焗出生命來 香香麵包
這麵糰,叫香香,已發酵了39年。由當年西環爹核士街公廁旁,日產不過25條方包的百呎街坊麵包鋪,發展到今日擁有萬呎廠房,每日生產超過4,000條方包,攀佔香港麵包批發市場三甲位置的麵包公司。無論大專院校、連鎖餐廳,以至各大中小型茶檔茶餐廳如翠華茶餐廳,都可以找到它的蹤跡。它,就像加入了酵母的麵粉糰,正急速膨脹。香香麵包不是生命麵包,它名不見經傳,但確實是生命力驚人。
生命麵包
時間是上午十一時正。
熊熊的旋轉烤爐裏,溫度高達200℃,一條條的原條枕頭長方包,正烤得金黃。不一會,爐裏的旋轉盤停頓了,烤爐打開,工人冒著汗珠,把爐裏的熱烘烘的方包趕急地拉出來,又立即推到牛角風扇前降溫。強勁的風,一時間將整個空間吹得熱氣薰騰,烤過的麵包香氣隨著急風肆意四散。一個穿汗衫的白髮老人家,趨前湊近,瞇起眼睛的把枕頭包細意端詳一番,像鑑賞一件藝術品一樣專注。然後,滿意地笑了。
「呢條包焗得好靚啊!你睇,金黃色,幾有彈性,呢D包真係有生命架!」
這老人家名叫姜勝和,現年83歲,是香香麵包的掌門人,1966年已開始與麵包打交道,一條條的方包看在他眼裏,就像是老朋友一樣,熟悉又親切。這條剛出爐的枕頭方包,金黃的外皮鼓得脹脹的,用手指輕按,可感受到一股韌度正在回彈。用刀緩緩切下去,還可感受到暖暖的溫度由裂口滲透上來,徐徐溢出一陣淡淡的麵粉香氣。把麵包拿在手上用手撕開,麵糰間彷彿有股韌勁在牽拖拉扯。入口咀嚼,牙齒一下一下的印在鬆軟的麵包上,竟發現當中有種隱隱然的勁在較量著,叫人愈嚼愈勁愈回味。嚼著嚼著,驀地有一種奇怪的感覺閃過載:咦…… 這傢伙,是有生命的。
酵母秘密
讓我們將時鐘回撥至上午九時正。
工人正忙著把一袋袋的麵粉倒進一台機器中,這機器叫打粉機,用來把麵粉等材料攪拌成麵糰。麵粉哇啦啦的傾倒,一時間,現場粉霧瀰漫,迷濛間他們又把糖、鹽、牛油一股腦兒的加進去,最後舀了數匙褐色像小碎屑的東西混合其中,就啟動機器,車葉軋軋軋軋的開始轉動。
「呢D就係酵母,酵母係生物黎架!」姜老伯貼近我耳邊,指著那褐色小碎屑,拉大嗓門跟我說。
何謂酵母?那得先上一課生物堂。酵母(Yeast),是做麵包的重要原料,主要用途是把麵粉糰變得鬆軟膨脹。酵母屬真菌類,是單細胞壁生物,放在顯微鏡下,還可看到它是有細胞核、細胞質和細胞膜的。
酵母混在麵糰內,就會把麵糰裏的醣分解吸收,呼吸過程中,產生出二氧化碳、酒精及能量,把麵糰膨脹發大起來,麵包做出來便有鬆軟的口感。
車葉仍舊軋軋軋軋的繼續轉動,忽然,「吱」一聲,它加速了。工人連忙將冰塊倒進麵粉堆中,剛才的麵粉和其他材料,在高速運轉下,漸漸給攪拌成一團有韌勁的麵糰。約一分鐘,「轟」的一聲,機器停止。麵粉糰像個累透了的大胖子,懶洋洋的躺在大鋼盤中攤著。
「打麵糰好講技巧,要時慢、時快又要俾佢下。慢,主要係將材料徹底混和,快,就係要將麵糰打到夠韌度,但其間要加冰降溫,因為酵母好怕熱,太熱就會死;之後,就係發酵,酵母好奄尖,要靜落黎至會呼吸。」姜老伯說。
這酵母也真夠嘆,這次就是一小時,是為第一次發酵。
三次發酵
發酵,是做麵包必須的過程,但發酵得好,是需要時間和耐性的。一般麵包生產商為了節省時間和成本,都採用快速的發酵方法,把酵母分量加重,助長發酵,然後將麵粉和酵母混和打勻後,發酵一次便急不及待送進烤爐裏。
這樣做,酵母未有足夠時間和麵粉完全結合,而酵母味亦未能完全揮發淨盡,焗出來的麵包韌度較差,鬆泡泡的一撕便散,亦殘留了酵母散發出來的酸味。但香香製方包,則採用了全麵種發酵,即是由麵糰到製成麵包,要經過三次發酵才成,花的時間較一次發酵要多一倍,成本自然亦較高。
但三次發酵的方包,出來的質感綿密,麵粉香氣濃郁,入口還有煙韌嚼勁,非一次發酵的麵包可比擬。
「做麵包,一句講晒:就係慢工出細貨。麵包有脾氣架,你俾足夠時間佢,佢就會發得靚D,催佢就會衰俾你睇!」
一小時過去,在打粉機中攤的麵粉糰,竟然脹大了不少。工人們又忙起來,只肖傅用小刀把厚厚的麵糰分割開,其他人就串成人鏈,像運球一樣把麵糰運到分割機中。機器開動,攪幾下,就把分割成一個個拳頭般大的小麵糰,然後隨運輸帶,跌落在一排排塑膠小兜中。
這裏就是中期發酵箱,麵糰又會在此再發酵十分鐘,然後才置入鐵製的方包模中,一排排的推到恒溫房中,作最後發酵程序。都說酵母是奄尖生物,怕冷又怕熱,服侍它的恒溫房,溫度一定要維持在38℃-40℃,而濕度就在75至78度。太熱太濕或不夠熱不夠濕,都會影響麵糰升發。在恒溫房待上45分鐘後,本來只佔方包模約兩成滿的麵糰,竟然急促膨脹至七八成滿,真的快高長大。
這時候,就是入爐的最佳時刻。
「而家烤麵包舒服好多咯,有晒電腦,要幾多度火就幾多度火,點似得以前用磚爐,燒柴火,一條方包烤得靚唔靚,完全睇師傅功夫。」姜老伯一邊說,雙眼望向遠方,思想彷彿返回數十年前……
草創階段
讓我們將時間回撥到1969年。
西環爹核士街盡頭一所公廁旁,一間開設在舊唐樓裏的小小麵包店,門外圍一班人。人聲鼎沸,探頭引頸,正等待著麵包出爐。
一個約四十來歲矮矮的中年人,忙碌的在鋪面與工場間進進出出,一邊應付圍攏在門外的人客,一邊催促爐房內的師傅。這中年人叫姜勝和,是香香麵包店的五個股東之一,當年和平後由寶安來港謀生。學過一點英文的他,受軍船塢聘請文員,就膽粗粗的赴考,可惜天不從人願,落第終場。福利官見他懂少許英語,就安排他到海軍船塢食堂負責英軍伙食,還兼賣麵包,生意頗佳。
1966年,他出資三千元,與另外三名朋友合資頂接了西環吉席街19號一間名叫嘉華的麵包店,易名為香香,膽粗粗的做起老闆來。1969年,香香將門市搬到西環爹核士街2F號,前鋪後工場,又設磚爐烤麵包,麵包香愈傳愈遠,成為西環坊眾的美食天堂。
「當時我仲用磚爐烤麵包,個爐有200呎,成間房咁大,師傅將柴火燒旺,就用一支十三呎長鐵籤,將一條條方包麵糰由下巴咁高爐送入去,其間又要睇火,又要睇麵包烤成點,爐火有成幾百度,師傅成身大汗,好辛苦架。烤好又要快快手用長鐵籤將一條條方包傳出黎,否則就會焦。如是者一輪可以做九十三條方包。」姜老伯說。
飛躍時期
1985年,香香麵包生意愈來愈好,姜勝和眼見舊式的打麵糰方法不能應付發展,就斥資六十萬從台灣及日本購入兩台新穎的打粉機及分割機,惟機器太新,操作上出了問題。
本來極不願意改變的股東及老師傅,這時紛紛冷言嘲諷姜勝和。但他就是不服輸,一邊從外國雜誌參考操作方法,一邊親身嘗試,晚晚待師傅放工後,便進爐房自己開動機器,摸索如何打麵糰,通宵達旦,不眠不休,最後竟然給他摸通了操作竅門,生產力一下子提高了一倍。
之後,他又把磚爐換成更先進的櫃桶爐,再把產量提升多一倍,漸漸港九各地不少餐廳都向它訂購方包,奠下了香香飛躍的基石。
1997年,爹核士街舊區重建,老鋪面臨搬遷與結束的抉擇,已屆75高齡的姜勝和,認為生意仍有可為,堅持再作投資覓地搬遷,讓香香麵包繼續經營下去。但其他股東早已無心戀戰,姜勝和惟有自掏腰包,把眾人的股份都購下來,還向兒子借貸,投資幾百萬將廠房遷到香港仔。
「我雖然幾十歲,但係我真係好鍾意做麵包,呢門生意有得做,就咁結束佢好可惜。」
2003年,沙士襲港。不少茶樓酒家紛紛倒閉,但茶餐廳反而愈開愈多,麵包需求,亦一下子變得殷切,香香的生意,竟急升了一倍有多。姜勝和窺準了市場,除原有的茶餐廳路線外,更一舉進攻大專市場及連鎖茶餐廳,港大、浸會等六間大專院校都捨棄了嘉頓而向香香取包,另外,翠華茶餐廳的方包,更是全線由香香提供。
珍重再見
故事到了尾聲,時間亦回到訪問當日結束後。
姜勝和客氣地請我到茶樓飲茶,席間,又縷縷細述起麵包來。
「我現時用全麵種的發酵做麵包,口感其實未算最好。還有一種方法叫做中種發酵的方法,要兩次攪拌,發酵時間長達三個鐘頭,比全麵種仲要多,好o徒時間,成本亦貴好多,但做出來的麵包,味道同口感又勝一籌,現時日本就有人用呢種方法做麵包。」
他說著說著,我聽得一頭霧水,但見他不經意的用手拍拍西褲上殘留的麵粉印,喃喃自語地說:「最衰係機器應付唔到,否則我都想試……」老人家今年83歲了,仍孜孜不倦地想著創新,真教我輩汗顏。
目前姜勝和的六名子女,各有專業,只有一人對這門祖業表興趣,但暫時仍只限於工餘時間來學習,香香的大旗,還是靠他老人家擔起。離開茶樓,傾盆大雨,我在雨中回頭,看著這和麵包一同走過40年的老伯,忽然很想跟他說:「阿伯,保重。希望不久將來可吃到你的中種發酵好麵包!」
香香麵包
地址:香港黃竹坑道18號瑞琪工業大廈3字樓B座
電話:28187334/28186034/28287432
營業時間:8:30am-5:30pm註:香香麵包只供批發,不設零售。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