就是問醫術於岐伯(天師)。本來可以用「問於天師,曰」的,但這就平板了,不能帶出對比強烈的問句及答案。對比強烈的問句,是「上古之人」與「今時之人」的健康與壽命,截然不同。

岐伯的答案,敘述古人養生之道,是人類常態,故此用穩定的四字短語。解釋因果,則加上虛詞「故能」、「而」。講到今時之人,由於也是解釋,語氣婉轉,用「今時之人不然也」,而不用「今時之人,則不然也」。今時之人的生活不健康,故此用「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來打破連續四字句型。

先秦兩漢之文,記述常態之事,多用四字短語,連續遞進,句式整齊;當講述失常之事,或解釋原委,則加入虛詞,變為五、六字短語,用不整齊句式,引起讀者或聽者注意。

這種經典的中文句型,不單古文可用,白話也可用。學習這種句型,當從古文入手。白話文遷就現代語氣,虛詞好多,即使是短句,也不可能四字四字這樣遞進的。長短對比,也就不明顯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